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小种子,书写着大事业
——改革路上的中国种业
2018-01-17张成尧
张成尧
(中国种子协会,北京 100020)
201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40年前的那个冬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在远离京城的江淮腹地,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砥砺奋进,书写了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世界惊叹,令国民惠益。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以种为先,小种子蕴含大事业,小种子创造大市场。种业作为我国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不断地大刀阔斧向前进,一代代种业人耕耘不辍,锐意进取,我国种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飞跃,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欧美近百年的种业产业化与市场化历程。到现在,我国种子市值(零售价)已达1200亿元左右,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种业为保障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的主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1 回首种业发展的历史长河,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一直是首要目标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种业发展不断改变思路,创新手段,在种业市场化、产业化前进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而有力。2000年《种子法》出台,对种子经营体制的规定进行了重大调整,除了允许多元资本进入种业市场,也对国有种子公司动起了“手术”,丢掉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打破了地区限制,放开了经营主体,为种业市场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要求政事企全面分开,为我国种业市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了种业市场的活力。2011年国务院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和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109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的发布,对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强化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明确了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要求科研单位要以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定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鼓励、推动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加强科企合作。这些利好的政策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种业人不断前行,也带动着产业的良性发展。伴随着种业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种业科研、生产经营以及管理之间的关系越加顺畅,种业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种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 在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迈出种业对外开放的脚步
1989年,外资开始涉足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种子和棉花种子市场。1997年《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的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种业市场的对外开放,2000年《种子法》的正式实施和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种业市场国际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世界种业公司如美国孟山都(现被德国拜耳收购)、美国杜邦先锋(现与陶氏对等合并)、瑞士先正达(现被中国化工集团并购)、法国利马格兰、德国拜耳等跨国种业公司陆续进入我国玉米等作物育种和种子生产经营领域。截至目前,我国外商投资持有效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是26家,其中玉米7家,19家是蔬菜花卉。引入国际先进的研发技术,吸纳外来的优秀资源,加快了我国种业科研体系的改革升级,丰富了国内种业市场,进而推动了我国种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能力。但同时也对我国本土种业产生了巨大的竞争压力。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也开始走出去,或开启海外并购之路,或将研发基地落在他国,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世界农化巨头瑞士先正达公司,这一强强联合填补了中国化工集团在专利农药和种子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先正达进军中国市场敞开了怀抱。最重要的是,合并后的“大”公司对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3 新时期,新使命,带来的新问题推动了新一轮的改革
近几年,我国种业行业处在平台期、产业转型期、分化期、法制迭生期这四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市场面临着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过量、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高等等问题,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散弱的局面,但总体水平与国际仍有较大差距,造成种业总体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局面。种业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是农业的“芯片”,农业要强,种业必须强,种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持续增强对种业的扶持力度,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委多措并举,在鼓励种业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种业采取了保护措施,这在一定时期内有效保护了民族种业产业,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行业竞争机制日益完善,国际种业格局逐渐变化,进一步放开农业和种业的外资准入限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2018年5月,美国制裁中兴事件让国人反思核心技术对于本土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近期,中美贸易战也是愈演愈烈,中国在强硬回应的同时,也在不断审视自身。这两大事件深深戳中了中国发展的“痛点”,让我们意识到,要发展,要前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动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在这一形势下,进一步开放种业市场,融入全球发展大格局已是大势所趋。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这一通知及后续配套政策中对于进一步扩大种业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为扩大吸引外资、促进种业市场竞争、增强种业科技创新力量将注入新动力,新一轮种业开放政策作为中国种业发展的推动剂、催化剂和强心针,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特殊且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种业对外开放政策,显示了我国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态度和决心,有助于进一步利用国外种质资源和国外种企的技术、经验,在开放的市场中不断提升种业整体产业化水平,保障种业安全、粮食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的开放政策下,我国的种业行业必将经历“阵痛”,种业如何创新、技术如何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如何加强、管理理念如何改变等等问题都在告诉我们,前进的车轮已经启动,时不我待。正视和面对才是种业人的担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才是种业人的态度,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种业人的决心。
回首过去的40年,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农业越来越强,小小的种子在历史厚重的土壤中,不断“升级换代”,不断完善自我,默默的积蓄能量,只为那破土的“初芽”更加强壮,让他经受住风雨的洗礼,献给世间一片春华秋实。展望新的时代,对理想信念最好的铭记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全面、更深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坚信,中国种业必将在新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