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漯河市小麦苗情转化分析
2018-01-17
漯河市地处河南中部偏南,伏牛山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农业生产基础好,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5.33万hm2,产量约120万t。小麦生育期天气变化频繁,旱涝高温等气象灾害对小麦生产有很大影响。尤其是2017年秋季雨涝导致小麦晚播,冬前苗情较差,但是入春后通过加强麦田管理,苗情转化升级较快,为漯河市小麦生产积累了经验。
一、麦播期基本情况
(一)气象因素及影响
自2017年8月底至10月下旬,漯河市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平均降水日数29 d,降水量298.3 mm,为历年平均值的3倍以上,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阴雨天数长,降水量多。持续阴雨天气不仅导致部分秋作物发芽霉变,且造成不同程度的田间积水,严重影响了小麦整地播种进度。据统计,截至2017年10月19日,全市田间积水面积达2.03 万 hm2。
(二)麦播情况
小麦适播期土壤湿度大,导致麦播较往年推迟15 d。全市麦播于2017年10月22日开耧,10月23日霜降开始播种,10月25日至11月1日形成麦播高潮。麦播晚,且进展缓慢,为保证基本苗,适当加大了播种量,每667 m2播种量平均为15~17.5 kg。每667 m2播种量在12.5 kg以上的面积为9.51万hm2。
面对持续降雨造成麦播较晚的严困境,全市各地立足抗灾抓生产,综合施策,强化措施,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抢时播种,于2017年11月上旬圆满完成了麦播任务,全市麦播面积15.49万hm2,比2016年减少0.13万hm2。
二、苗情长势
(一)冬前苗情
由于小麦播期晚,越冬期苗情差异大,且差于常年同期。据农业部门田间调查,小麦越冬前一类苗2.42万hm2,占麦播面积的15.6%,较2016年的80.2%降低64.6个百分点。二类苗10.9万hm2,占70.4 %,较2016年的10.67%高出59.73个百分点。三类苗2.17万hm2,占14%,较2016年的8.11%高出5.89个百分点。分蘖数、次生根数、主茎叶龄普遍较常年少。
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苗情群体不足,整体长势较弱。小麦返青后抵抗低温能力减弱,影响安全越冬。造成弱苗原因有多种:播种晚、播种深、整地质量差、田块缺墒、排水不畅等。麦苗的次生根少,吸水吸肥能力低,抗冻能力弱。
(二)春季苗情
针对秋季小麦播种较晚,冬前长势较弱的不利形势,入春后,全市各地抢抓时机强化管理,加之入冬以来雨雪频繁,墒情充足,有效促进了小麦生长,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快,壮苗比例明显上升。据气象监测和农业部门调查,截至2018年3月3日,漯河市小麦一类苗面积11.88万hm2,比例达到76.7%,亩群体82万头、平均分蘖4.6个、平均次生根7.6条、平均主茎叶龄5.95片。二类苗面积3.08万hm2,比例达到19.9%,亩群体71.3万头、平均分蘖3.4个、次生根5.8条、主茎叶龄5.1片。三类苗面积0.53万hm2,比例达到3.4%,亩群体54.6万头、平均分蘖2.1个、次生根4.2条、主茎叶龄4.5片,无旺长苗。一类苗比例位居全省首位。一类苗群体在80万~100万头,二类苗群体在70万~80万头,群体适宜,根叶生长协调,叶色正常,长势良好。据农业部门2018年4月上旬调查,小麦群体合理,节间短粗,苗情墩实,病虫较轻。
三、苗情转化原因分析
(一)小麦品种适宜
针对2017年小麦播期晚的特点,以抗灾、避害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做到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适宜品种的增产潜力。品种选择以弱春性和适应性强的半冬性品种为主,如郑麦7698、新麦26、丰德存麦5号、西农979、郑麦9023。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达201.4万hm2,占麦播面积的86.6%。
(二)墒情良好
麦播以后,多次大范围降水降雪过程对小麦返青拔节生长非常有利。2018年1月3—4日全市平均降雪量19.2 mm,1月24—25日全市平均降雪量为14.4 mm。2月22日漯河市0~20 cm平均土壤相对湿度76%,土壤墒情适宜。3月上中旬、4月上旬均有不同程度降雨天气,满足小麦生长需求。
(三)麦田管理到位
小麦返青拔节阶段是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阶段。针对小麦苗情特点,春季麦田管理的特点是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预防春季冻害,及时防控病虫草害,促弱苗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实现返青期促根系增分蘖。一是中耕镇压,起到保墒提温,促根壮蘖,增强抗旱防冻能力的作用。对群体较小的麦田进行浅中耕,对于整地粗放、土壤翘空的麦田进行镇压,以踏实土壤,弥实裂缝。二是分类管理,运筹水肥,促分蘖成穗。对于三类弱苗麦田,第1次在返青期5 cm地温稳定3℃以上时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第2次结合浇拔节水每667 m2追施尿素5~10 kg。对于一二类壮苗麦田,在起身期结合浇水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三是做好病虫草防治。通过划锄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和郁闭度,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并在2018年3月上中旬,选用5%井冈霉素等药剂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雾。对小麦黄花叶病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配合中耕、浇水,适当喷施抗病毒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减轻病害损失。四是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在寒潮来临前及时浇水,调节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发生冻害时,及时采取浇水、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
截至2018年4月4日,全市中耕面积5.004万hm2,施肥面积7.59万hm2,化学除草面积13.96万hm2,浇水面积0.62万hm2,病虫害防治面积12.95万hm2次。由于管理措施扎实,春季小麦苗情转化快,为小麦后期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