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优良品种小偃22提纯复壮的探索

2018-01-17温彩虹宋咏梅

中国种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优良品种原种陕西省

温彩虹 李 酶 宋咏梅

(1陕西省农牧良种场,扶风 722203;2陕西省杨陵区农林局,杨凌 712100)

国审小麦优良品种小偃22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运用常规育种和远缘杂交技术有机结合育成的,它具有高产、稳产、耐病、耐寒、抗旱、适应性广等特性,是陕西省继小偃6号、陕229、陕7859之后第6次更新换代品种,全省年种植面积34多万hm2,可在黄淮麦区适宜生态区推广。但是该品种作为远缘杂交的后代,其在种植过程中分离现象较为严重,更难免出现混杂和自交退化的问题。如何防杂保纯、保持其优良品种特性,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技术人员从2006年开始对小偃22提纯复壮方法进行了探索。

1 田块选择

小偃22穗行圃选择建在陕西省农牧良种场试验站,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地力均匀,肥力适中,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和乔木遮荫,最大限度排除土壤等差异造成的误差,保证品种的性状充分表现;原种圃设置在陕西省农牧良种场巨良、灵户、高桥农业分场;良种田建在陕西巨良种业有限公司良种繁育基地和其他种业公司良种繁育基地。

2 提纯复壮方法和过程

2.1 穗行圃

2.1.1 选穗选穗由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进行,2006年6月小麦成熟前3~5d,在小偃22原种繁殖田以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且穗大、早熟、无病、抗倒为标准进行田间选穗,总计入选10多万穗。然后进行室内考种,淘汰不完整穗、有病变粒穗、籽粒欠饱满穗、穗粒数低于32粒的穗,保留8万穗,单穗脱粒、晾晒、防虫保存。

2.1.2 穗行圃种植用上述选好的穗行种子于当年10月5-15日进行人工开沟点播,1穗1行,行长1.5m,行距0.25m,建成穗行圃3hm2。

2.1.3 穗行圃田间鉴定由农业技术工人负责穗行圃田间生产管理,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在穗行圃全生育期,特别是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成熟期进行鉴定,去杂汰劣,收获后经清选、加工、检验、包装,生产小偃22穗行种子15000kg。

2.2 穗系圃

2.2.1 穗系筛选2007年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在穗行圃挑选生长健壮、无冻害穗行100多个,扎红带标记。此后于小麦孕穗期在已标记穗行中淘汰株型不好、叶色差异大、无效分蘖多的穗行;于抽穗扬花期淘汰穗色差异大、抽穗过晚和发生穗部病害的穗行;最后在成熟期选择保留整齐度好、落黄好、结实性好、中早熟穗行50个,整行连根收回,然后进行室内考种鉴定,保留株型好、丰产性好、籽粒饱满、品质好的穗行30个,分别脱粒、晾晒、防虫保存。

2.2.2 穗系圃种植2007年10月10日,地整好后划长6.67m、宽2.5m的小畦,共30个,然后将2006-2007年度收获筛选保存的30个穗系种子,采用人工开沟点播的方法分别种植于30个小区内,小区面积16.675m2,行距0.25m、行长6.67m,建成包含30个穗系的穗系圃。

2.2.3 穗系圃鉴定穗系圃鉴定标准参照穗行圃。2008年6月从30个穗系圃中进一步筛选出高产、早熟、大穗、抗倒、结实性好、抗病性好的穗系5个,2008-2009年建纯系圃扩繁。其余的系混收与穗行种子一起清选加工,供2008-2009年建原种圃使用。

2.3 原种圃

2.3.1 原种圃种植 2007年10月上中旬,将2006-2007年度3hm2穗行收获的15000kg种子统一机播,每hm2播量105~135kg,建原种圃110多hm2。

2.3.2 原种圃去杂尽管2006-2007年穗行圃的鉴定工作比较扎实,原种圃整齐度特别好,相关人员仍然坚持组织技术工人,分别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和成熟前期进行严格的田间去杂工作,经清选、加工、检验、包装,生产出符合国标一级标准的小偃22原种80多万kg。

2.4 良种田建立将2007-2008年度小偃22原种圃生产的80多万 kg原种,供给陕西巨良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其他种业公司种子繁育基地,并指导建良种繁殖田5333hm2。

经过如此循环往复的工作,保证了每年至少选择小偃22优良穗系20个,自建穗行圃2hm2,纯系圃 1.5~3.5hm2,原种圃 100 多 hm2,供小偃 22 推广区域建良种田5330多hm2,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10多年来将这项工作坚持有序进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 成效

通过提纯复壮,显著提高了小麦优良品种小偃22的种子质量,每年至少生产小偃22原种80多万kg,推广良种200多万kg,取得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为粮食丰收、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多点抽样调查,在其他生产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使用经过提纯复壮繁育的小偃22原种比使用群众自留或未经提纯复壮的小偃22种子增产8%~17%,平均增产12.7%,即平均每hm2增产小麦750多kg,增收1500多元,年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进一步提高了小麦优良品种小偃22的丰产性、抗逆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经过1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对优良小麦品种小偃22进行提纯复壮,累计成功选择、提纯、繁殖并推广小偃22优良纯系9个,被群众形象的称为“新22”,助力小麦优良品种小偃22推广运用,夯实了小偃22作为本省主栽品种的基础。

在陕西省关中麦区,基本实现了小麦优良品种小偃22原种、良种的制度性有序更换,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基础。

4 结论

小麦种子在生产运用过程中混杂退化较为严重时,采用大面积建立穗行圃、原种圃进行提纯复壮的方法,对提高种子纯度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两圃一田制(穗行圃、原种圃、良种田)”是小麦良种提纯复壮的长效机制。“两圃制”结合“穗系循环法”是进一步提高基因杂合度高的小麦优良品种(如小偃22)种性的有效方法,也是进行小麦良种提纯复壮比较经济、高效、简易的方法。

猜你喜欢

优良品种原种陕西省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探究玉米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