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作室型双师培养模式构建

2018-01-16宫丽男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宫丽男

摘要:目前正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各级各类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其明确的功能定位、合理的人员结构、良好的运行机制在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现有的政策和体制下,利用技能名师工作室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开发有效的双师培养新途径、新平台及创新双师培养模式已成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技能名师工作室;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030-02

高等職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的特殊性。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颁布和执行,以及各院校即将开展的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同时,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也与专业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后劲息息相关。因此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业已成为各院校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国家有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各职业院校也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建立和完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相关制度。但在目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各院校更多关注双师型教师标准和培养制度的建设,而缺少培养途径和培养平台建设等操作实施层面的有效研究和实践,导致双师培养方案难以真正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也难以保证。

一、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途径和培养平台受限制。现各院校均采用岗前培训、进修学习、老教师的传帮带等方式进行“执教能力和教师素质”培养和提升,通过参与企业实践生产或企业技术项目等方式进行“职教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和提升的双师素质建设模式。但在实际执行中,一方面由于受到培训经费投入限制、院校现有设备的落伍及企业缺少热情而较少参与等问题困扰,使教师实践能力提升途径受到极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即便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由于大部分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无法立即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出于生产效率、安全、保密等诸多方面考虑,通常只是安排一些参观、见习等“闲职”,培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培养过程缺少动态管理。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理论、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不断涌现,双师型教师培养应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和长期的规划。一方面原“从学校到学校”的专业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更新,另一方面从企业调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的人员,虽在当时已成为双师型教师,但在若干年以后他们的知识渐渐老化,实践经验也会过时,同样也应纳入双师培养范围。但是,目前的双师培养由于受到培训资源的限制,通常属于一次性培训,在取得相关资质(资格)证书后,培训和提升计划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二、依托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双师培养模式构建

尽管高职教育理论界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上有“双证书(职称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职称(讲师+工程师)”、“双能力(双师经历)”的教师即为“双师”教师等不同说法。但大家均认可双师型教师应是既要具备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具备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技术应用能力的双素质型教师,即“双师”人员必须同时具备职业教育实践经历和工程实践经历。自2013年以来,吉林省和长春市陆续开展了长白山技能名师评选和长春市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从技能名师工作室的人员组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可以看出,其与双师培养的任务和目标不谋而合,同时技能名师工作室具有与企业更接近、项目来源更充足、校企合作更深入、人才培养更高效等特点。因此,依托技能名师工作室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充分利用工作室的项目、资金和校企合作平台等人员、技术、资源优势,创新双师培养新模式、拓展双师培养新平台,不但可以解决双师培养中企业参与度不高的难题,还解决了双师培养的培训资金紧张、企业实践项目来源匮乏的问题,实现双赢。

1.依托工作室技术服务项目,构建分层分类培训。双师培养具有层次性,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职业经历的人员需要培养和强化的领域不同。因此,双师培养可以结合工作室项目性质,按照人员年龄、专业、岗位的不同,实施按需培养、分层分类提高。以我院胡俊祥技能名师工作室为例,其技术服务项目可分为偏重于技能应用的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和偏重于技术研发的科技类科研课题研究两类项目,这两类项目基本涵盖了机电类专业从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的内容,也分别是中、青教师和校企人员各自擅长的领域。因此凡涉及企业生产设备维修类服务项目,均以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为辅,机械类教师和电气类教师共同参与的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对于偏重于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生产工艺改造或技术研发类项目,采取老中青相结合、以校为主、校企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组的方式进行,在项目研究中促进中老年教师对新技术的了解和专业知识更新,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项目独立运作能力,锻炼企业技术人员技术指导和技术讲解能力。

2.依托工作室多种服务形式,拓宽双师培养途径。利用技能名师工作室的教学平台、科研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技能竞赛培育平台,与双师培养平台互建互通,通过开展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名师带高徒、企业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参加技能竞赛等方式拓宽双师培养途径,改变以往依靠企业顶岗实习进行技能提升的单一培养方式。以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只有采取专业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有机组合方式,才能保证资源库建设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因此我们在建设资源库时,工作室全体成员均参与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企业案例与教学案例转化中深入了解了企业生产实际;企业技术人员则有机会接触和参与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培养其教学基本能力。这种多种技术力量、多种技术人员的协同工作,有效地使工作室成员彼此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目前各级别的技能竞赛,其竞赛内容涵盖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标准,强调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新技术掌握情况的考核,技能竞赛已成为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未来人才培养方向的风向标,也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提升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因此,在工作室青年教师培养中,我们就借助技能竞赛平台,采取轮流、轮换参加竞赛、以老带新和新老交替参与竞赛指导的方式,达到教学相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3.借鉴工作室目标管理和考核模式,建立双师培养评价标准。将工作室的考核与双师培养效果评价相结合,借鉴工作室的管理方式和验收标准,在双师培养中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检验相结合,构建评价双师素质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校内、校外评价标准,以确保双师培养的有效性和动态管理。针对双师教师的成长具有从低到高的过程性特点,我们按照不同成长期制定分层次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从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参与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具有几年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则重点考核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力、竞赛参与、技术研究能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侧重社会服务能力、竞赛指导能力、科研和教改能力、师带徒完成情况的评价。同时实行阶段性检查,促进教师及时跟进,也便于管理部门及时合理调整培养计划和培训资源。双师型教师“双经历”的特殊性(职业教育实践经历和工程实践经历)决定了双师培养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依托技能名师工作室开展双师培养,虽然可以缓解目前培训师资短缺和培养途径欠缺的问题,但只有教师个人坚持进行不间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健全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支撑和保障,多方联动构建优秀双师培养机制,才能确保培养的成效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冯社洪,黄苗苗.高校“双师型”教师内涵及培养途径[J].经济师,2016,(08):236.

[2]陈慧.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顶层设计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16):80-83.

[3]顾文明.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6):34-35.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