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

2018-01-17熊永根

医药前沿 2018年2期
关键词:消肿抗炎骨科

熊永根

(犍为县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400)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骨科创伤成为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后遗症。创伤及术后,机体的全身或者局部因素刺激,会导致血管内外的体液狡猾失调,这就是肿胀发生的主要原因,每年我国因创伤和术后肿胀而需要长期医院静养的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一旦治疗时机不当,不能及时消除肿胀,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肢的局部功能失调,进而整体上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水平,尤其是肢体的长期制动,最终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为了探讨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对策,特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去年下半年以来收治的110例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调取其医院治疗方法和术后随访治疗方法,分析其主要治疗方法及效果。

1.2 防治方法

1.2.1 创伤治疗 主要基于现代外伤暴力机械性致伤因子对人机体组织的破坏,包括对血管、神经、肌肉和骨组织以及软组织和若纽带等的损伤。人体的动静脉通道堵塞下,肢体的坏死情况明显,机体循环通道受阻,进而导致肢体肿胀。治疗以止痛、消肿、对机体进行修复、复位和必要的制动控制,避免静脉血栓而导致的肢体肿胀。在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上,创伤治疗尤其可以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

1.2.2 炎症治疗 创伤一旦发生,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迅速下降,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反应强烈。创伤或术后,患者的机体出于极端弱化态势,全身的生化物质等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致死静脉的血液通透性增加,相应的检验学指标从静脉通过,最终形成对肢体的肿胀。

清创和无菌操作消毒治疗,是调节炎性反应的有效方法,包括创伤和术后广谱抗生素及其抗炎药物和预防 并发症药物的联合或者单独反应。

1.2.3 康复治疗 创伤或者术后治疗后,对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以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排除骨折严重或者全身多出骨折的患者,功能性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肌肉收缩

肢体肿胀的康复治疗一般包括主动训练以及适当的关节活动等。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宜的康复训练,对不适合功能锻炼的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对患肢造成的二次伤害。此外对肿胀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冰敷治疗。

1.2.4 机械理疗 生物电理疗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应用该方法作用于骨科创伤或术后肿胀疼痛患者,能直接通过局部,达到调整人体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实践神经系统功能和创伤后组织修复的特殊功效。对治病因子和感染因子以及坏死组织,能达到很好的破坏作用。

1.2.5 药物治疗 目前常见的药物以中西医两大类为主,常规药物以抗炎、消肿、止痛和抗渗出(水肿及关节腔内炎性物质)为主,实现对患者如早期的治疗,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主要代表药物有,传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甘露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中医治疗代表药物八仙逍遥汤为经典方剂:苏叶15g,艾叶15g,透骨草12g,川椒目12g,生姜衣15g,桂枝12g,红花9g,泽兰9g,威灵仙12g,伸筋草12g,寻骨风9g,细辛9g,茜草12g,制二乌 各9g。煎汤熏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30~45min等。

2.结果

在治疗实践中,56例患者需要进行创伤治疗,55例需要进行抗炎治疗,所近半数以上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此外消肿止胀还可以选择理疗治疗,另外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口服药物的治疗。所有患者经2个月~1年的治疗,全部痊愈。

3.讨论

3.1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原因分析

骨科患者多因外例作用,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一旦创伤发生,相应的骨骼、肌肉等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老年患者多因机体代谢失调导致相应的疼痛或破坏。一般情形下,机体会自动消解疼痛,但是一旦发生肿胀,必须实时消肿,否则将会对机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病因主要有机械性致伤因子和炎性因子。四肢的严重肿胀如果使组织内的压力接近动脉血压时,就会影响血供,使肢体缺血,会造成肢体的严重残废。

3.2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对策

在防治对策上,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要针对不同的病机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防治对策的出台,对及时治疗和防治肿胀恶化而导致的病程加长问题,具有很好的愈合作用,尤其对血液回流引起的血栓堵塞等情况,实施必要的和对症的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抗炎和抗感染治疗以及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等,具有积极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中,56例患者需要进行创伤治疗,55例需要进行抗炎治疗,所近半数以上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此外消肿止胀还可以选择理疗治疗,另外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口服药物的治疗。所有患者经2个月~1年的治疗,全部痊愈。

通过程度不等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消肿止痛,促进患者下肢的静脉和淋巴回流以及增加血管壁的致密度以及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尤其具有其传统治疗的突出作用和优势,对历代临床治疗实践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值得临床实践治疗中,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用。

综上所述,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对策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尽早促成患者的早日康复。

[1]余伦河.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1):85-85.

[2]孙东凌,罗开富,聂正全等.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5,(24):4.

[3]朱丽芹.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C].//第三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153-153.

猜你喜欢

消肿抗炎骨科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