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与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
2018-01-17朱旭良
朱旭良
(广东省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博罗 516100)
我国的南方地区中,马铃薯的种植通常为大垄双行模式,也就是大垄距离为800毫米,垄上有2个小行,播种的过程中采用人工进行撒种、培土、覆膜等工作,此种模式基础上实施机械化作业时,由于拖拉机的轮距小于800毫米,缩小垄距,会导致机械车轮刮碰到相邻行的地膜,降低作业质量。应与当地马铃薯种植习惯相结合,建立一种与机械化种植模式相适应的模式,解决当前存在的种植问题。
1 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
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主要是借助机械化的力量,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种植实践当中,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使马铃薯的单产数量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提高作物生产水平的方式,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马铃薯种植与收获属于生产活动的关键环节,本文将重点对这两个环节的机械化运行进行分析。
我国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吻合少雨,马铃薯的种植方面以往采用的是大垄双行模式,也就是大垄距离为800毫米,垄上有两个小行,使用机械化作业时,由于拖拉机的轮距小于800毫米,缩小垄距,会导致机械车轮刮碰到相邻行的地膜,降低作业质量。因此,提出大垄三行机械化种植模式,主要是指在1200毫米的大垄上种植三行马铃薯,同时采用行间施肥、铺膜、药剂、滴灌等栽培模式。采用2BM-3型播种机进行作业,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打药、滴灌等环节。收获的过程中,首先采用1JH-100型马铃薯杀秧机进行作业,然后再使用4U-2型收获机作业,能够一次性完成薯土分离操作。作业完成以后,马铃薯条显现在地表中,由人工进行装袋收捡即可,完成了整个马铃薯的机械化作业过程。
2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
大垄三行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机械整地
在机械播种之前,通过机械深松旋耕的方式对地块进行处理,提升土地的平整度,实现上松下暄,土块细碎,为后续作业营造出良好的播种环境。
2.2 机械播种
机械播种的过程中,与传统作业相比来看,优势在于能够一次性完整开沟、播种、喷药、滴灌等多项流程,播种之前需要对机械进行调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机械的行距与深度,按照相关种植要求,对每个开沟器距离进行明确以后,对播种深度进行设定;二是对播种密度进行调整,利用种植机对密度进行合理调整,对株距进行调整以后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合格以后才能够进行正式的播种。
2.3 机械上土
减少马铃薯在播种时产生的工费,避免出现杂草、太阳晒坏幼芽、青头等问题产生,按照土壤温度明确覆土的时间,通常在幼苗长出但尚未顶破地膜之前,采用2TD-S2型的马铃薯上土机完成覆土作业,厚度保持在3~6厘米,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防止由于膜上土壤板结对幼苗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4 机械中耕
中耕能够提升地温、及时将杂草清楚,中耕中使用3MZ-360中耕机进行作业,首次中耕的出苗率在20%~30%时进行性,培土的厚度为3~5厘米,当幼苗的高度长到10~15厘米时,可以进行二次中耕操作,与追肥相结合,培土的厚度在5厘米左右,土壤务必要培植到幼苗的根基部分。
2.5 机械植保
按照当地马铃薯作物病虫害问题的发生规律,按照值保的要求对药剂的类型、克数与次数等进行选择,根据机械化技术流程进行防治作业。幼苗长出之前,利用除草剂进行喷洒,选择土壤湿度最大时进行,保障喷洒均匀,喷洒结束以后在地表上覆盖一层药膜。当马铃薯处于3~5叶期时,按照要求在行间与地面相接触的位置进行喷施,在喷头处加上防护罩,以免药剂漂移。马铃薯成长的后期重点在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喷药机进行作业,保障喷头与作物之间的距离在40~50厘米,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使田间杂草、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6 机械收获
采用打秧机进行打秧作业以后,露出垄型且不伤垄,杂草切碎后的长度不超过20厘米,留下部分高度不超过15厘米,漏打率保持在6%以内。大秧7天以后进行收获,按照当地地块大小、马铃薯品种等方面的需求,选择采用联合收获或者分段收获的方式进行作业,根据NY/T2462-2013收获技术标准进行作业,使马铃薯的收获更加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近年来,实施大垄三行的马铃薯种植模式,采用机械化种植技术,使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除草等多个环节一次性完成,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达到了省工、省时、省用的目标,使作物的增产效果变得更加显著,极大的提升了农民的种植效益。科学化机械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与我国提倡的“绿色农业”相符合,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