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稻中熟组合仁5优新华粘的选育与应用

2018-01-17陈慧珍陈锦桥黄良萍张跃飞陈俊萍刘建萍李国林

中国种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熟晚稻父本

陈慧珍 唐 杰 陈锦桥 黄良萍 张跃飞 陈俊萍 刘建萍 李国林 邱 箭

(1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萍乡 337000;2湖南永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沙 410000)

追求作物高产、更高产是永恒的主题,水稻是我国也是世界的第一大粮食作物[1]。水稻发展对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良种对农作物产量的显著提高、抗性增强、实现稳产、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作物栽培区域等具有重要作用。新品种通常具有优质高产等优良综合性状,容易被广大农民及种粮户所接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选育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仁5优新华粘是2017年2月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审定编号:赣审稻20170042,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种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稳产性、抗病性,具有推广运用价值。

1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

1.1 母本仁5A是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湖南永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用金23B /1040B 的杂交后代为父本,与中9A测交和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新不育系,2017年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170050[3]。

1.2 父本新华粘系湖南永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春在海南三亚用新恢10-18(93-11 /CBB23)为母本,经温水杀雄后与引进的三系恢复系华占进行人工授粉杂交,2007年夏在湖南长沙种植F1,成熟后混收种子。2007年冬在海南三亚种植F2600株,以强分蘖、株型优良、中穗优质、结实率高、落色好为选择目标,从中选出35个单株。2008年夏在湖南长沙种植成株行,从每个优行中选4个左右优良单株供下一季种植,此后在湖南长沙和海南三亚异地加代选育,并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病圃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选择优良单株。至2010年夏达到F7,株系基本稳定,选出11个优良株系与天丰A等进行初测。2011年正季在萍乡和长沙观察杂交组合并确定株系,发现株系117的恢复力、配合力、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佳,特结合双方原始亲本名称定名为新华粘。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抗稻瘟病、米质较优和配合力强等特点。

1.3 选育过程仁5优新华粘是用三系不育系仁5A为母本、以强恢复系新华粘为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的籼型杂交中熟晚稻新组合。2011年春季在海南三亚用仁5A与新华粘试配,2011年夏季在萍乡作晚稻优势鉴定表现较好。2011年冬季安排在海南三亚进行小面积试制,2012年正季在江西萍乡参加品比试验,表现出高产、分蘖强、米质优、抗稻瘟病、灌浆落色好等优点。仁5优新华粘于2013年春夏分别在海南、江西小面积制种,并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预备试验。2014-2015年参加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晚稻中熟组生产试验。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该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21.6d,比对照天优华占早熟1.9d。株型适中,株高100.7cm,剑叶挺直,茎秆适中,叶色绿,叶鞘紫色,叶下禾,抽穗整齐,熟期落色好。分蘖力强,长势繁茂。一般每667m2插基本苗6万~7万,最高苗37万,群体分蘖率470%,每667m2有效穗数22.9万穗,成穗率60%。稃尖紫色,穗粒数较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穗型适中,穗长22.0cm,着粒密度适中,每穗总粒数128.9粒,每穗实粒数107.9粒,结实率83.7%。谷粒长9.3mm、宽2.8mm,长宽比3.3,谷长粒型,谷壳秆黄色,谷粒无芒,千粒重26.2g。

2.2 抗性2014年江西省水稻区试自然诱发鉴定,仁5优新华粘穗颈瘟9级,高感稻瘟病,穗瘟平均损失率12.2%;稻瘟病综合指数为3.6级。2015年江西省水稻区试自然诱发鉴定,仁5优新华粘穗颈瘟9级,高感稻瘟病,穗瘟平均损失率15.5%,低于对照天优华占;稻瘟病综合指数为4.6级,略低于对照天优华占(5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4.1级。

2.3 品质2014-2015年江西省区试米质检测2年平均数据:出糙率81.8%,精米率70.9%,整精米率64.2%,粒长7.0mm,粒型长宽比3.3,垩白粒率16%,垩白度4.5%,直链淀粉含量22.5%,胶稠度50mm,碱消值3.6,透明度1级。米质达国优3级,与对照天优华占相当。

3 产量表现

2013年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预备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30.1kg,比对照天优998增产4.21%,居小组第3位;平均全生育期115.8d,比对照天优998短2d;平均日产量5.44kg,比对照天优998高0.31kg。2014年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初试,每667m2平均产量590.88kg,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2.1%,增产不显著,居小组第3位;平均全生育期118.1d,比对照天优华占短1.5d;平均日产量5.00kg,比对照天优华占高0.16kg。2015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01.83kg,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47%,增产显著,居小组第1位;平均全生育期125d,比对照天优华占短2.2d;平均日产量4.81kg,比对照高0.28kg。仁5优新华粘2年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596.4kg,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29%;平均全生育期121.6d,比对照短1.9d;平均日产量4.91kg,比对照高0.22kg。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育秧在江西省稻瘟病轻发地区作晚稻栽培,6月18-23日播种,赣南地区可适当迟播,赣北地区可适当早播。可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少浸多露,促进发芽整齐。每667m2秧田播种量12kg,大田用种量1.5kg,稀播匀播,2叶1心时及时追肥,移栽时做到带肥、带药下田。

4.2 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叶龄5~6叶时移栽,秧龄25d左右,最长不超过30d。插植密度一般为16.5cm×23.5cm,每667m2插1.7万丛,每丛插2粒谷的秧,保证基本苗6万~7万。

4.3 抓好肥水管理每667m2施肥总量折纯氮10kg,N、P2O5、K2O比例为1∶0.5∶1,以有机肥或复合肥为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严格控施氮肥,注意看苗补肥。浅水移栽,深水活蔸返青,浅水分蘖。当每667m2总苗数达20万~23万时,落水晒田,晒田程度根据禾苗长势、土壤特性和天气等情况确定。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收割前1周断水。

4.4 病虫草害防治采用药剂浸种消毒,秧苗现青期开始防治稻蓟马、稻飞虱,做到带药移栽。大田根据当地病虫害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稻蓟马、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移栽后6~7d结合第1次追施尿素,施用稻田除草剂防除本田杂草。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适时播种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父母本花期相遇好坏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关键[4]。为确保花期相遇,需切实做好父母本播种时差和叶差安排。仁5A感温性较强,安排播差期时,以叶差为主。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以母本始穗期比父本新华粘早2d为宜。在江西、湖南进行夏秋制,父母本时差一般为35d左右,叶差为8.3叶左右,一般安排在5月中下旬左右播父本。

5.2 合理密植采取适当父母本行栽插规格,制种大田每667m2母本用种量2.5kg,秧龄控制在15d以内,叶龄控制在4.5叶内移栽,以利早发;父本每667m2用种量0.5kg,秧龄25d。父母本行比一般以2∶12~14或 1∶10为宜,父本插大双行。

5.3 肥水管理在做好田间一般管理的基础上,因仁5A播始历期较短,要特别加强母本前期早发管理。在母本仁5A移栽后5d左右,每hm2用尿素150kg、三元复合肥(15-15-15)75kg及时追施分蘖肥,以促进父母本协调生长。在生产上,普遍认为氯化钾能提高花粉活力和种子质量,根据花期的生长情况,对发育偏迟的亲本,可于幼穗分化7期,每hm2用氯化钾150kg根外追肥1次,可提早水稻开花[4]。田间水分管理注意浅水灌溉为主,寸水活蔸,薄水分蘖,适时晒田。在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浅水层,缓解穗层高温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危害[5]。子粒灌浆至成熟期保持稻田干湿交替,收割前1周断水。

5.4 “九二○”用量与用法花期相遇较好时,父母本普遍同喷“九二○”。一般每667m2喷施13g左右,抽穗25%~30%时开始分2次连续2d施用,第1次喷施6g左右,第2次喷施7g左右,每667m2每次兑水30kg,细雾喷施。

5.5 人工辅助授粉与病虫害防治大面积制种可用拉绳法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秧田期开始就要做好稻飞虱的防治,以防止矮缩病的发生。大田主要做好纹枯病、黑粉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5.6 严格去杂,适时收割制种全过程应注重严格除杂,始穗期前后是关键时期,要彻底除杂;种子成熟85%时,应及时收割。收割后及时落粒和干燥,防止堆沤。在播种、移栽、收割、干燥、运输、精选、包装等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机械混杂。一般每667m2制种产量180kg左右,高产的可达250kg。

猜你喜欢

中熟晚稻父本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晚稻帖(外一首)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 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江西省2017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早熟与中熟棉特点比较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翔安区中熟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