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饲养管理对猪只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2018-01-17孙秀丽谢玲玲
孙秀丽,谢玲玲
(洪洞县畜牧中心 山西临汾 031000)
规模化养猪场的养殖数量较多,通常采用现代化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科学有效的实施饲养管理,将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降到最低,减少死亡率,增加生猪饲养产量,提高经济收益。现阶段我国规模化饲养场中仍有部分未能完全做到科学化饲养管理,仍需要改革更新。
1 科学化日粮配比
生猪在饲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生猪的日龄、品种以及当前体重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制定日粮配比,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饲养场内,饲养人员为非专业人士,未经过专业的系统化学习,日粮配比固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也有的养猪场饲料质量不佳,或者饲料发霉变质后仍然饲喂造成猪群使用后营养不足,体质跟不上,甚至因为使用霉变饲料造成患病。部分养猪场在日粮中添加非法饲料以从中获取暴利,造成生猪在食用后体重快速增长,但是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且在生猪的肉制品中含有大量残留的有害物质,若流入市场会严重危害市民的健康。
2 合理的饲养密度
我国现阶段农用土地紧张,所以多数的养猪场占地面积有限,造成众多养猪场内饲养密度过高。根据相关试验的结论,哺乳期母猪每头占地面积控制在3.3m2,单独饲养最佳;断奶仔猪每头占地面积约为0.3m2,每栏控制在25头以内;育肥期每头占地面积1m2,每栏育肥猪不超过15头;种母猪每头占地面积为1.5m2,种公猪每头占地面积为2m2,单独饲养最佳。除此之外应该做到每个猪棚内猪只总数不超过100头,避免养殖数量过多影响空气质量造成减产,并保证种公猪远离母猪。若养殖密度过大会造成猪群过度拥挤,引起争斗,同时发生传染病后,疾病传播速度增快。每栏内猪只数量过多会造成猪群在患病后传播数量增高,引起患病个体增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 免疫接种与治疗
养猪场应当根据自己的饲养数量、品种以及饲养地等多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最后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免疫接种计划,并且在后期的饲养过程中按照免疫接种计划严格执行。在免疫接种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与母源抗体的冲突、疫苗与疫苗及其抗体的冲突。在免疫接种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降低猪群的免疫应激反应,提高疫苗效果,降低发病率,提高生产效率,为养猪场提高经济效益。在给患病猪治疗的过程中,用药需要根据猪只的发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用药,做到少患病、少用药、少残留,坚持将药物残留做到最低。
4 科学化饲养管理
4.1 合理通风
生猪的饲养过程中,排泄物及排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若通风效果不好,会造成大量有害气体滞留在猪舍内,造成生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减产甚至出现呼吸道综合疾病等不良情况。为了提高生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猪的患病率,猪舍内应当保持持续通风,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值得注意的是,冬季春季会出现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所以应当在保证猪舍内温度适宜的前提下,进行空气流通,并且保持流入猪舍的控制温度不宜过低,并且风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造成猪只受寒生病。
4.2 温度适宜
养猪场内温度过高易造成猪群发生热应激,温度过低会造成猪群受寒患病,所以夏季应当做好降温工作,冬季春季应当做好保暖工作。夏季温度过高,可以为猪群时刻提供清凉的饮水,在运动场内搭建凉棚等降温措施。冬季春季温度过低,应当控制舍内温度在22℃左右,根据猪群的日龄以及品种进行相应的调整。
4.3 清洁消毒
定期对猪舍清洁消毒是降低猪只发病率的基础。每天清理猪舍内的垃圾粪便,减少致病微生物的滋生,消毒使用的药物需要交替更换,以免细菌出现耐药性。尤其是在有病情发生时,需要进行紧急消毒处置。
5 粪便污水治理
现阶段我国养猪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众多的养猪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是其中绝大部分养猪场都不具备良好的排污治污条件,所以在不断向外扩张的同时,极大地危害了养猪场周边的环境。许多养猪场在建设的过程中,布局混乱,将饲养场尽可能的扩大,造成运动场、隔离室、员工宿舍等地方布局狭小甚至没有。众多养猪场将规模化养殖场,仅理解为集中化饲养,增加养殖数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科学饲养管理,造成饲养场内生猪饲养量过高,养殖条件不佳,细菌病毒大面积滋生,有害气体数值剧增,养殖粪便与污水随意排放,不仅影响了生猪饲养的饲料利用率,造成减产,也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环境,甚至会造成细菌病毒大面积传播,增加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