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生态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18-01-17李春光

农业知识 2018年25期
关键词:昌邑市昌邑改厕

绿色生态,彰显农村美丽新形象

乡村美不美,村民自己的评价更有说服力。“以前村里垃圾四处堆放,不仅难看,还产生难闻气味。一体化后,村里垃圾没了。我们村跟城里一样干净漂亮!”家住卜庄镇扶安镇村的朱振峰指着路边的垃圾桶说。

据了解,昌邑市用了一年的时间,率先将690个行政村全部纳入环卫托管,实现了全覆盖。不久,继续扩大环卫托管范围,由村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对达标的小胡同实行托管,同时将村庄附近所有的厂矿、企业、学校、饭店、农贸市场一并纳入托管行列中。截至目前,昌邑农村保洁总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米。

2016年以来,昌邑市在农村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把农村改厕工作列入深化“三八六”环保行动、实施“十大工程”工作内容,计划七个镇(区)三年改厕39353户,其中2016年改厕22345户,2017年改厕2008户,2018年改厕15000户,前两年改厕任务已全部完成。

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昌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原有优势,持续加力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目前,昌邑“美丽乡村”建设B级以上标准的村庄已达到总数的66%。

绿色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昌邑市苗木产业优势明显,拥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该市连续15年成功举办北方(昌邑)绿化苗木博览会,苗木种植面积达到7467公顷,苗木企业300多家,年产值达16亿元,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荣获“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绿都”。

苗木产业是昌邑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演着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头戏”。

产业兴,带动乡村兴。近年来,昌邑市依托底蕴深厚的苗木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绿博会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扶持成立苗农联合体等行业协会,以产业高端化、产品标准化、经营集团化、会展专业化、“苗文旅”一体化为目标推动产业链向高增值、高科技领域延伸,形成奥孚苗木、昌邑北方花木城、立辉苗木等一批龙头企业,成功培育出了14个苗木新品种,5个山东省林木良种,优选出紫藤、椴树、栎树、流苏等一批优秀乡土树种进行保护、繁育,推广容器苗栽培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擦亮了“昌邑苗木”名片,推动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并进一步带动苗农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昌邑市苗木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8万人,年人均纯收入是该市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

三产融合,构筑农民致富新高地

作为三产融合“昌邑样板”的潍水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000公顷,总投资50亿元,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共享农业、智慧农业、农事体验、康养、教育、文旅休闲、田园居住于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同时,坚持为农民的钱袋子“代言”,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土地代耕代种、土地托管、住宅出租等方式,让项目核心区50岁以内的农民就工,参与综合体建设,解决300多人就业问题。建成后,65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费养老等服务。

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的要求。昌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抢抓实施潍河开发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将潍河流域作为“三产融合”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规划建设三产融合潍水绿色发展带,以生态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过去的几年里,昌邑加快培育“新六产”,三产融合的“种子”绽放出了农业发展的最美“芳华”——潍坊丰瑞农业、鼎力薄壳核桃合作社、天恩渔光互补等项目积极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模式;青山度假区、潍水湿地公园、绿博园、齐西古村、姜泊村、丝绸博物馆等景点不断提升,“潍河70公里生态旅游长廊”风景独好;梨枣园、核桃园、牡丹园等50个特色园区和100个特色村加速构建,“带中有带、带中有区、带中有园、一村一品”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更具活力。2017年,该市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试点县。

猜你喜欢

昌邑市昌邑改厕
昌邑市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近代昌邑市侨乡民居建筑装饰审美特征
华中地区农村改厕及典型粪污处理与利用模式
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合肥市改厕政策推进分析
怎能说没人知道呢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关于南陵县农村改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涪陵区义和镇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进展良好
大督导促进大提升
昌邑市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20分钟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