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趣味型课外练习的设计
2018-01-16林丽
林丽
[摘 要]小学语文趣味型课外练习的设计,通过把练习融于形象的场景中,融于切实的综合运用中,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既是对当前核心素养的落实,也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练习;趣味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41-0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掌握情况的及时检测与评定,是教学的必经阶段,也是我们评定教学质量好坏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和自己教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课外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当前千篇一律的练习模式、枯燥乏味的练习题目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不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更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在“趣”字上做文章。
一、情境——以“乐”为舟
如何改课外练习之现状,让学生变“苦做”为“乐做”,使他们厌学的状态有所改变呢?通过实践研究,我认为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创设可以触发学生情感的情境,能使他们受到愉快和谐气氛的感染与激励,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增强思维能力。如:“来到黄果树瀑布底下,手里捧着清澈的泉水,舒畅之情溢于言表。感受着瀑布倾注而下,磅礴的气场,如果我在现场,面对着此时此景,会不禁有感而发:
。”教师设计情境型课外练习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要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心理特征,还应结合情境型课外练习的特点来重组题目,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观察聚焦
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上的实在东西而来,同时观察越多,得到的知识越牢固。”学生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需要观察,观察是他们的起点,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启迪他们走得更远、更好。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聚焦,启发他们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获得美的体验。
如《风娃娃》一课可以这样设计:“看来光有做好事的心愿是不够的,帮人们做事,也不是光有力气就够了,故事里的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你们再留意一下,看看它又在干什么啦?”本练习是对文本情境的延伸,让学生把课内与课外充分结合起来,进行观察感受。
(二)想象释情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新的开始,创新来自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越早培养学生丰富敏锐的想象力,越能够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以延伸拓展的因素,设计一些要求想象的情境型课外练习,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的广阔空间,这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大有好处。
如学完《黄山奇石》后,教师这样设计:“黄山的石头,以奇特闻名世界,还有很多奇石有待大家发挥想象力去挖掘。快用彩笔画下来,并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你们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介绍给大家。”此练习重在激发学生内在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去动手画,去动脑思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这既能满足学生的赞美欲望和情感需求,又能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
二、层次——扬起自信之帆
儿童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但儿童的发展存在着两种不同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预期达到的水平。小学生因年龄小,在某些方面无法独立完成任务,但可以在成人的协助下,通过同伴合作的形式以及模仿学习来达到预期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稚嫩的,我们要像呵护露珠一般去呵护儿童的心灵,也正如此,更顯珍贵。”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样的知识点学生的接受程度有快有慢。教师要考虑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有趣味性的课外练习,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增长自信,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操作形式如下。
(一)难易分类,水到渠成
怎样让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不同起点上都能取得最佳的发展空间呢?理解他们的差异,是对他们极大的鼓励。大部分后进生长期沉浸在基础练习中,自顾不暇;中等生能解决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可以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对于有难度的问题,稍显吃力,但也能在变式情境中获得提高;优等生实践能力要强一些,不但能自我处理问题,还能帮助小组,帮助班级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练习量或适当降低一些练习的难度就是个好办法,如用一些趣味性强、简单易完成的动手类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将难易分类,让练习富有层次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实现照顾差异的最好方法。如让学生从“春风、柳树、小鸟、鲜花、田野、草儿、小朋友”等词汇中自由选择词语来练习说话,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不一样的要求:后进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词来描写春天;稍好一些的中等生可选择三个或四个词语来描绘春天;优等生在选择多个词语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抒发情感,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样操作就能达到难易分类、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促发展
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集体合作活动,在变式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这些外在的协助,可以助推学生的发展和成功,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通过多方合作,排除焦虑,能够达到促使各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如结合《找春天》一文来说,教师可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收集描写春天的成语,如“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百鸟争鸣”等。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练习当中,既是帮助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从扶到放的陪伴过程。从我们获得的信息分析来看,孩子在父母亲的陪同下,一起查阅资料,一起完成任务,效率和效果都是倍增的。孩子不仅仅完成了练习本身,还从父母亲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方法,在积极性的养成上是非常成功的。因此,在练习中搭建一个亲子交流与合作的形态,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在家长的激励与帮助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个性创独见
练习的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传统的教学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和读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再加上兴趣爱好也不同,有的爱好绘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动手制作……因此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在注重学生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个性化的作业,如“小鬼来当家”“购物清单我来记”“我为校园出点子” ……或让学生亲自制作书签、手工作品等。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更突出的是集体大众化练习,很少涉及个性化,而此类练习弥补了这一缺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对教与学的互促。如有个学生在练习中写道:“我从来没有帮助父母亲做过家务,也很难理解父母的辛苦。通过这次活动,我真的懂得了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的不易。我决定从今天开始,从实际行动开始,理解父母,帮父母分担家务。”学生的母亲说:“很惊异,孩子能通过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活动,改变这么大,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懂事了。”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大人的肯定是对其莫大的鼓励。结合新课标选择个性化的练习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入口。事实证明,其带来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三、实践操作——构筑体验舞台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注重操作和实践的课外辅导班受到了家长们的青睐,可见家长们也开始重视孩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是比较薄弱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即使是各科成绩都比较好的学生,在实践中需要拿主意的时候,也常常是不知如何是好。现在的语文教学虽也在努力增加某些探究类的练习,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其操作只是一些抽象的“大脑实验”,离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大差距。为充分发掘学生的实践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我设计了实践型趣味课外练习,具体形式如下。
(一)回归生活
体验是认识事物最有效的途径。语文应该是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自然建立的,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这种经验的积累,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形成观察、发现、猜想等能力。如《农业的变化真大》一课可以这样设计:“你去过菜场吗?你认识哪些蔬菜?你能把蔬菜名称写下来与小伙伴分享吗?”我们常常说体验是认识事物最有效的途径,学生的课外练习也可以让他们动动手,让练习回归生活。“亲自下水知深浅”,学生亲身经历的总是最难忘的。这种练习,是对学生学习空间的拓展,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学习中,让体验的成果走进语文课堂中,慢慢地,学生就能养成从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实践中深入思考的品质。如学了《三个儿子》这篇文章,教师引导说:“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们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请从今天起记住他们的生日,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一份礼物给他们。”父母是我们最值得感激的人,要教育学生做到心中有父母,嘴里念父母,在学生的心田播下感恩的种子。这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的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课外走进课内,这样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又润物无声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从学情出发,把学生从枯燥、单一中解放出来,不但能激发他们浓厚的练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引领发现
不带目的性的浏览,让人过目便忘,但却因为熟知,又往往很容易被无视。这样,渐渐地,学生便很难有新的发现。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不一样呢?我们的练习旨在安排发现性实践练习,以促进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见微知著,勇于发问,勇敢猜想,大胆分析。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练习:“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小雷锋。我想写一写他们做的好事。”体现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能够培养他们在生活中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写好人好事,能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要发扬雷锋精神,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雷锋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与歌颂。
四、开放——引活水之乐
开放性的实质是要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眼光执着于眼前,那就只拥有眼前的事物,用开放的眼光去探索,引活水之乐是开放性练习最大的优势。用已有的去探寻未知的世界,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只有走出去,才有新境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语文开放后,它仍然姓“语”,而且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需要一个动态、开放的环境,我们的教學应坚持以生为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展开,给他们一个更大的空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因而依照教材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我设计了几个类型的开放型作业。
(一)自主导学
自主学习到底是什么?可以看成是学习活动,可以认为是学习过程,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模式。其实,无论什么观点,无论如何去理解,都表达着一个意思,即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的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潜力。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家庭里是个活跃分子。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练习留出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果是对学习有用的资料,就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久而久之,学生就意识到了要多学习,还知道了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自主导学重在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接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给他们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控制,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在实践体验和把控中,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德智教育的整合。
如這样的练习:“假如让你当班长,你怎么当?说说你的想法。”本练习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精神。通过练习,学生增强了自我检查的能力,体现出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创编求发散
孩子的潜能无限大,他们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还有着成人所没有的敏感度,所以他们天生具有独创性。创编练习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加工、改造,通过改成说唱等形式进行再现。这种类型的练习拓宽了学生发挥的空间,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如我截取一段有关战争中的孩子的电影片断,让学生仔细观看,从看到的想开来:“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展开想象,可以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练习: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和我们一样享受 。
生1:我们企盼战火能早日消失,让战争的烟火永不燃起,让战争远离,让大家都能一起享受和平的明天。
生2: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硝烟弥漫中的孩子也能拥有一片晴空,让放飞的心灵能够自由翱翔,和我们一起享受自由。
斯大林曾说:“在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切阶段上,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和互相了解的工具。”通过学生对本练习的反馈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样的练习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他们把自己的祈盼与愿望映射其中,从而达成了教育的意义。
设计开放性练习,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从小就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进而形成创新人格。“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才华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而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与实施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
在兴趣中练习,在练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课外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重视阅读和练笔,这样的语文课外练习才能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丰.问题与建议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2] 吴庆芳,彭建芳.小学生趣味语文 [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5.
[3] 李晓红,做创造的教师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 李云桥,小学语文课堂游戏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 李云桥,学校心理学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