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玉米生产模式初探
2018-01-17赵立新
赵立新
(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黑山 121400)
黑山县做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180万亩以上,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分户小规模经营越来越不适合现代化生产的需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农业转型加速,实行多产业融合和规模化生产经营迫在眉睫。在这个背景下,农业格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大量资本涌入农业,农业也开始经历着房地产业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过程,农业逐步产业化、集团化。
农村产业格局形成后,将形成两个分化。一种为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普通小、散、弱的农民将会被土地耕作逐渐“淘汰”,很多人会发现种的地越多,赔的越多,最后放弃土地去打工。另一种则是科学掌握农业发展规律的人,和用老板心态去做农业的人,在这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最新的农业技术与最好的待遇奖励激励着他们的劲头,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成为当前节本增效的重点。与此同时,栽培技术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玉米轻型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安全、解放农村劳动力和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特点,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也促进了二、三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良种良法配套应用实现高产高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自己土质的品种是丰收的基础。土壤肥沃、保水性好的平整地块,可选择高产品种。土壤肥力较低、保水性差的岭地则选择抗旱耐瘠薄的品种。另外,要加强密植品种的推广与应用,辽宁省主推的密植品种有新丹336、良玉99、明玉178、飞天358等。选择品种应注意:选择抗逆性好的品种,谨慎跨区域引种。如果土地面积大,为降低风险,尽量不种同一个品种。选择经国家或辽宁省审定的品种,不要盲从。
1 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大垄双行
目前在辽宁省应用较多。生产上大垄双行的种植形式有:15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大垄双行与清种相比,其优势有:
一是更利于田间通风透光,气体交换。因为大垄在行间形成通风道,使风、光、热量更容易传送到中部和下部叶片,透光好而下部叶片不易枯黄,光合物质比小垄要多,产量高。另外,改善了拔节到成熟玉米生长条件,有利于果穗的发育形成。由于大行距较宽,田间风速加快气体交换,增加了田间二氧化碳的浓度,同时田间夜间降温快,白天温度高,加大了昼夜温差,玉米呼吸消耗减少,茎、叶、穗加大,为高产提供保证。
二是利于密植,扩大群体。由于通风透光好于小垄,因此可适当增加株数而增产。如大垄双行玉米密度由3000株/亩,增加到3500株/亩以上,经实践证明玉米产量增加10%左右。
三是抗旱耐涝性强。小垄暴露在空气中的土壤面积大,遇到严重干旱时,由于蒸发量大而干旱加重。降雨多时,水土流失大,蓄水保肥差,抗旱耐涝能力小;大垄垄面宽,裸露外边少,水土流失少,蓄水保肥强,增强了抗旱耐涝能力;另外,玉米植株的营养面积增大,根系损伤少,有利于根深叶茂,生长长势好。
四是抗倒伏能力强。由于垄宽增加,给玉米根系生长提供了充足空间,使根系的横向和重向生长有利,增强玉米直立的稳定性;同时大垄上的土壤不易因压力、风力、雨水冲击等其他原因而下堆,能保持原来的高度和垄面,对玉米后期生长抗倒伏,起到重要作用。
2 玉米比空栽培
指种几行玉米留出1条空行不种的栽培形式,一般以二比空或三比空模式较多,增产效果好。比空特点:增加田间透光率,光照强度平均增加45%左右,最明显在上午8∶00~9∶00,下午4∶00~5∶00;昼夜温差加大,由于行间空隙加大,群体受光条件改善,温度升高快,时间长,夜间下降也快,株间昼夜温度差异增1~2℃;促进二氧化碳流动,由于存在空垄,促进了空气的流动,田间风速可增加45%~55%,及时补充二氧化碳;增加种植密度和群体叶面积指数,与清种相比,二比空栽培可增加密度10%,从而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有效利用边行优玉米是边行效应明显的作物,比空栽培的每行均为边行,有效改善了光、温、气条件,玉米的边行优势得到较好发挥。
另外,还有玉米宽窄行栽培模式、玉米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技术栽培模式等,增产效果都非常显著。近几年我国在玉米育种与栽培技术方面正在逐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育种与栽培技术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技术,使玉米产量与效益都得到了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