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沙化草地治理研究

2018-01-17陈姝洁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撒播沙化沙地

程 磊,谌 颜,陈姝洁

(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产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已经逐渐被各国普遍重视。由于以往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导致环境急剧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我国经济发展较缓慢时期,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过分砍伐、开垦,导致很多林地、草地遭到破坏,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达到一定水平,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开始退耕还林还草。文章以乌拉盖严重沙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沙化程度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进行观测和分析,以期为治理沙化草地提供依据。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样地基况

试验样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和哈拉盖图牧场境内,总计为133.3公顷严重沙化草地,治理时间为两个月。选择了10块不同地区为试验样地,对133.3公顷沙地进行了试验性治理。其中1块样地为2015年治理,面积为12.4公顷;其余样地为2016年治理,面积为120.9公顷。将样地主要分成4个区域,分别是风蚀坑区、陡坡区、缓坡区和平坦区,在未治理之前风蚀坑区和陡坡区基本无植被覆盖,而缓坡区和平坦区有稀疏的植被覆盖。

1.2 试验设计

样地区域用围栏进行围封,在沙地中心风蚀坑采用埋置机械沙障、生物沙障、人工撒播、枯草铺设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陡坡角度大于30°的区域,采用机械沙障、人工撒播、枯草铺设和固沙网固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陡坡角度小于30°的区域,采用机械沙障、人工撒播和枯草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缓坡区采取的治理方式为人工撒播、苇帘铺设等。

1.3 沙地治理

1.3.1 沙障设置

风蚀坑地区用芦苇、草帘和黄柳条做沙障材料,将芦苇裁成60cm长,直径5cm粗的芦苇段,其中30cm埋入地下用于固定沙地,地上30cm用于防风,做成2m×2m的菱形网格铺设于沙地中央的严重风蚀区域,并在沙障中铺设枯草。在缓坡区用芦苇帘和草帘平铺于沙地上方,用竹签固定芦苇帘于沙地上,起到防风作用。在陡坡区域用芦苇帘、草帘和枯草铺于沙地上方,遇到较陡风力较大区域,在枯草上再覆盖一层固沙网,用竹签固定固沙网于沙地上。平坦区用围封方式进行封育。

1.3.2 种子配置

种子选择一年生和多年生种子混播,豆科和禾本科混播的方案。一年生为快速生长固定沙地,为多年生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1.3.3 种子种植

用沙障做成2m×2m的菱形网格铺设于沙地中央的严重风蚀区域内,在2m×2m的菱形网格内十字条播一年生草本,用于固定沙障内的风沙。其它种子进行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沙地表面,用耙子均匀覆土种子。

1.4 样地监测

对试验样地进行群落调查,设置1m×1m的固定样方,在风蚀坑固定样方内,监测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盖度,再随机选取3个直径25cm的样圆调查,调查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高度和密度。

2 治理结果分析

沙化治理的最佳方案是使原本的沙漠化土地重新生长出植物,这样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的沙地处理方式是以恢复生态环境为最终目标,兼顾恢复后草场的综合利用。在试验治理过程中,首先将需要治理的样区进行封围,采取多种治理方式,如机械沙障、生物沙障、人工撒播以及枯草铺设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围栏封育能够尽快修护草原环境,并且不会破坏原有的生物群落,同时还能够保护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果,防止被放牧的动物啃食。围栏封育主要依靠天然植物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修复退化草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经过2年的治理,结果表明经过治理的沙地能够极大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后的植被覆盖率比治理之前的制备覆盖率提高27.42%;并且植物的生长密度更高,密度增加123.03%,盖度增加74.72%,防风固沙的效果显著增加。在沙化治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当地最适宜的牧草品种为种植品种,防止生物入侵,给环境带来二次破坏。

本研究应用生物沙障和机械沙障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机械沙障在本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由芦苇和黄柳条制作,2~3年后芦苇腐蚀可以增加沙地的养分,柳条也可以作为机械沙障,并且存活的柳条可以作为生物沙障供牲畜利用。沙障网格规格为2m×2m,能够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根据一年生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当根系扎根沙地之后便能够起到固定沙地的作用。经过治理后,植被的高度、盖度和密度显著增加,治理效果明显。根据植物生长观察记录,一年生植物发芽生长速度最快,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生长较缓慢,但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导致后期豆科植物比例减少,但是高度和盖度有所增加。

3 内蒙古沙化草地治理建议

3.1 加强草原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草原管理,对草原使用、放牧等认真核查,签订使用、流转合同,并且进行相应的备案记录。虽然草原已经签订了租用合同,但是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对非法开垦、过度放牧等问题进行惩处,保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坚持牧民优先原则,草原是用来为牧民提供放牧环境的,不是用来做其他项目的,并且保证放牧在草原承载范围之内。最后,要严格规划草原的使用范围,保证牧民对草原的所有权,不允许非牧民占用草原建设其他项目。

3.2 加强补偿和扶持政策

我国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补偿机制,为禁牧区的人口制定了养老、助学、创业、就业补偿等相关配套政策。内蒙古地区的农业人口主要以放牧为生,禁牧区的规划使得该地区的人口失去了经济来源,因此,国家应该加强经济和政策补偿,保证禁牧区牧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严谨春季放牧,引导和支持牧民实行划区轮牧、打草场轮刈、人工种草、划区轮牧、舍饲圈养等。

3.3 加强草原建设和沙化预防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构建现代化草原管理措施,并且做好草原沙化预防措施,将草原沙化遏制在最初阶段。根据草原不同的退化程度,采取封育、补播、松土、施肥等措施。提高草原植被覆盖率,加大植物种植力度,从根本上防治水土流失,降低风沙,提高水土保持量。在实际操作中采用新型的农业机械设备,降低牧民的劳动强度,加快建设现代化牧区。

3.4 提高草原利用规划

政府相关部门要对草原进行实地调查,对草原现有的制备状态、牧区大小深入了解,从而对草原的应用做出合理的规划。根据当地草原的实际用途,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基础,对当地的放牧数量及草原可承受的程度进行分析,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合理分配畜群结构和牲畜的布局。建立合理的草地利用制度,加快畜群周转,以草定畜,适度放牧,控制越冬牲畜的存栏头数。

3.5 提高种子建设,防治草原虫害

种子的质量决定草原的发展状况,要坚持适地适草的原则,根据草原土质状况及气候状况选择合适的植物种子进行播种。同时要对种子质量严格筛查,选取发芽率高、病虫害少的种子进行播种。严格杜绝不明来源的植物种子生根发芽,保证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除此之外,还要对草原虫害进行检测预报,对草原虫害严重的地区进行治理。

4 总结

草原生态系统是地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我国的草原面积庞大,保护草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草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当前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已着手对草原进行治理和修复。沙化草地的治理主要是以恢复草原植被覆盖率为主,从而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撒播沙化沙地
绿马车
2.82亿亩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无人机撒播装置防治水稻杂草试验
沿黄稻田撒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风滚草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