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绘本课程资源 促进语文能力发展
2018-01-16王亚梅
王亚梅
[摘 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绘本资源,是语文教学必然的选择。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了解绘本的优势,根据年段要求构建绘本阅读体系,充分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丰富和拓展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绘本课程;阅读体系;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2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可见,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绘本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了解绘本,发现优势
绘本,又叫图画书,但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写给孩子看的带插图的书,因为绘本中的图画并不是文字的附庸,图画和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表达某种情感和主题。
(一)有利于语言文字的习得、运用
不少的绘本故事以不断重复的结构来叙述故事,如《秋秋找妈妈》《逃家小兔》等。这种表达成为训练和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范例。
如,绘本《逃家小兔》一书,每当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时,兔妈妈总会回答:“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在阅读时,我们可由讲故事入手,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问一答间的联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说话。通过有梯度的引领,学生由图像的感知激发起内在的想象与表达,将具体的图像转化为抽象的思维,获得了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关注绘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绘本看似简单,但只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它常常会通过对话或图画潜移默化地感染读者。《猜猜我有多爱你》以一段兔妈妈与小兔子的睡前对话,表达了人类最朴素也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爱。在班上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后,我要求学生给妈妈送上的生日贺卡,写上自己的祝福。于是,学生学着小兔子的样子表达出自己对妈妈的爱。这便是绘本阅读给孩子带来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引领。
二、合理开发,生成资源
(一)建构年段阅读体系
绘本的数量、种类众多,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引入。在进入课堂前,教师应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确定阅读目标,建构阅读体系。
一、二、三年级是开展绘本教学的主要阶段。教师可从阅读、表达、想象三个维度制定阅读目标,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如,绘本阅读的目标,一年级可以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听懂故事、看懂画面;二年级要求学生自己能阅读绘本,看懂故事,并能独立地讲一讲;三年级要在二年级目标的基础上,能就图或文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确定了年段培养目标,教师利用教学资源、挖掘教学价值、设计教学活动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绘本阅读就不再是为读而读,而成为具有一贯性、衔接性的课程。
(二)选择适切的绘本内容
要使一个个独立的绘本成为课程资源,作为教材的绘本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绘本进行系统分类。分类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从表现主题上来分,可以分为认知类(如《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寓理类(如《小黑鱼》)、情感类(如《爱心树》)等;从题材方面来分,又可以分为民间传说(如《哪吒闹海》)、童话故事(如《月亮,生日快乐》)、亲情故事(如《我的爸爸叫焦尼》)、幽默故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等;从学生能力的培养层面来分,又可以分为对句子的学习、模仿、创造,对段落或对话的学习、仿写、创造,对整个故事的想象、续写等。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分类后,将每个系列的绘本按适合阅读的年段进行排列,形成与年段阅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内容。
三、活用資源,促进发展
(一)作为教材的合理补充
绘本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不应与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割裂开来,而应寻找两者的契合点,使之整合、互补。
如,二年级统编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学会转述”,在学习前,可先阅读绘本《咕咚来了》,读懂故事;在学习了转述后,再让学生回到故事中,创编故事:“如果是你听到了撒腿逃跑的小兔子说‘咕咚来了,你会怎么告诉问你的小动物呢?你又会怎么做?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这样处理,就将口语交际的内容融合在绘本阅读中,既增强了教材内容学习的乐趣,又为学生的想象搭建了平台。
(二)立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立足于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绘本资源的合理运用实现了从“学绘本”到“用绘本学”的转变,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1.听的能力。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但听故事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听过后,让他们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或复述某一故事情节,这样学生的听就带有明确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专注地听的良好习惯。复述,不仅能把故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更能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说的能力。绘本中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给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了不同的样式。说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首先,进入绘本阅读前“猜一猜”。引导学生抓住绘本的封面猜想故事会怎样发展。在“猜一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阅读兴趣也被激发起来了。其次,阅读过程中 “想一想”。如,阅读绘本《秋秋找妈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说说:“秋秋还会遇到谁?它会怎么问?对方又会怎么回答?”因为绘本的语言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把绘本语言运用到自己熟悉的、相似的情境中,实现语言学习的迁移。这样获得的语言既有学习和模仿的基础,又有新颖性。最后,读完故事后“编一编”。如,绘本《疯狂星期二》的最后写道:“下一个星期二的晚上7点58分,墙上映出了几个影子,又有什么东西飞了起来。这一回是……猪,猪飞了起来,满天的大肥猪!”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这个疯狂的星期二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下个疯狂的星期二又会有什么东西飞起来?”让学生将这个故事继续往下编,写出原文未表达的故事。
3.读的能力。不少绘本都是用对话的形式呈现的。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语气。朗读反映出的是读者对故事的理解。而绘本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把握不同情境下人物的感情变化。如,《小黑鱼》中的小黑鱼随着历险的过程,体验了高兴、悲伤、害怕、激动的情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情感融入朗读、表现情感,很显然这是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再创造。
4.写的能力。绘本阅读课中的“说”与课后的“编”都可以“写”。一是单幅的绘写。图与文的结合,为儿童的创造性阅读带来无限的可能,会生成一个个满载儿童个性经验的故事。二是多幅的绘写。如,读了《我爸爸》《我妈妈》,就可以让学生学着绘本的样子来绘写属于自己的《我爸爸》《我妈妈》。在学生绘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制作封面、环衬、扉页、封底等,做成完全属于自己的绘本。
总之,在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合理开发和利用绘本资源,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发展语文能力、受到情感熏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必然的选择,是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有效载体。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