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白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8-01-17
2017年西华县白菜种植面积600 hm2,产量45000 t,每667 m2产值2500元以上。因种植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秋白菜种植已成为秋季蔬菜主栽品种之一。
一、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高产多抗的优良品种。早熟品种如热抗白45、夏阳50、小杂56等。中晚熟品种如金秋66、丰抗80、丰抗90、鲁白8号、山东4号等。
二、施肥整地
(一)施肥
秋白菜生产中需氮量最大,钾次之,磷最少,对三大元素的吸收比例约为4:1:3。对营养吸收的基本规律是:莲座期以前以氮为主,钾次之;结球期则以钾为主,氮为辅,因此要施足基肥。选择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5000~6000 kg,硫酸钾复合肥50 kg,过磷酸钙40 kg。如地块多年种植蔬菜,每667 m2施生物菌肥2~3 kg,可以改善土壤状况,增强白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整地
栽培秋白菜应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肥沃土壤。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地,深耕细耙耧平,等待播种。
三、播种
(一)种子处理
秋白菜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将秕粒、破伤、瘦小种子淘汰,选籽粒饱满、整齐一致、生活力强的种子播种。种子消毒用药剂拌种,用浓度50%的福美双、90%的乙磷铝1:1比例混合拌种15 min。
(二)适时播种
适宜播种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立秋前10天左右。
(三)播种方法
采用穴播方法,先在畦上按50 cm×25 cm的株距,用锄做1~1.5 cm的浅穴,每穴播种子8~10粒。播后撒上杀虫剂。
四、田间管理
(一)间苗、定苗、补苗
秋白菜一般是采用直播,应在幼苗期间分次间苗。播种后15 d有3~4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3~4株,播后20 d有5~6片真叶时定苗。每穴选留健壮苗1株,同时移密补缺,补苗应在日落后进行,并及时浇水。
(二)中耕、培土、锄草
播种后视情况应及时进行中耕,一般中耕3次,前2次中耕时间分别为第1次、第2次间苗后,第3次中耕时间在定苗后,中耕要以除草为目的,并结合培土,培土时注意疏通沟路,便于排灌。另外,因白菜根系浅,中耕时宜浅不宜深,草多时用手拔,避免锄地伤根。
(三)水肥管理
若底肥施肥量少,可在苗期追1次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结合浇水在莲座期、结球始期和中期,各追1次肥,每667 m2施尿素、复合肥各15 kg,每10天喷施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1次。结球前期土壤见干见湿,结球期要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收获前10~15 d停止浇水。
(四)收获
早熟品种及时采收上市,中晚熟品种尽量延长生长期,但霜冻前必须收获,否则会引起冻害。
五、病害防治
秋白菜的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霜霉病、病毒病、黑腐病、细菌性斑点病、根肿病等病害。
(一)软腐病
软腐病是秋白菜主要病害,发病后基部开始腐烂,并有恶臭。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该病发生高峰期,防治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者新植霉素4000倍液喷雾,隔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灌根。发现重病株及时拔除,同时,在根部撒一层生石灰,免得浇水时互相传染。还可以在秋白菜苗期至莲座期用高锰酸钾800~600倍液喷洒3~4次,可有效防治软腐病,兼治秋白菜霜霉病。
(二)霜霉病
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从苗期到结球期均宜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植物源杀菌剂1.5%苦参碱可溶液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剂、40%乙磷铝800倍液,发病重可用霜尿·锰锌叶面喷雾,每7 d喷1次,连喷2~3次。
(三)病毒病
以蚜虫带毒传播,苗期心叶叶脉失绿,以后产生浓淡不均的绿色斑驳或花叶,成株期叶片严重皱缩,植株显然矮化。防治方法是苗期做好蚜虫防治,发病初期用植物源杀菌剂0.5%香菇多糖水剂、20%病毒A 500倍液,间隔7 d,连喷2~3次或用阿泰灵500~8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400~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7~10 d连喷2~3次,可有效预防病毒病。
(四)黑腐病
黑腐病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钾霜灵·琥珀酸铜500~800倍液或新植霉素1000倍液。
(五)细菌性斑点病
细菌性斑点病包括细菌性角斑病和黑斑病。防治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或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间隔7 d连喷2~3次。
(六)根肿病
每667 m2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 0.3~0.5 kg。
六、虫害防治
秋白菜虫害主要有黄条跳、蚜虫、菜青虫、小菜蛾、菜螟、斜纹夜蛾等。
(一)黄条跳
黄条跳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控。
(二)蚜虫
蚜虫用植物杀虫剂0.5%苦参碱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三)菜青虫、小菜蛾、菜螟、斜纹夜蛾
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菜螟、斜纹夜蛾,每667 m2用植物源杀虫剂除虫菊素水乳剂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 mL,或4.5%甲维盐50 mL,或噻虫嗪20 mL,或用物理防治法杀虫灯进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