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兴市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8-01-16何小昌

青年时代 2018年30期
关键词:综合整治

何小昌

摘 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作保障。近年来,资兴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结合资兴市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同治、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资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状,结合有关材料的进行分析综合,针对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思路与办法。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

一、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现状调查

(一)全国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情况

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环保部、财政部先后组织23个省区市以连片整治的方式,开展以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2016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315亿元,带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180多亿元,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多万台(套),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100多万台(套)。

在今后一个时期,环保部将联合财政部继续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预计到2020年,再完成10万个建制村的环境整治,继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力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和土壤环境保护。有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整治投资规模资金将达到5万亿元左右。

(二)资兴市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基本情况

资兴市地处位于北纬25°34′-26°18′,东经113°08′-113°44′,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位于湘江流域耒水的上游,罗霄山脉西麓,茶永盆地南端,湘、粤、赣、三省交汇处,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 资兴市中心辖2个街道、11个乡镇。总人口37.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万。2016年,资兴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5.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实现53.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95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将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对农村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由于资兴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起步较晚,治理资金不足,机制尚不完善,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处理设施的数量与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更对资兴市创建5A级旅游城市形象造成较大影响。对此,资兴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决定以开展湖南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为契机,结合全市正在实施的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试點、城乡同治、生态创建等工作部署,合理整合资源,集中匹配项目、资金,加快解决影响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农村环境问题,改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全市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资兴市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资兴市通过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的开展,以及部分村环境卫生保洁管理长效机制和保洁队伍的建立和正常运转,农村环境已出现了很大的改观,但不少地方仍存在“脏、乱、差”等现象,具体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思想认识尚未真正到位

收获季节,农民焚烧农作物秸杆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病死的小动物抛入河中;一些村,尤其是聚居地环境卫生脏乱差,污水横流、垃圾乱飞,虽为生活习惯所致,但关键仍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对整治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环境污染的情况。村民参与环境污染整治意识也不强,部分村庄更存有抵制情绪,阻工现象时有发生。

(二)经费捉襟见肘,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一方面,资兴市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费投入明显不足,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程只覆盖兴宁、白廊镇的14个村,距离全市266个行政村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投入乡镇村一级的运行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富裕村运行经费通过农民自筹相对有所保障,而困难村基本上一筹莫展,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局面。大量的生产垃圾需要进行收、运、销处理,污水处理设施需要运营管理,这使得乡镇经费压力日益增大。

(三)农村环境整治缺乏长远规划

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全市农村环境建设的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目前,资兴市农村日新月异,村民相继建设新房,但是由于缺乏相应规划,新建村庄人畜混居、污水乱排,垃圾乱丢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卫工作无法按照统筹工作要求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定点工作,更无从解决相应的资金、用地等问题。

(四)统一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当前,资兴市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推进工作取得突破性的创新,资兴市政府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环境保护方面投融资的企业,负责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程的具体实施。虽然明确了项目建设业主责任,但是具体负责协调管理工作的乡镇并没有纳入考核责任体系。同时农村环境整治又涉及环卫部门、住建部门,存在各自管理的现象,全市农村环境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生产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体系还不完整,缺乏中转站、处理场等项目的建设及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

三、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应明确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以乡镇政府为业务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实行典型试点示范,逐步推开,建立起一套长效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一)正确宣传引导,增强环卫意识

坚持舆论先行的原则。改变农村落后现状和农民的习惯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村党支部、村委会长期的宣传引导和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因此,要经常性地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增强环境卫生意识,使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清洁家园,从我做起"、"村容整洁,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宣传,进一步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角色、主体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和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二)不断增加投入,改善设施条件

将环境整治经费纳入市(乡)财政年度预算,对村级环境整治实行以奖代补。发挥社会力量积极统筹环境整治管理资金,采取村办企业、群众基础好的村可实行一事一议,市、乡财政、村经济等每年积少成多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筹措资金,配备垃圾箱、掩埋点等必需的硬件应及时配套,陈旧的应及时更换,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断改善工作条件,确保工作质量。

(三)重视网络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整治的组织网络,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治的关键。要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农村工作全局的重要任务,纳入乡镇(办)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在乡镇建立专门班子的同时,在各村成立环境综合工作领导小组和环境监督员队伍,并重视镇、村两级保洁队伍的建设,对保洁员实行补贴,每人每月补贴100-500元不等。形成农村环境整治的管理网络。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农村环境整治是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层次,方方面面。各部门之间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部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根据自身的特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搞好服务。市国土资源、城建、城管等市级职能部门要积极组织力量,加大力度,坚决制止在村庄规划点外翻建、扩建住房和各户建房地坪标高不一,加强工作巡查和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要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布局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对违法违章建筑在集中清理整治后,把拆违还耕、拆违还绿、拆违治脏、拆违添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拆一片、清一片、管一片。考虑到村级集体经济的承受力,市里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村庄整治效果好的村一定的经费补助。市爱卫办重点指导村庄、家园、道路卫生保健工作;市水利局重点指导河道清洁;市农林局重点指导和规范清洁田园、畜禽粪便治理、沼气池建设和绿化家园。并实行部门挂钩联系镇村工作制度。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建设生态型新农村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五)建立健全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

要理顺全市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明确市、乡镇、村各级环境整治责任主体,同时进一步强化保洁队伍建设与管理。建立市、乡镇(办)、村(居)三级清扫、三级监管的管理新模式,相关考核与村干部报酬直接挂钩。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包括统筹机制、督查制度、资金投入制度、保洁员制度等,按照建管并举的思路,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采取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部门联动机制、乡镇级统筹村级生活垃圾机制等措施,对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面清除陈年垃圾。各乡镇按照“专人负责、定点收集、定时清运、统一处理”的要求,建立乡镇级统筹村级生活垃圾的机制,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统筹处理。根据村庄建设规划以及自然村落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或转运等设施,因村制宜地采取焚烧、填埋、沤肥等方式,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城镇郊区的村庄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建立起村级垃圾统筹机制,逐步健全农村保洁员制度。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按照“农户参与、多级负担”的原则,各村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在村内合理设置垃圾池和垃圾容器。

猜你喜欢

综合整治
河北南排河河口综合整治对策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