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8-01-16李玉梅
李玉梅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定主题、精选诗词,如何立足一篇、帶动多篇,以及如何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以读促悟。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 “一篇带多篇” 诵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33-02
近几年,语文教学悄然兴起了群文阅读,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部编版语文教材编者也提倡群文阅读。2017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涧主任进行部编版语文教材培训时,说到了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提到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一篇带多篇,扩大学生阅读量”“课外阅读课程化”的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陈恒舒博士在培训中也提出了“1+X”的阅读教学方式,就是主讲一篇课文,带动阅读若干篇课外文章。“1”是教学核心,“X”是教学的拓展。两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中。
古诗词的群文阅读也是语文阅读教学较新方法的尝试,笔者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的课文谈谈古诗词“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策略。
一、确定主题,精选诗词
进行“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要有主题,才不会无方向、无章法地选择诗词,那么主题确定要根据“这一篇”来确定主题,从而精选诗词。主题可以是表达同类情感的诗词,是运用典故的诗词,是具有哲理的诗词,是表现诗人作品风格的诗词等。初中三个年级六册书,所确定的主题尽量不一样,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主题。
现以七年级上册为例予以说明。这册书的第4课有四首古诗词,再加上第三单元、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各4首,共12首。可以这样安排主题:
第一首诗《观沧海》用一个课时完成“一篇带多篇”教学,“一篇”是《观沧海》,根据它确定主题为学习曹操的诗词,了解曹操的政治抱负与雄心壮志。“多篇”选择的诗词是《短歌行》《龟虽寿》《冬十月》,这三首都与《观沧海》有关,都是曹操的作品,其中《龟虽寿》是八年级的一首诗,选它是因为与《观沧海》有关,同时初中六册的课文里曹操的作品只有《观沧海》和《龟虽寿》这两首,也是最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和代表作。
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用一个课时完成“一篇带多篇”教学,“一篇”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根据它确定主题为学习李白的诗词,了解李白诗词的浪漫主义特点。“多篇”可选择的诗是《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等诗词。
第三首《次北固山下》和第四首《天净沙·秋思》合用一个课时完成,根据这两首诗确定主题为思乡,可选择的诗词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李珣的《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等诗词。
也可以这样安排,《次北固山下》用一个课时完成,根据这首诗确定主题是学习哲理诗,选择的诗词可以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李商隐的《无题》、朱熹的《偶成》等诗词。而《天净沙·秋思》的主题仍然是思乡,选择的诗词与前面是思乡为主题所选的诗词一样。
课外古诗词,学习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时,可将主题定为了解诗人作品“诗史”的特点,围绕它选择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由此了解杜诗是如何体现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学习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可将主题定为边塞诗,围绕它选择描写边塞的诗词。学习刘禹锡的《秋词》,可将主题定为描写秋天,围绕它选择描写秋天的诗词。
精选诗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带多篇”立足于课内,课外是对课内的延伸和发展。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对诗词进行整合,内外兼顾,做到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方法如下:“一篇”是课内的诗词,“多篇”中的一篇是课内的,其他的是课外的。如前文介绍的七年级上册的主题安排,课内的那“一篇”是确定主题的依据,“多篇”的第一首是小学的,第二首是初中的,其他的是课外的。这样安排是考虑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有一个适应期,用学过的知识去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更容易进入情境中,同时巩固学过的知识。七年级下册到九年级下册,就尽量不选择小学的,而是选择初中和课外的,并把课本中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诗词融入其中,课本中的诗词可重复选择一到两次,而课外的诗词尽量不重复选择。比如九年级的杜甫《月夜忆舍弟》是边塞诗,学习边塞诗时,可以选择它,学习秋天时的诗词也可以选择它,学习思乡怀人的诗词时也能选择它。进行九年级古诗词教学,还可以根据中考的要求确定主题,选择课内外的诗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和复习。
这样确定主题和选择诗词,提高了学生进行知识系统化梳理的能力,而且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一篇,带动多篇
“一篇带多篇”说明“一篇”是核心,是重点,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几首诗词的教学,那么进行“一篇”的具体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节课40分钟,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二十分钟进行“一篇”的教学,另一部分为二十分钟进行“多篇”的教学。
以《观沧海》为例予以说明。教师可利用早读解决《观沧海》一些字的读音、一些字词的注释、作者简介等问题。教学步骤如下:①导入;②解题目,引出对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③诵读,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多次反复的诵读,以达到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目的;④介绍作者创作《龟虽寿》《冬十月》这两首诗的缘由,从而引出写作背景;⑤分别反复诵读《龟虽寿》《冬十月》,找出这两首诗词中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或诗句;⑥反复诵读这三首诗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⑦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再以《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为例予以说明。教师利用早读,引导学生了解这两首诗的作者及体裁。教学步骤如下:①导入;②解释《次北固山下》的题目,并反复诵读,描绘诗中的景及找出表达情感的词和句;③反复诵读《天净沙·秋思》,找出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的词和句;④对比诵读《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找出异同点;⑤反复诵读《回乡偶书》《夜上受降城闻笛》《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找出表达思乡之情的词语或诗句;⑥反复诵读这五首诗词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语文早读时分是难得可贵的语文教学时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那短短的二十分钟早读时间,既可用于课前的预习——读课文,也可用于课后的复习——背课文。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好早读应该读的内容,让它充分地为古诗词的“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提供课堂教学外的空间和时间。
三、以读促悟,形式多样
诗词教学重在诵读。诵读优秀诗文,应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仍以《观沧海》为例予以说明。《观沧海》教学步骤中的第3个环节和第5个环节是“一篇带多篇”的重点环节,均突出诵读。第3个环节的各小步骤为:①听诵读录音,模仿朗读,说出诗词内容;②对于叙述事情的句子,用叙述的语气朗读;③对于写景的诗句,朗读时读出陶醉感;④对于表达志向、抱负的句子,用激昂的语气朗读,读出奋进之感;⑤尝试背诵。
第5个环节的各小步骤为:①分别用陈述的语气,朗读《龟虽寿》《冬十月》,感知诗词的内容;②说出表达志向、抱负的句子,并用激昂的语气朗读,读出奋进之感。(这与《观沧海》朗读教学的步骤基本一致)
这两个环节都突出诵读,学生通过反复的、侧重点不同的诵读,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介绍的诵读方法是“理解+体味式”的诵读。诗词诵读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分析式诵读、竞赛式诵读等,无论哪种诵读方法都是为教学内容而服务的,都是为了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而进行。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也能学到方法,还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当然,教师不可能通过一节课就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给学生足够时间成长的过程。教师进行“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需要熟悉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统筹安排,并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这样既能提高课内阅读的效率,也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起到保鲜的作用,使课内外阅读相辅相成,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鲜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