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角下《生产与运作管理》三维三级教学目标精炼研究
2018-01-16胡燕
胡燕
摘要:針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覆盖面广,跨度大,重点难把握,导致教学目标制定不准的问题,开展基于企业视角的教学目标的精炼研究。首先开展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与《生产与运作管理》关键知识点相关性分析,构建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的关系;其次,以相关性大为重点,舍弃相关性小的原则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精炼;最后,构建知识、技能和素养三维三级的教学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互补,以现场5S/6S/7S管理和精益生产管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目标;企业视角;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200-04
教学目标理论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2000年8月对“目标教学”的定义为: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1,2]。定义反映了“目标教学”的特征,同时也揭示了“目标教学”与其他教学理论的区别;二是,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教学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理论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备受关注[3]。近年来SMART原则也被用于制定教学目标的实践中[4,5]。从“行为目标运动”之父泰勒提出四个问题开始,上世纪60年代具有代表性研究的有马杰(Mager,R.E)于1962年出版的《如何为程序教学准备目标》(Preparing Objectives for Programmed Instruction)一书,1956年布卢姆及其同事合作的《教育目标的分类学》一书从不同角度推动了行为目标的研究与普及,一直到近年来国家出台教学三维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理论基本成熟。但是,在实践应用中,正如黄梅[3]提出的,教学目标设计不重视,模式化严重,定义不明确,本质把握不清,缺少分析等诸多问题;目标定义成为一纸空文,没有起到真正对课程内容与体系设计的指导作用;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模糊,是学生课程无用论的源头。针对具体课程的特点,有必要开拓一种新的精准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思路。
在企业管理的各领域中,《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最复杂的领域,涉及面最广,牵涉部门最多。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先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规律与特征,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因此,在高校的管理工程类与工商管理类专业中,都将该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从实际教学情况看,任课教师普遍认为这是一门难教的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更是一个棘手的课题。该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跨度大。(2)课程教学重点难把握,教学组织较困难。(3)实践性、应用性强。教授学生掌握与生产实际相关的理论、工具、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课程内容和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密切相关,但是也存在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偏离或落后企业生产实际,缺少实践训练等问题,因此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常常开设其他补充课程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6-9]
在《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体系改革方面,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实训的改革与探索成为研究重点[10-17],如案例教学、课堂实验、企业现场教学、角色扮演、软件模拟教学和课程设计等。《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教学方法需要与实践结合,不断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虽然各院校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课程教学非常重视,根据众多研究者对《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现状分析表明,教育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很难直接胜任生产运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其中,教学目标与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是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学范围过宽,重点不够明确,因此急需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类人才的职业需求进行准确详细的分析,重构教学目标。因而,本文提出了从企业和社会对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需求出发,基于企业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精炼,并制定精准可行的教学目标,为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方向和基准。
一、企业视角下教学目标构建思路
《生产与运作管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培养企业合格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所以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区域企业对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出发。因而,本文拟采用图1所示的研究方法,从人才招聘网站、企业人力资源网站或企业人事部门收集企业对生产运作管理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信息;采用分类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知识与能力要求进行排序,获得关键技能需求清单;最后精炼课程范围,凝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
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信息收集,本文基于51Job人才招聘网站和浙江地区的岗位需求为主要研究范围,因为浙江地区更符合本高校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义可以更加精准,其他高校可根据自己高校的特点进行重新分析。搜索的岗位主要针对生产与运营相关岗位,包括:工厂经理/厂长、生产经理/车间主任、生产总监、营运主管、生产主管、生产领班/组长、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生产文员、设备主管等10个岗位。此外,需要针对课程内容,凝练课程关键知识点,作为搜索的关键词。输入关键词,可搜索岗位需求数量,也即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员对关键知识点的需求数,因为对应的搜索岗位都限制在生产与运营相关的10个岗位。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搜索,最终获得基于企业视角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知识与能力需求列表。
针对教学目标制定的方法,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并各分成A,B,C三个等级。A表示重点教学目标,即表示熟练掌握的知识,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具备应用技能和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程训练养成良好的文件、数据和沟通交流习惯和素养;B表示一般性教学目标,即表示需要掌握知识的概念和理论,具备案例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具备相关知识的查询和进行交流沟通的素质;C表示拓展性教学目标,即表示需要了解的知识,具备与同行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和沟通素质。
二、企业视角下《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目标精炼
1.企业需求分析。本文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三大主体教学内容:生产系统规划与设计,生产系统运行与控制,生产系统改善与更新,凝练了34个关键知识点。在51job上进行关键词搜索限定在生产与运作相关岗位和浙江地区的工作岗位需求数。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很多的课程知识点在生产与运作岗位上并没有很高要求,图中其他包括质量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检验SOP,5W1H,8D,因果分析,MSA,FMEA等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和价值流改善VSM,快速换模SMED,全员生产维护TPM,防呆改善Fool-proofing等精益生产管理知识。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工作后到岗位上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另外,即使这些知识对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的岗位可能很重要,但是企业管理或者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会有专门的质量管理或项目管理的课程,会有更加系統的学习和培训。所以,针对这些知识点,可以考虑在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置时舍弃,教学更加注重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和教学范围制定时,舍弃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但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提出基于企业的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炼,其主要原因是《生产与运作管理》高职或本科教学内容一般在企业应用最为广泛,并且企业应用最广的知识也是将来学生毕业后最需要、最应该具备的知识,也是教学的重点。企业急需前9名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排列,如图2所示的Pareto图。可以看出排名前9名的知识点,占总需求数的80%以上,其中物料管理PMC,现场5S/6S/7S和精益生产是最大的热点,生产成本控制,作业计划,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作业SOP,供应链管理和持续改善相关也较多。传统上,物料管理PMC一直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而现场5S/6S/7S和精益生产相关知识一般不作为课程的重点,这和现代企业实际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因而在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现场5S/6S/7S和精益生产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生产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其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因而要加强学生对这些新知识的掌握,并通过工程实例训练和培养应用能力,以精益生产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管理习惯和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
2.课程教学目标的精炼。通过以上分析与讨论,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炼,舍弃与生产与运作岗位较远的知识点,将重点关注在生产与运作岗位迫切需求的职业技能相关的知识点上,经过凝练,获得了表2所示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矩阵。把物料管理PMC,现场5S/6S/7S,精益生产,生产成本控制,作业计划,生产成本控制和作业指导书/作业SOP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定义分成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维度,同时每个维度分三个等级A,B,C,如表1所示。对于一些需求不是很高的知识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降低,通过培养处理简单问题的技能进行补充,如SPC,通过一个实际检测的数据和成熟的SPC控制图,介绍其使用的方法,而不需要对SPC内在的统计理论和知识做过多解释。知识教学的弱化可以通过技能的掌握作为补充,改善教学效果。素质要求,主要体现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养成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一种习惯,比如精益生产和现场5S/6S/7S都很强调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养成持续改善的习惯和现场整洁有序的工作素养,坚持企业生产与运作的规范化,和基于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对提升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
知识目标:A:熟练掌握并理解相关概念、知识、理论和方法;B:掌握相关概念,知识、理论和方法;C:掌握概念,一般了解知识、理论和方法
技能目标:A:熟练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训练数在3个以上;B: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简单工程问题,课题训练数1个以上;C:看懂企业应用案例,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
素养目标:A:养成良好的文件和数据规范化管理素养,具备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出色的总结、交流和沟通素养;B:具备较好的文件和数据规范化管理素养,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素养;C:具备一定的文件和数据规范化管理素养,基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素养;
三、结论和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与讨论,总结如下:
1.基于企业需求对《生产与运作管理》关键知识点的分析,表明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应具备物料管理PMC、精益生产和现场5S/6S/7S知识与技能,三大知识点理应成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重点。
2.基于企业生产与运作岗位视角分析,对岗位相关性不大的知识点如质量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检验SOP,5W1H,8D,因果分析,MSA,FMEA等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和价值流改善VSM,快速换模SMED,全员生产维护TPM,防呆改善Fool-proofing等精益生产管理知识可适当舍弃,缩减教学内容。
3.基于企业视角制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教学目标三个维度和三个等级的模式,教学目标贴合企业需求,知识与技能相互补充,以精益生产和现场5S/6S/7S管理为重点培养职业素养,符合当前高职和本科教育现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制定提供了指导性方向。
研究表明基于企业视角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对实践性和应用型高的课程,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精炼,是一条有效而精准的思路,有助于寻找教学重点,缩减和精炼教学内容,可以在其他类似课程中展开。此外,精准的教学目标还需要相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提升教学效果,因而后续还要进行深入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衷克定.基于“目标教学”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8):38-39,66.
[3]黄梅,宋乃庆.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5):99-103.
[4]牟金江.SMART原则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5):60-64
[5]杨喻淇,李永波.基于SMART原则的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10):203-206.
[6]张燕翔,朱赟,董东,F.Abassin.从“经验之塔”理论看增强现实教学媒体优势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2(5):22-25.
[7]Arnold Kamis,Beverly K Kahn.Synthesizing Huber's Problem Solving and Kolb's Learning Cycle:A balanced Approach to technical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2009,(1):99-112.
[8] M.K.Watson,J.Pelkey,C.Noyes,M.Rodgers.Assessing impacts of a learning-cycle-based module on students' conceptual sustainability knowledge using concept maps and survey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33):544-556.
[9]严奕峰,谢利民.体验教学如何进行——基于体验学习圈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6):21-25.
[10]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水平分析的结果[J].教育研究,2013,(2):111-119.
[11]李芳,叶春明.《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工业工程,2009,12(4):135-138.
[12]吴凤媛,李伟春,谈红,等.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8-29.
[13]陈志祥.MBA“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110-112.
[14]陈志祥.本科層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2-66.
[15]罗兵,陈星岐,冯璐.MBA教学应加强现场课教学环节——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40-43.
[16]蒋南云,方叶祥,樊树海.基于PBL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181-184.
[17]许志端.《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中企业参观的课程设计[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