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特殊食品监管力度,构建特殊食品共治格局

2018-01-17王家乐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新格局共治备案

□ 王家乐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特殊食品面向的食用人群敏感性更强,一旦突发安全问题,损失不堪设想,因此,对于特殊食品的安全监管更为严格细致,一定要把好特殊食品的品质监管关,确保食品的绝对安全性,才可以放心地投入生产和流通。在刚结束的首届特殊食品展览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周石平指出,维护特殊食品安全是相关食品监管机构的关键责任,强化监管力度,构建特殊食品共治新格局急需提上日程。

加大特殊食品监管力度

要想落实好特殊食品的安全管理事宜,需要严格落实好注册、监管和整治三项工作。

注册是三项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也是最为核心的一步。首先,要设置一整套全面、有序的注册机制,以相关食品法为基准,不仅要依循法律法规办事,还要结合食品法的具体内容,商讨拟定出一系列有关特殊食品的注册监管策略和相应的配套规定,将各项注册步骤和诉求逐一细致划分,并标明申请人需要掌握好的各项技能。其次,实行核查审评制度,在确保食品无任何安全风险、品质在掌控内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核查审批制度,精简特食更正、延续注册诸项流程,优化注册带动目录、目录优化备案、备案助力发展、发展保障健康的食品管理新机制,依次缩减注册食品数量,拓展备案规模。自双轨制推行至今,已完成备案的特食类保健用品达1 300余件,已完成注册的特食类保健用品达800余件。最后,要注意稳固基础,落实好各项基本事宜,推行“机构自主备案,企业自主选择,政府依法监管”监管新方案,积极吸引多元化的社会资源加入到验证核批工作中来,此外,还要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研讨互动上,多开展一些企业座谈、访问调查活动,构建行之高效的行业企业互动机制。

监管和整治工作也同样不容忽视,有关监管机构一定全面贯彻特殊食品监管的各项规定,监督各食品企业严格依循生产标准办事,优化生产品质监管系统,当下国内得到目前生产经营许可的特殊食品加工企业约近2 500家,特食安全监管工作急需提升日程。对于特殊食品中较为突出的保健类药物虚假营销现象,各级食品监管机构要协同在全国各地展开针对性的特别整治工作,监察力度要细致到保健用品选材、制造、加工、流通、销售的所有环节。此外,还要深入到各街道、各居民区开展一些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给民众排疑解惑,向他们传输健康的保健用品常识,以期强化消费人群明辨真假的能力,不被那些虚假营销所迷惑。

构建特殊食品共治新格局

食品共治,关键在于食品监管过程中各个主体的协同配合、各监管制度的有机协调及同监管中各个环节的直接衔同,侧重于治理过程中主体的协同参与、各调控机制的有效整合以及治理过程各环节的无缝连贯,食品共治正是把此种先进的监管思想和制度融入于特殊食品的监管中。建设特殊食品共治新格局,把以往零散、粗略的监管模式升级为整体、严密化的新监管模式,可以切实强化安全管理的成效,并逐步优化特殊食品监管机制,为其添加更多科学、有效的新内容,促成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的先进化,细化而言,要想形成特殊食品共治新格局,需要落实好以下工作。

其一,要全面凸显各涉及主体,包括政府机关、制造商、消费人群、有关组织和媒体单位等各方的影响力,大刀阔斧地助力食品行业协会革新,强化行业律己意识,设置内部监督机构加强自我监督,此外,对于特殊食品制造商,给以他们更多诉求表达的空间和发展抉择的自主权,各媒体单位在相关食品问题的报道中要秉持公正、求真的原则,对于违规事件及时给出报道,勇于揭露食品违法行为。

其二,进一步培育体系完整的民间监管机构,为特殊食品的安全监管供以牢固的群众基础,扶持一批政府机关替代机构的崛起,比如个人企业、非营利性质的民间组织等,并为民间机构提供更多参与法案订立、听证会、研讨会等决策工作的机会和空间,调动民间机构参与食品监管的踊跃性,赋予他们更多的表达权,突出他们的监管影响力。

其三,逐步设置一个简单、快捷、办事效率高、井然有条的投诉检举制度,构建一个食品信息公示和交流的权威平台,特殊食品出现安全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食品信息的失衡,规避这种信息的失衡性有助于强化检举人地位的有利性,并依靠凸显消费者抉择制度来填补市场监管的不足,由此可见,要想推动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发展,除了要具备完善的投诉检举制度,还需要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食品信息传播机制,方可以切实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确保特殊食品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新格局共治备案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多元共治”乐融融
关于备案建材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我省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新机制 新格局
创新应对媒体新格局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