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理念更新与研究
2018-01-16王立敏王鹏
王立敏 王鹏
摘要:本文以高校大类招生为背景,对大类招生中数学教育的理念做具体的阐述和分析。分别从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注重数学思想与其他学科结合、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实际应用等方面分析大类招生中数学教学理念和思想的完善与发展,并说明完善数学教学理念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类招生;高等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195-03
随着近些年来大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原有以具体专业划分,针对本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大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管理体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足和不适应,因此,各高校都在逐渐探索大类招生体制下各个教学科目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新的规律和方法,为大类招生下的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比如,郑超美[1]分析了大类招生培养的内涵、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得出大类招生及培养是改革传统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的结论。黄兆信[2]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按文理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祃海霞和周增慧[3]提出本科专业教育以分层培养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吕慈仙[4]则指出“按学科大类招生”虽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不可盲目进行“按类招生”,特别是对不同的高校要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冯开甫[5]指出按大类招生和培养还存在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要注意弄清“类”的内容、大类招生并不适合所有的高校和大类招生仍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等问题。而唐苏琼[6]分析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提出大类招生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陈士夫和王瑛[7]在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内涵、所须坚持的原则以及必须关注的重点等方面进行初步探析的基础上构建大类招生的具体培养模式。蒋秀兰和郭娜[8]也就高等学校大类招生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分析了大类招生的含义、模式及作用,提出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应注意的问题。卢燕[9]则给出了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必然性。
由于数学内容本身逻辑性强,公式较多,前后连贯性要求较高,不易于学生及时掌握所学内容,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下降,为此,许多老师给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种手段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技巧求解问题的能力。比如,将一些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看到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自觉地学习数学知识。在上述的各种教学过程中,作为高校数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的是如何将数学知识讲解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而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求解一些数学题目。
以上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主要的现状,在大类招生的情况下,对于新生,要学习大类以内的各个学科的基础课程,从而加大了学习的任务量,随之发生改变的是,各科都要缩减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如此情况下,过去以耗费大量课时详细讲解单一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教学思想就与现在的情况产生矛盾,面临如此的现状和问题,我们更应该提出在大类招生条件下,数学教学理念和数学教育目的改变。
一、数学教学加大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的学习强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某一个问题。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大都强调数学知识的掌握,即使提出了数学是一种逻辑科学的观点,训练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当中,而是单一地强调在数学的学习上必须要注重逻辑的正确与否,只要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并可以求解一定难度的题目即可。在大类招生的情况下,首先,学生在大一学习阶段面临着多学科、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较之前以专业招生相比,在大一阶段,要学习几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基础课程学习的数量有所增加,随之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所了解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以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所要选择的专业方向。
在这种多学科、多基础课的背景下,数学的教学更加应该注重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不断地锻炼学生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让学生尽快从高中那种为了高考而进行学习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学生以往对数学的认识误区主要是,学数学就是掌握解题的技巧,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题目准确地解出來,为了高考可以考出高分,学生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不断地做各种练习题目,以求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但这种模式扼杀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大学的数学教育肩负着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观念的责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大学毕业面临的是到社会不同的岗位的工作问题,以前在学生阶段参加考试所遇到的题目都是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有答案的问题,缺少的只是学生能不能将答案做出来,而在毕业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前人没有遇到的,或者是遇到了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自主地寻找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而这种能力要靠在大学阶段不断地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数学课正是培养和锻炼此种独立思考、独立寻找答案的很好的一门课程,而作为数学教师,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有这种培养学独立思考的意识。
二、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数学思想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大类招生过程中,主要是将学生分大类,在一个大类中集中了几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集中讲授大类中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以便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选择自己的专业。这就使得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可能同时接触多个专业的学生。而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可以利用大学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该用什么方法解决,结果在工作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也很辛苦。
这就为大学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也应该立足于这一问题做一些改革,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过于强调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的讲授,当然,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的方面,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数学也是一门很好地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不仅如此,大学高等数学的内容本身是通过总结和凝练得出的以数学公式形式表现的实际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恰恰可以应用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比如,我们要求解一道数学题目,首先要观察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所在,然后要进行调查、翻阅书籍获得相应求解的公式和定理,得到几个思路,然后通过整理总结和反复地推导计算得到最后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在做题时形成这样一套完整的思路,那么当学生在销售部门遇到推广新产品的问题时,就会首先发掘已有的市场条件,然后快速地进行市场调查,做出几个方案,进行小规模的实验,取出其中最好的方案加以推广,同时,其他方案,也可以当作备选项目用以应对不同的市场情况。上述是两种不同的科目,但是他们的思路和运作方式大致相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培养数学思想和学生本身学科的融合的话,不管是大类中的哪一个专业,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能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将会很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岗位,而且很可能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
三、大学数学教学应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如何去有条理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还有一个方面经常被数学教师忽略,那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是更为重要的。因为,数学的方法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无法发现问题,那么,他们在高等数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便会无用武之地,这样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数学无用论的想法,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能积极地去主动学习数学,从而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学生毕业之后,一部分学生要进行进一步深造,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而这一阶段对于发现问题要求更高,只有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所在,才能够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产生有创新的意识和作为;另一方面,学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创造自己的事业,不愿意墨守成规,碌碌无为。但是,要想创造自己的事业,必须要有发现问题和寻找规律的能力,所谓的发现问题和寻找规律,就是能在较短的时间找到商机,只有快速地发现商机,并早作相应的安排和准备,就能在创业的道路上先人一步,创造出可观的价值,尽早地步入成功者的行列。
无论学生今后选择哪条道路,都必须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作为大学数学的一名教师,更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很好的发现问题的学科,因为对于同样的一个知识点,数学中可以提炼出不同的问题,我们教学当中,可以在讲明知识点之后,鼓励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点设置问题,相互提问或者相互出题考考对方。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某一个数学原理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延伸问题,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既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又可以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会更加顺利,做出更多好的新成绩。
四、注重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数学作为大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在其他学科的应用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只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在学生所学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并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自己专业的相关问题,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大类招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准确选择专业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地了解其他学科背景、发掘其他学科需要哪些数学知识的平台。通过不定时地听取所教班级的其他科目的基础课程,可以使数学教师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大类中其他专业课的相关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得教师本身首先发现一些其他科目中所需数学知识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理,将他们穿插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设置一些和学生所学专业基础课程相关的具有实际背景的题目,供学生思考、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强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加强数学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加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地学习各种课程,做到以一带多,即上一门数学课,可以對其他专业课进行复习、总结;相互融合,即将数学课和其他课程相互融合的目的,从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能够在未来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超美.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2]黄兆信.大类招生: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3]祃海霞,周增慧.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2).
[4]吕慈仙.高等学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
[5]冯开甫.高校按大类招生的冷静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6]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7]陈士夫,王瑛.关于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8]蒋秀兰,郭娜.关于高等学校大类招生政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
[9]卢燕.论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必然性[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