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之笔在“品牌”
——从海青特色小镇建设看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之路
2018-01-17李玲
(李玲)
海青镇是个传统农业乡镇,地处青岛市域最西南端的边缘地带,长期默默无闻。近几年却因特色小镇建设声名鹊起:仅2017年,便将全国最具特色魅力小镇、山东省首个全国摄影小镇、首批青岛市级特色小镇等诸多美誉收入囊中。
海青镇以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一个突出亮点是围绕特色铸品牌,走出了一条品牌拉动之路。镇党委、政府从当地资源禀赋中,抓住“北茶”这一具有品牌效应的基因,挖掘培育,形成产业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提升了海青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青素有“北茶之源”的称号,是20世纪60年代山东实施“南茶北引”战略的首批承载乡镇之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辛勤培育,种茶已经成为海青人的农作习惯,海青茶也已入围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茶叶是海青最有特色、最有基础、最具成长潜力的板块。目前,海青镇茶叶种植面积达2000公顷,占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近50%、青岛市的近1/3。全镇有近200家企业、合作社从事茶产业,年产干茶约130万千克,产值近3亿元。
茶业既是海青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品牌产业,“茶韵小镇”愿景的提出也就自然而然。海青镇这一选择摸准了发展规律。“茶韵小镇”品牌的打响,极大提高了海青镇原生资源的附加值,引领当地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据青岛市农委果茶花卉工作站的监测数据,2017年,海青镇夏季茶叶鲜叶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售价达到青岛地区最高水平;中档茶叶均价也从2015年的每千克约400元增长到1000元,部分高档茶甚至卖出了10000元/千克的高价。
对于这种前后变化,当地茶农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感受。青岛海青龙泰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俊龙说,合作社现有6.7公顷茶叶生产基地,去年毛收入在200万元左右,比几年前翻了好几倍。选定基础牢固的茶业作为支撑产业,并不意味着要在种茶、制茶、卖茶的传统模式下原地踏步,而是要通过对产业方向的合理引导、对产业链条的适当拉伸,谋求更高的产业能级和经济效益。海青镇的茶文章,除了一产、二产范畴的茶叶种植、加工,还红红火火地延伸到了“新六产”领域的休闲旅游。
海青镇不仅是山东“南茶北引”的承载地,也是“南竹北移”的先行区。如今,海青镇已在驻地外围成片建起青瓦白墙的江南风格建筑,与“竹风茶韵”浑然一体,叫响了“不出青岛、品味江南”的旅游品牌。逢旅游旺季,每个周末都有来自周边城区的数千名游客涌入海青镇大小茶园休闲观光。
以茶叶和旅游为载体,海青镇以“茶”为核的品牌影响力得到释放,大量优质资源竞相聚集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