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有魔力的课堂

2018-01-16王晓华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体验道德与法治

王晓华

【摘要】本文论述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应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具体可通过巧妙渗透、体验式教学和养成教育等途径打造魔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渗透 体验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99-02

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了我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道德与法治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高度一致性,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努力用道德教育滋养法治教育,也要用法治教育支撑道德教育。

如何使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呢?笔者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打造魔力课堂。

一、魔力在渗透之中

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如果过早地揭示概念,把知识原理全部灌输给学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有意思的游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部编版二年级《这些是大家的》一课的教学关键要让学生明白属于大家的、能给大家提供方便的物品叫公物。为了让学生深入而轻松地了解公物的概念,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个“这是谁的”的游戏,当笔者拿出某个学生的物品时,让该学生大声说:“这是我的。”当笔者拿出教室里的物品时,大家一起说:“这是我们的。”然后笔者用课件展示一个个物品,学生依次大声回答。游戏环节结束后,笔者进行总结:“这是大家的,这也是大家的,这还是大家的,我们就说‘这些是大家的,像这些大家都能使用的,能给大家提供方便的物品,我们就叫它公物。”至此,笔者就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游戏完成了介绍概念的教学目标。

接着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找公物,说作用”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多张图片中属于“公物”的图片找出来,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个公物的作用。小组完成后,笔者要求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巩固对公物概念的认识,强化属于大家的、能给大家提供方便的物品才叫公物的概念。然后笔者又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教室里的公物分别叫什么,再让学生想一想,校园里都有哪些公物……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逐步扩展到校园的范围。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因此,对公物的了解并不是到此为止。最后笔者通过播放一段介绍学校消防安全的视频,让学生找一找视频中出现的公物,笔者适时补充介绍各种公物的作用,并提醒学生:“消防器材也是学校的公物,小朋友是不能碰的!”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二年级学生对公物的了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二、魔力在体验之时

有意识的体验性教育更能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根植于心,开展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能在班上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享受到魔力课堂带来的精彩。

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使用公物时,采用不同的行为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笔者设计了一个“连一连”的活动,把学生现实生活中使用后的公物拍成照片,然后出示三张脸:笑脸、委屈脸和哭脸,接着学生动手进行连线,并猜想这些公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在猜想中,学生一次次感受到采取不同的行为,导致公物完好无损、稍有破损或是完全坏了无法再使用的三种不同结果。

犯错并不可怕,贵在知错就改。为了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中对公物使用不当的行为,笔者设计了一个“时光穿梭”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轻缓的音乐中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对待学校公物不当的行为。接着,笔者又设置学生和公物模拟对话的情境,学生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中,剖析自己的错误,呼喊出爱护公物的承诺。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健康、安全、有意义地生活。因此,为了指导学生掌握在生活中爱护公物的方法,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个名为“对对对 错错错”的辨析游戏,要求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说出爱护公物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创作了一首儿歌,命名为《爱护公物歌》。歌词如下。

生活用品要干净,

清洁用品整齐放,

学习用品爱惜用,

安全用品不可碰,

爱护公物我能行!

教师在歌声中指导学生爱护公物,此类体验活动远离了空洞的说教,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魔力在养成之际

有魔力的课堂可以持久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养成教育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阶段,将为人生的发展与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的行为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包括已有的生活、当下的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

纵观《这些是大家的》一课,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了解公物,根据已有经验找到学校中的公物,并拓展了解一些之前不熟悉却非常重要的公物。第二,通过各种活动,依靠生活经验了解公物的作用,感受公物给大家带来的便利。第三,懂得爱护公物的重要性,掌握爱护公物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征之一就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课堂这一块主阵地的教学内容都是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为指导学生生活服务的,因此上述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了生活性,深度接轨了学生生活。

另外,笔者在组织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思想比较稚嫩、生活认知比较单薄的实际,在呈现教学内容时竭尽全力进行优化。

第一,笔者能够利用上课教室,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把上课教室当作认识公物的道具,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公物有哪些。如此,學生对“公物”的概念有了形象、感性的认知:电风扇是公物、讲台是公物、扫把是公物、饮水机是公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形成学习认知。

第二,让学生回忆之前对待公物不合理的行为,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笔者通过采访、换位、共情等方式,引发学生自觉辨析是非,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产生改变过往、重新爱护公物的思考,形成学习成长力。

第三,笔者把学生生活中不爱护公物和爱护公物的行为拍成照片定格下来,打乱后让学生辨析,并说说理由,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爱护公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后达成爱护公物的共识,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共识。

为了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督促学生爱护公物,笔者在上课结束之前,颁发了“爱护公物小卫士”的奖章,并和学生一起张贴在教室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爱护公物。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体验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