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昆明经验"
2018-01-17王菁,张巧,杨一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马忠元介绍迤西公清真寺情况
圣纪节(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的前一天,记者见到了马忠元,他正和大家一起忙忙碌碌准备过节所需要的物资。趁着等候的间隙,记者绕着清真寺走了一圈,看到了墙上贴着的资助名单。
“这是我们最近一批资助的学生名单。”马忠元平静地又说了一句,“不管是哪个民族,咱们都是中国人,能帮一把是一把。”作为迤西公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忠元虽然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但他依然带领清真寺的成员们开展抗旱救灾、抗震捐款、爱心助学、山区饮水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团结。
迤西公清真寺的善举,只是昆明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昆明市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探索民族工作社会化,努力使民族工作由单一部门工作向动员全社会力量拓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化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工作格局,为全省城市民族工作乃至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做出了可供借鉴的示范。
迤西公清真寺墙上的捐助名单
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2017年资助学生成长交流会(昆明市伊协供图)
团体聚力,团结群众有作为
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代俊峰
“我们宗教界虽然没有扶贫攻坚的总任务,但我们有公益慈善的正能量;虽然没有经济工作的硬指标,但我们有宗教文化的软实力。”在全省统一战线学习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代俊峰说道。
昆明现有回族15.8万余人,清真寺135所,固定处所9个,登记备案的阿訇157人。全市市级伊斯兰教协会1个,县区伊斯兰教协会12个。面对如此庞大的团体,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呢?
“本地信教群众方面,我们协会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座谈交流、专题培训班、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讲座、教务培训等各类活动。”代俊峰介绍,该协会先后举办了“同心同行——昆明伊斯兰教界纪念建党90周年书画摄影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汇演、昆明伊斯兰教界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喜迎党的十九大专题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正确引导信教群众走好爱国爱教之路。
协会还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办专题培训班,对主城区和各区县清真寺、伊斯兰教活动点的中青年在职阿訇、管委会成员和协会工作人员开展宗教文化、法律法规、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培训,为穆斯林青年提供了一个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为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候起作用”的合格人才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协会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协会组织普遍联系群众的优势,切实做好全市伊斯兰教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了多起民族内和跨民族纠纷。”说到这里,代俊峰笑了起来,“别看我们只是个协会,有些穆斯林夫妻吵架闹矛盾也来找我们调解呢。”
对于外来信教群众管理,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也没有松懈。近年来,随着昆明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穆斯林来到春城生活、定居。结合部分来自新疆的穆斯林已落户昆明的情况,该协会专门设立了联络员,定期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在穆斯林传统节日时还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近年来,来昆明生活的撒拉族群众约400余户,2000余人,分布在昆明市辖区域。
“他们主要来自青海省循化县,在昆明经营手拉面、刀削面等特色餐饮。”据介绍,从2012年起,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以“斋月”为契机,建立与在昆撒拉族穆斯林斋月联系机制,通过座谈交流、聚餐联谊、共度节日等方式,主动加强与在昆撒拉族穆斯林的联系与沟通,拉近彼此心理距离,增强民族情感。
通过几年的努力,来自各地的穆斯林同胞与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昆明市各个清真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带来积极作用。
在谈及宗教场所管理方面,代俊峰告诉记者,该协会除指导各清真寺、伊斯兰教活动点的日常事务和传统节庆活动的举办外,还引导各场所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文化建设。以迤西公、顺城、永宁、南城为代表的主城区清真寺相继建立政策法规宣传栏、文化陈列室和文化长廊。
组织创文活动(昆明市伊协供图)
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喜迎党的十九大(昆明市伊协供图)
组织阿訇培训(昆明市伊协供图)
在宣传贯彻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同时,该协会积极挖掘和弘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特色,较好地发挥了清真寺文化宣传的功能。2011年,协会举行了“敬主法圣·奉献社会——昆明穆斯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并以此为标志,拉开了全市伊斯兰教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系列活动的序幕,先后联合各清真寺举办义务劳动、植树、捐资赈灾、济困助学等各类公益活动。
突出的代表是始建于1898年的昆明市五华区迤西公清真寺,为昆明市城区穆斯林开展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近年来,由于在公益事业方面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迤西公清真寺先后获得省级模范清真寺、模范宗教活动场所等荣誉,并被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让人想不到的是,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还当起了“红娘”,“目前协会社会服务处有效在册登记近300人,介绍配对109(对)次,回访确认牵手17对(次)。”代俊峰说。通过所设立的社会服务处,协会为昆明市单身穆斯林的姻缘问题“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为适婚青年的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维权有力,依法管理有保障
“大爷,这几天怎么样,身体还好不?”每隔几天,昆明市少数民族法律维权中心的律师马振圆都要给顺城社区的回族老人马大爷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说起与老人的相识,马振圆谈道:“我们是在顺城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时认识的,一开始大爷咨询我们法律问题时还有些顾虑呢。”
在跟老人简单交谈之后,马振圆表明了自己也是回族的身份后,他才把想要问的问题说出来。在随后的几次咨询中,马振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原因,每次都是上门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经过多次接触之后,每逢过年过节,老人家还要给我打个电话呢。”
这样的故事在昆明市少数民族法律维权中心还有很多。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洪文介绍,昆明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多、少数民族元素多,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任务越来越重。为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构建更加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经昆明市民族宗教委研究决定,2013年2月27日成立了“昆明市少数民族法律维权中心”。
通过几年的努力,维权中心依托云南云誉律师事务所人才资源,吸引和储备了一批业务精、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律师队伍,分别负责对接社区、民族团体、民族宗教场所、民族院校及民族企业所涉法律事务工作。
“维权中心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要求,有计划、分片区、分组与昆明市五大宗教团体及所涉及的宗教活动场所、1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民族院校及部分民族企业进行了走访、对接。”刘洪文介绍。
为充分发挥好作用,维权中心先后与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昆明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金牛街清真寺、宝华寺,呈贡回回营社区、顺城社区、棕树营社区等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昆明市明德幼儿园、优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法律服务”的合作关系,无偿地配合相关单位提供法律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起维权中心还开展了“法律服务五进活动”,即法律服务进城市民族社区、进民族院校、进民族企业、进宗教团体、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开展以来,维权中心与各服务单位合作举行了具备一定规模的法律宣讲及现场法律咨询活动7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15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400余人次,参与各服务单位自身法律问题解答30余次。
昆明市少数民族法律维权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洪文
郝佳炜副主任(左)与马振圆律师
“截至目前,维权中心已储备了汉、回、藏、蒙古、壮等各民族律师170多人,中心成立三年多以来,办理涉及少数民族投诉案件100多起,办理少数民族刑事、民事案件80多件,接受法律咨询3500余次,对低保、特困、残障少数民族群众减免法律服务费50多万元。”刘洪文介绍,开通少数民族绿色维权通道,旨在确保少数民族能够获得及时、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墙上的宣传标语和锦旗见证了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
让维权中心副主任郝佳炜记忆深刻的是,一对少数民族与汉族结合的夫妻要办理离婚,维权中心代理的是汉族一方。“我记得当时法院判决下来以后,来自少数民族的那家不太同意这个判决,于是他家的亲戚朋友便堵在了法院门口。”当地法院考虑到情况特殊,就准备安排律师从后门离开。
“当时情况比较紧急,我们维权中心的律师立即出现在法院门口去跟男方家属沟通。本来男方家属是不愿意调解的,但是看到我们的这位律师是本民族,就愿意跟他谈谈。”郝佳炜说,经过几个小时的交流之后,聚集的亲戚朋友撤离了法院门口。
通过这件事,让郝佳炜更加明白自己身为维权中心的一员,身上那份“强化民族法律法规政策普及力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服务”的责任不容小觑。通过有效的法律服务,可大幅减少聚众维权、串联维权、打砸维权等现象,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用巨大。
记者在维权中心采访时还了解到,其团队结合国家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特点,制作了《云誉少数民族维权中心法律服务宣传手册》、《法律知识五十问》等相关法律宣传资料,并同时制作了多个少数民族文字译本5000余册发放给少数民族同胞。
除了本职工作之外,维权中心还为昆明市民族宗教委处理民族事务委和处置涉及民族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懂语言、作风实、靠得住的翻译人才和法律服务人才,同时承担法律顾问职责,草拟、修改、审查市民族宗教委涉及少数民族法律事务的合同、协议以及其他法律文书和规章制度等工作,架起了少数民族群众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
法律服务进社区(法律维权中心供图)
为社区居民现场解答
樊巍主任(右)签署交换法律服务合同(法律维权中心供图)
企业给力,助推发展有实效
企业处处显得相得益彰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南思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
到云南思普投资有限公司楼下,抬头看去,大楼墙上“民族团结是沃土”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及至进入公司,发现这里处处有“民族风”:民族团结的宣传随处可见,对少数民族职工的各种扶持措施亦在公司的很多地方展示出来。
“这里是民族职工手工刺绣区,你们看到的绣品都是我们公司员工自己绣的。”刚走进公司,董事长张龙便带着我们参观给员工提供的320平方米的“民族团结职工之家”,里面设立了职工园地、职工休闲娱乐区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区域,丰富企业各民族职工的业余生活。
作为思普企业集团子公司,云南思普投资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于2005年12月21日在云南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80万元。公司现有职工213名,其中有回族17名,彝族12名,白族9名,壮族8名,傣族3名,苗族5名,纳西族5名,蒙古族4名,藏族3名,哈尼族2名,满族1名,傈僳族1名。因为少数民族多,企业在民族团结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成为昆明市开展民族团结进企业的典范。
谈及公司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张龙娓娓道来:“近几年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族团结对于张龙来说,不仅仅是表述在口头上。公司按照办公大楼随处可见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宣传展板开展各项工作。
“民族团结在思普”活动
“建立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与使用,才是思普的人才战略。”张龙特别重视少数民族软件科技人才的培养,对公司的少数民族员工进行了精准帮扶。
“我们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挂钩,针对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定向招聘。如今,已经有21名人才在公司担当主力骨干。”张龙透露,每年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公司实习的,实习期间发放1500—2000元,毕业后愿意到公司工作的,根据岗位要求,每月不低于3500元。“平均5000元,高的有8000元的工资收入。”
在企业文化方面,思普投资公司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职工合法权益,注重民族文化融合。每年的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傣族泼水节等,该公司党支部和工会都会组织员工参加,以民族节日为重点、以民族职工为主角开展娱乐活动。十多年来,该公司各民族职工其乐融融,呈现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文化氛围。
“公司历来都把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职工生活习俗放在首位,可以说对我们做到了无微不至,体贴有加。”为了让回族职工感受家的温暖,思普投资公司专门为17名回族职工开设了清真食堂,并且充分保证厨房、餐具、食物满足清真食品的要求。
思普投资公司还与贫困民族地区结对子,开展软件硬件技术合作。“从创业初期开始,我公司定下的目标之一就是:企业发展不忘初心,科技报国慈善感恩。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公益活动。”
行胜于言,思普投资公司近年来已向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山区学校捐款捐物20余万元,向安宁市山区小学捐助课桌价值4万余元,向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平安村委会捐款2万元;对昭通市大关县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带动1000多户农户的养殖业发展;在省内外民族地区开展思普软件技术应用培训超过10000人次,免除培训费近100万元。
昆明市高新区民族宗教管理处处长马庆胜多次到思普投资公司调研和指导工作,对该公司在民族团结工作社会化上所做的努力赞不绝口。“比如,为积极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该公司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学生、贫困员工制定了帮扶措施,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帮扶,改善少数民族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团结和睦,社会的和谐进步。”
民族团结职工之家
各族员工新春联欢(思普企业供图)
思普企业新厂模型
记者手记
昆明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成效来源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力量。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制,建立督查考核和跟踪问效机制,为民族工作社会化提供了组织保障;重视加强民族工作自身建设,在市民族宗教委增设城市民族工作处;在城市街道办事处设立专职民族工作助理员,在社区设立民族工作专干或联络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民族工作网络。
2011年至今,昆明市级财政投入中,民族机动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散居民族工作经费均按每年10%的比例递增,在资金安排上新增300万元城市民族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主要用于主城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此外,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省市区三级联创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工作;率先成立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办公室;率先开展《民族团结公约》教育活动;率先颁布《昆明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率先成立清真食品国际贸易云南认证中心;率先成立少数民族法律维权中心。这些举措,加快了城市民族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
昆明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成效来源于大家的努力。
昆明市民族宗教委城市民族宗教处处长沙雁认为:“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既要重视内容,又要讲究形式,提高针对性,把具体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百姓。”
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代俊峰说:“我们要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将自身融入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工作中,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守住民族团结的红线、维护宗教和睦的底线,在云南跨越式发展中体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