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2018-01-16方建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方建东

摘要:信息化发展对于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很大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是对这一影响的回应。本文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两者的契合之处,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为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185-03

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不仅仅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学提供的便利,更多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探究式学习”、“先学后教”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改探索距成为实然的教学常态还有一定距离。慕课、微课等课程的出现,翻转课堂的实践,让这一理念有可能完成现实教学中的最后一公里。从美国最初开始施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化学、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波及到了人文科学领域。我们国家一些老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否运用这一模式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呢?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在教育行业已经初露端倪,有学者称之为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开始。[1]我国紧紧把握这一时代变革,清华大学开发的教育平台“学堂在线”,爱课网和网易公司联合建设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开发的“华文慕课”纷纷上线。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视频等材料学习知识性的内容,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多次重复播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安排学习节奏,学习时间可以自己掌握。通过电脑或者其他移动终端,对教师课前准备的慕课或微課材料随时随地地学习,打破了课堂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的限制,大大拓展了人的自由活动空间。这一“异步传授”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亦可自由控制,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

2.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主宰了传播知识的渠道,教师把既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习得技能。课堂上,教师大多数时间运用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填鸭式的教学,秧田式的座位安排,把学生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学习放到了课外,由学生根据自己时间和进度安排,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主动完成,并完成一定的测试或者在线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情况或提出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或问题,引导学生研究讨论,通力协作,课堂成为讨论问题和解决任务的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堂内实现,真正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3.课堂互动内容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知识讲授为主,侧重于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并把知识讲透,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主要是为巩固老师所讲知识的理解服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真正转变为能力在课堂上已经没有时间来完成,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由学生自行完成。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堂教学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设计“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问题或者任务,避免形式上的翻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有学者提出了逆向教学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翻转课堂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具有系统性,需考虑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资源与学习评价的重要性。

4.课堂互动方式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主要是讲授—静听式、表演—观看式、提问—回答式,交流沟通、操作展示等方式也运用,但是很多时候因为耗时费力,和快速高效完成课堂任务的追求存在矛盾,就变成了点缀。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控制者,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合作、交流、沟通、讨论、问题解决等成为常态,学习不再是孤立的个人的背诵和理解,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合作,根据个人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通俗说来,教学可以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部分,课外教学主要指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那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了解和识记类的知识学习放在课前,主要通过慕课、微课等教学视频来进行;课堂教学则成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深化理解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场所,主要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活动等方式来进行;课后则通过在线交流、讨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并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真正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学习。教师通过共享课程资源等平台寻找合适的教学视频,或者自己设计制作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视频,主要包括慕课和微课两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些知识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完成,比如自我意识、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生涯规划等相关理论的学习。然后,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信息给学生,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习测试,有疑难问题的可以在线提交给老师,也可以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这样,就完成了课前的学习任务,给课堂教学中问题讨论或活动开展奠定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2.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还在课堂上,此为这一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果的关键。可以从教学目标、师生角色、问题任务、互动方式、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加以改变。(1)教学目标。传统课堂老师讲得多,偶尔有训练,但是问题解决不是主要方面,仅在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没有诱发出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热切关注,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尽管培养应对问题的技能和提升心理品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学中不侧重于运用学得新知识,形成新技能,联系自我成长,解决成长中遇到问题,从而提高应对技能,提升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就在于把这些教学目标,通过几乎全部的课堂时间、实实在在的内容和步骤加以落实,从而使得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传统学科课程的运作,是对已经设计好的“课程蓝图”展示的过程。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应该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让学生都有收获,课程主题和内容由学生现实生活中产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来理解各种心理现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4]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实针对性。(2)师生角色。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的组织者、支持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发挥在教学当中的主导作用。微课或者慕课的设计不仅需要对于知识掌握要相当精熟,而且对信息技术的素养要求也很高,这样的工作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以个体单独劳动来工作的方式,需要组建一支教学团队,相互配合完成。更重要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已经不同于传统课堂,如何让学生真正内化课前学到的知识成为一种挑战。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富有创新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必须是学生本人感受和体验到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然后改变态度或认知,从而采取行动。没有个体参与心理素质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因为认识的改变、行为的塑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发挥其主体的积极作用。个体在参与的过程当中更进一步地认识了自己,并以此为基础和客观的外在世界进行互动,从而建构了自己的心理世界。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扮演导演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3)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的理念,课前知识学习仅仅是个开始,更加强调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观看影像、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情境展示、角色扮演、写写画画、心理访谈、行为训练、拓展训练、读书会、团体辅导、结合理论思考自己的经历等等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方法,对于维护自己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健康人格很有帮助。如何把这些活动通过一个任务很好地串连在一起,成为模拟解决人生问题的一个项目,具有延伸性、深入性、系统性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课堂当中师生、生生之间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对于心理健康课来说十分重要。真诚能够打动人,使他人产生信任感,从而使得课堂中的学生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了一种友好和安全的氛围。在这样的安全氛围中探索感到疑惑的问题就会形成很多独特的感受或看法,这些感受和看法又形成很好的教育资源,鲜活、生动、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的生成性。(4)互动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学科课程,不必注重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学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强调交流和沟通,通过问题解决、开展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全身性地投入学习当中。知识的掌握虽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性应该放在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知识不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而是认识到位了也很难做到的问题。体验可以为知识的内化和行为的改变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更加适应环境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这种体验从宏观上对于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精神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关注学生的体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展开。比如常用到的“小组讨论”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上,学生在自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了新的知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发言和回应,老师对于学生的讨论有规定,有记录,有引导,有反馈,有总结,还能够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新的教学安排。比如:团队合作这样的主题,拓展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学生之间通过团结协作、交流沟通、分享感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和从理论上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是很不相同的;理性情绪疗法的学习也是这样。(5)教学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不仅仅看最终的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应该由多个主体参与,比如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甚至专家共同完成。评价涉及学习的全过程,从课前一直到课后的知识迁移,内容涉及提出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以发展性的评价替代结论性的评价,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

3.课后拓展和知识迁移。课堂教学大多数同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实现了对于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但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课后,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与老师、同学继续交流所思所想,或者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针对某个问题的调查研究、制作的小视频、撰写的文章等都可以发布到教学平台或者个人的博客上。通过自发地对于问题进一步思考和运用,影响更多的同学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知识在课外,体验在课内,问题解决在课内,让课堂成为体验的课堂、问题解决的课堂、维护心理健康的课堂。若同学之间的课堂讨论注重真诚、尊重、理解的话,就为自己困扰的问题准备了一个很好的探索的环境。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为了完任务,而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体验式教育和翻转课堂的结合,让课堂有深度,有体验,有新的知识建构,有对于心理学知识的好奇。

三、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改革面临的挑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应用当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比如,教学平台建设的滞后,限制了在线学习的开展。教学资源开发得不多,尤其是优质的资源还不多。同时,翻转课堂教学也对教师素养提出了很大挑战,一是要求老师知识丰富,二是树立尊重学生的观点,民主、平等地和他们交流沟通,三是对于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让每一次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都尽情地迸发出来。当然,学校层面管理和政策的支持还比较缺乏。学生的课前学习时间会更多,课堂教学的改变对于课堂的时长也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学校根据翻转课堂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班级人数、场地设施等也需要和翻转课堂的需要相吻合。

尽管如此,我国部分高校和部分教育公司创建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视频网站,也积累了一定的视频教学资源。这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基础。同时,部分省区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微课教学比赛,对于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胡敏,杨现民,李海霞.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4):34-40.

[2]张金磊,王颖,張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12):46-51.

[3]陈明选,杨娟.着重理解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6):95-103.

[4]李款.心理健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4,(02):111-11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