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旱稻的生产发展
2018-01-17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张晓亚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晓亚
旱稻即旱作稻,也称陆稻,通常是在旱地或干湿地直播,一生旱管旱长,勿需水层,全靠自然降雨或辅以少量灌溉的稻作。
一、旱稻的生产特点及优势
旱稻具有耐旱、耐涝、抗病、优质、适应性强等特点。与水稻相比,旱稻生产优势明显,一是改水整地为旱整地或免耕,节约了大量的整地用水;二是因旱稻的耗水量是水稻的1/5~1/3,灌水量仅是水稻的1/5或更少,故可充分利用低洼易涝等地,使稻作面积大大增加;三是旱稻实行湿润管理,不用保持水层,渗漏较少,不会抬高地下水位,没有次生盐碱化的威胁。
二、旱稻的生产概况
目前,旱稻正受到一些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视。世界旱稻种植面积正不断扩大,现已近2000万hm2,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目前旱稻主产国有:印度1000万hm2,占印度稻作面积的17%;巴西559万hm2,占巴西稻作面积的85%;孟加拉466.7万hm2,占孟加拉稻作面积的40%。亚洲旱稻面积已超过1000万hm2,占亚洲稻作面积的7%。我国旱稻面积仅有30万hm2,占我国稻作面积的1%。
三、发展旱稻的重大意义
众所周知,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统计,世界性的干旱导致的减产可超过其他环境因素所造成减产的总和,在所有生物及环境逆境中是仅次于病虫害的限制产量因子。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同时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70%,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每立方米产粮0.8kg,不及发达国家的40%。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孟民、张启发等多位农业科学家指出,干旱缺水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关键性的制约因素。
我国有60%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且总人口在不断增长,水稻是耗水耗能作物,且费工费时。而旱稻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节约大量的农业用水,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在目前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发展旱稻无疑对解决粮食问题及节约水资源能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我国旱稻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适合旱稻种植面积为5300万~6700万hm2,可推广面积为2000万~3000万hm2,其中北方低洼易涝地就达数亿公顷,南方多雨的坡岗地有1500万~2000万hm2,特别是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平原约1500万hm2低洼易涝地尤其适于旱稻的优先开发。由此可见,我国旱稻发展的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五、发展旱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品种
1.管理混乱。旱稻的发展,关键在于品种。经过各个科研单位的不断努力,我国高产优质的旱稻新品种层出不穷。但是旱稻种子市场管理较混乱且价格偏高,再加上农民自行盲目引种,种植一些明显不适宜当地的品种,由此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等情况。
2.产量。虽然随着优质高产旱稻新品种的选育,旱稻产量大大提高,但是实际生产中因栽培技术不配套、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使旱稻的高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米质。目前引进和培育推广的旱稻品种,多数米质不太理想,其外观和加工品质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建议加强加快旱稻育种研究,培育筛选耐旱性强、米质优、丰产性好、抗病性强且生育期适宜的品种,选育各地区针对性强的优良品种,并加快试种示范及推广工作。同时要规范市场管理,确保种子质量,稳定价格,向农民朋友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配套技术
1.保全苗是旱稻种植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在生产中普遍存在播种量偏少或偏多、播种过浅或过深等问题,由此造成缺苗断垄严重。
2.旱稻直播,防除杂草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市面上旱稻除草剂品种较少再加上使用者选择的单一化及使用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使杂草的耐药性提高,严重时甚至造成草荒问题。
3.旱稻种植的其他配套技术不完善,如整地、灌溉、施肥、病虫害等。
(三)推广及技术培训
旱稻有别于水稻,对大多数农民朋友来说比较陌生,对其品种的选择及配套技术了解少,部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因技术不过关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严重打击种植者的积极性,影响旱稻的发展。
建议农业科研单位应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旱稻及其种植管理技术的宣传推广及指导工作。在加强品种选育的同时做好配套技术研究,良种良法配套,使旱稻的优质高产潜力得到发挥,让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