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保IPO与支持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

2018-01-16老皮

金融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盈利创新型上市

老皮

今年以来,支持新经济公司上市成了A股市场的主旋律。

9月28日是星期五,这也是国庆长假前股市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晚,证监会例行发布了IPO批文的核准情况,中国人保的首发申请获得证监会的核准。该消息一经发布,即在投资界掀起巨大波澜。

对于中国人保IPO,市场上一直都是充满争议的。一方面,中国人保作为一家巨无霸企业,其IPO上市难免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虽然在中国人保IPO的问题上,证监会本身还是比较谨慎的,将中国人保的发行规模由不超过45.99亿股削减到23亿股。但即便如此,按中国人保目前3.43元的每股净资产来推算(发行价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中国人保的募资额度或不低于80亿元。对于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这是一个较大的融资金额。尤其是在国庆节前夕核准中国人保IPO,这甚至让投资者在整个国庆假期都蒙上了阴影。另一方面,中国人保IPO也与当前A股市场IPO的主旋律不符。

今年以来,支持新经济公司上市成了A股市场的主旋律。8月31日,证监会在回复全国政协《支持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在A股创业板上市融资的提案》时表示,依法创造条件引导尚未盈利或未弥补亏损的生物医药等创新企业发行股权类融资工具并在境内上市。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和监管规则,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高科技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上市。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表示要“支持发展潜力好但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然而,9月28日,中国人保的IPO批文得以下发,这与当前IPO的主旋律明显不吻合。

就当前的中国经济来说,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很有必要,这其中尤其是要支持新经济公司的发展,包括支持发展潜力好但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毕竟这样的企业是最需要得到支持的。IPO的重点确实有必要转移到支持新经济公司的上市中来。

但今年A股市场IPO的一些安排与IPO的主旋律似乎并不协调,甚至是南辕北辙。当然,从支持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来说,目前存在法律制度上的障碍,一时之间还难以付诸实施,但就支持新经济公司IPO来说,是不存在法律制度上的障碍。但从今年的IPO安排来看,真正的新经济公司上市并不多,相反,银行、券商等非实体经济公司倒是接连不断地安排上市。眼下,中国人保这种“巨无霸”又接着来了。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与今年IPO的主旋律不相符的,更与支持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的要求相距甚远。

如何支持新经济公司上市,尤其是如何支持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这当然首先是要消除法律制度上的障碍,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比如,取消现行《证券法》對上市企业盈利的硬性要求;比如,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用严刑峻法来为股市护航;比如,规范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规范限售股股东的减持行为,避免股市沦为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又比如,切实做好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等。

而在进行法制建设的同时,在符合现行IPO条件的情形下,将上市资源应优先向新经济公司倾斜,向实体经济公司倾斜。暂停银行、保险、券商等非实体经济公司上市。毕竟目前A股市场总体低迷,市场承受能力有限,能够支持的IPO数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IPO资源更要向实体经济倾斜、向新经济公司倾斜,而不是让有限的上市资源被银行、保险、券商占了去。而且银行、保险、券商上市,融资额通常都很大,一家公司上市,相当于占去了几家实体经济公司的上市资源。像中国人保上市足以以一抵十。这显然不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支持新经济公司的上市。

所以,在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的IPO安排需要有所侧重,即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公司尤其是新经济公司上市,而不是支持银行、保险、券商等非实体经济公司上市。对于银行、保险、券商等非实体经济公司,要更多地支持它们到香港上市、到境外上市,通过外资来支持这类公司做大做强。否则,放任银行、保险、券商A股上市,那么,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新经济公司上市注定会大打折扣。

猜你喜欢

盈利创新型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