国内水稻螟虫防治药剂登记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8-01-17袁树忠陈麒丞张省委魏芩杰冯建国
王 荣,袁树忠,陈麒丞,张省委,缪 琴,魏芩杰,冯建国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国是全球水稻的种植和生产大国之一,约占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20%。近年来,水稻在中国粮食生产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被认为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水稻种植制度、气象条件的改变,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使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不断扩大,呈现日益严重的态势。2015年全国发生水稻病虫害的面积为15.7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高达10.8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为4.9亿亩次,显然虫害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严重问题[1]。而虫害中水稻螟虫的为害更是造成水稻的大面积损失,成为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主要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以及稻褐边螟等,其中以二化螟、三化螟为害最为严重[2]。水稻螟虫在苗期及分蘖期造成枯心,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穗期造成白穗、虫伤株,从而影响产量与品质,轻者损失10%,重者损失30%,甚至颗粒无收,对水稻生产有严重影响[3]。化学防治一直是各稻区防治水稻螟虫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螟虫抗药性加剧,防治成本增加,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及危害水生有益生物,高毒杀虫剂,这与国家提倡的农药减量化使用政策相违背[4]。为了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有利一面,更好地规避其副作用,本文概述了我国水稻螟虫防治药剂的登记现状,探讨了登记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水稻螟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思路,有利于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水稻螟虫防治药剂登记情况
截至2018年9月,我国在二化螟防治上共登记产品843个,单剂458个,混剂385个[5];三化螟防治上共登记产品262个,单剂128个,混剂134个;其中,2009年时产品登记数量最多,分别为123个(二化螟)和52个(三化螟)。
1.1 有效成分 在登记的水稻螟虫杀虫剂中,主要涉及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以及生物源杀虫剂等[5]。其中防治二化螟占据前几位的有效成分分别是三唑磷(131个)、毒死蜱(46个)、杀螟丹(46个)、阿维菌素(43个)、杀虫双(39个)、杀虫单(23个)、甲氨基阿维菌素(23个)和甲氧虫酰肼(13个)。防治三化螟占据前几位的有效成分分别是三唑磷(46个)、杀虫双(25个)、毒死蜱(13个)、杀虫单(4个)、杀螟丹(3个)。国内登记用于二化螟防治的生物源杀虫剂产品有6个,主要包括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2个)、苏云金杆菌(2个)、多杀霉素(1个)、球孢白僵菌(1个)。综合二化螟、三化螟的防治药剂来看,三唑磷和杀虫双是重要的防治药剂,主要加工剂型分别是乳油和粒剂。
1.2 登记剂型 水稻螟虫防治药剂的加工剂型按照形态可以分为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两大类[5]。目前,防治二化螟药剂占据前5位的剂型分别是乳油(262个)、可溶性粉剂(70个)、水剂(29个)、微乳剂(21个)和颗粒剂(19个),其中,固体剂型中可溶性粉剂登记数量最多(70个),占固体剂型的59.3% ,主要杀虫剂是杀虫单和杀螟丹。液体剂型中乳油登记数量最多(262个),主要杀虫剂是毒死蜱、三唑磷和阿维菌素等,而可分散油悬浮剂(1个)、微囊悬浮剂(1个)等新型剂型数量较少。防治三化螟药剂占据前5位的剂型分别是乳油(87个)、水剂(22个)、可溶性粉剂(8个)、颗粒剂(7个)、水分散粒剂(1个)。其中,乳油登记数量最多,占液体剂型的78.4%。综合二化螟、三化螟防治药剂的加工剂型来看,乳油是当前水稻螟虫防治中最主要的剂型。
1.3 登记企业 水稻螟虫防治产品的登记企业主要来自于国内,只有极少数产品来自于其他国家[5]。所登记的生产企业中江苏省第1,其次是安徽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其中,防治二化螟产品的生产企业登记情况如下(前5位): 江苏天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个)、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7个)、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6个)、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6个)、陕西皇牌作物科技有限公司(7个)。防治三化螟产品的生产企业登记情况如下: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5个)、山东埃森化学有限公司(3个)、广西易多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个)、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个)和江西万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3个)。
1.4 毒性 毒性在农药推广使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产品登记中,二化螟防治药剂的毒性情况如下[5]:中等毒(288个)、低毒(153个)、微毒(16个)、高毒(1个)。三化螟防治药剂的毒性情况如下:中等毒(98个)、低毒(27个)、微毒(3个)。
2 水稻螟虫防治药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化学防治一直是各稻区防治水稻螟虫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螟虫抗药性加剧,防治成本增加,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及危害水生有益生物,高毒杀虫剂,这与国家提倡的农药减量化使用政策相违背。因此,针对当前水稻螟虫防治药剂登记和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水稻螟虫防治技术向高效、安全和经济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绿色防控,为水稻增产和稻米品质保驾护航。
2.1 有效成分品种少,以有机磷类为主,应加大高效、低毒活性成分的研发力度 当前,水稻螟虫防治的杀虫剂品种主要是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以及农用抗生素为主,有机磷类杀虫剂所占比例最大,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单一杀虫剂,很容易导致水稻螟虫抗药性问题的发生和加重[6]。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毒杀虫剂迫在眉睫。氯虫苯甲酰胺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全新的作用机理,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显著。氯虫苯甲酰胺不易与已有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对鱼、蜂、水生生物、天敌及哺乳动物毒性较低,对环境友好[7-9]。
2.2 化学杀虫剂为主,生物源杀虫剂比例低,应鼓励生物源杀虫剂的登记使用 以二化螟防治为例,化学杀虫剂所占比例为84.3%,中等毒性占主导,而生物源杀虫剂为15.7%,以阿维菌素等农用抗生素类杀虫剂为主,微生物源和植物源杀虫剂以及天敌昆虫并不多。然而,苏云金杆菌、绿僵菌和白僵菌等微生物源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防效较高,因此,通过提高其制剂稳定性可以获得稳定防效,推动更多生物源杀虫剂的登记使用。
2.3 乳油剂型居多,环保剂型偏少,应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剂型 水稻螟虫防治药剂的现有加工剂型以乳油和颗粒剂等剂型居多,前者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后者造成一定的粉尘污染,这不足以满足当前国家倡导的水稻害虫绿色防控要求。而水乳剂和悬浮剂均是以水为介质的液体剂型,具有粒子小,施药均匀,附着力强等优点,与乳油和颗粒剂相比,不仅减少了有机溶剂和粉尘污染,对人畜安全,且在保证药效的情况下降低防治成本[10]。此外,通过微胶囊剂实现对有效成分的控制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也符合农药减量化使用的要求。
3 展望
水稻螟虫化学防治应着眼于防治药剂和加工剂型两方面,注意杀虫剂复配和交替使用,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加工剂型应重点考虑水稻螟虫主要以钻蛀危害,防治药剂需阻碍其侵入,或直接杀死其卵,抑制螟虫数量增长。此外,化学防治药剂及加工剂型还应减少对天敌、鱼、虾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毒害,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今后,高效、环保和安全的化学防治才能符合绿色防控的根本要求,也有利于实现国家提倡的农药减量化使用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