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汽修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2018-01-16赵玉梅

青年时代 2018年30期
关键词:汽修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摘 要:本文阐述了“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总结了立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模式改革构建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任务。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载体,创新性的提出了改革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内容、实训组织管理及文化建设等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措施,对探索研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汽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龙头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种优势教学资源共享,相辅相成,共同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平台。目前,国内外职业院校深度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创新校企联合多元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机制,为高职院校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空间及内涵,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

(一)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作为三年制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和载体,是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提升[1]。但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及漏洞,如企业对实习学生组织与管理流程不够集中,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够细化健全,双主体管理的有效沟通与协调不够,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监控难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等。需要从企业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三个方面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质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采用比较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2]。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没有成熟的、科学的指导性文件,仍需要进一步从打造专业优势,提升社会信誉,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等方面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研究。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大胆探索现代学徒制,着力构建高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职汽修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3]。

二、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一)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任务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试点先行、强化内涵、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以14级汽修专业为试点,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践行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第1-2学年完成校内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基本技能的课程学习任务,第3年参与到企业工作实践中。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实行“班组化”企业管理模式,一个师傅带5名徒弟,形成一个工作与管理团队,确保学生掌握岗位工作技能及团队协作精神。

2.改革教学模式

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着力推进工学结合,促进理论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要求实行“双导师”制,在教学模式上保障校内与校外指导教师教学内容的衔接、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学生管理与员工管理的衔接等,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联合培训、联合管理、一体化育人的有效教学模式。强化对专业人才的针对性培养,注重能力培养及技能训练,促进理论、技能、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3.创新教学内容

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为切入点,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技能项目,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并根据核心技能编写具备职业特色的教学、培训用教材。要求校企双方主动参与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任务的分配,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根据行业企业的核心技能的变化需求,探索建立课程体系、实习内容、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

4.改革评价模式

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教学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认定标准相对接的多元化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体系。要求突出能力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要求实习岗位达到中级工要求水平,核心岗位达到高级工要求水平。同时将考核评价模式与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机制相融合,将学生自我评价、校内指导老师评价、企业指导老师评价、企业评价、社评价相结合,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考核机制。统一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汽修专业現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

“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制定《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小组的职责、权利义务及工作内容。做好考察挑选现代学徒制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向学生普及宣传实习政策、确认试点人数、制定专业岗前培训计划、实习计划等前期工作,推进校企双方的教学组织、评价考核、学生管理等过程性管理与监测。

2.进行学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改革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企业双主体教学过程交替,学生和学徒身份的角色转换,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理念、体制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为避免由于校内指导老师教学管理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便导致的管理困难和不到位,要求校企共建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学生管理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为保障学生管理的系统性,要求结合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在教学手段、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不同风格和差异,要求企业指导老师充分了解校内学生管理相关制度,以学生的发展放在管理的首位,将校内管理制度渗透到学徒制学生的企业班组管理模式中。形成既强调校内管理的制度化和严谨性,又充分体现企业指导教师的灵活及言传身教优势的管理模式。

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激励,制定试点工作绩效的考核办法与激励机制,通过评选先进试点班、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学徒等激励措施,提高试点工作小组及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以汽修专业与企业的合作为载体,建立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企业方、汽修行業协会等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

三、以现代学徒制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改革措施

在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企业车间有机结合,建设具有准员工培训功能的新型实训基地。整合校内外资源,以建立“学习岛”和参与实际产生的形式,将教学、生产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4]。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围绕学习与生产的需要,结合学生培养需求,组建具备实践与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保证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生产功能和运营功能,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熟悉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在企业生产、企业管理、企业经营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热情[5]。

(二)生产性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1.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多以“讲+训”的模式,实训过程侧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实训教学效果仅停留在通过实践强化理论的层次,与生产环节相脱节,无法保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一致性,更无法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要求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模式完成每个实训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利用理论与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创业中需要的企业运作、管理、成本核算等环节植入实训教学内容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实训基地管理改革

具备创业孵化功能的实训基地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包括专业教学运行管理、创业引导管理、企业运行管理等。专业运行管理要求安排所有专业课程的生产实训环节,既要遵守教学规律,又要满足生产需求。组织学生(员工)遵守劳动纪律及安全规则,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创业引导管理以创业团队的组织形式展开创业任务,将专业技能与创业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判断能力,又促成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以增强创业氛围为目标的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

实训基地的现场管理采用企业“8S”的管理模式,引入企业“8S”现场管理制度,模拟企业车间管理,实行每日一查,将“8S”管理融入实训考核标准中。在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生产、创业氛围,通过模拟4S店职务分工、新员工招聘、员工业务绩效考核等,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员工角色的对接。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让学生时刻受到创业氛围的熏陶,按不同的职业身份规范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翔.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35-45.

[2]张代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38-41.

[3]赵玉梅.高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2):24.

[4]肖彬.高职创业孵化型专业实训教学改革[J].知识文库,2015(24):111.

[5]刘志侃,赵峰,张志伟.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高教论坛,2016(1):30.

猜你喜欢

汽修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论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
广州地区汽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