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疗法在高校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8-01-16孙新菊
孙新菊
摘要:园艺疗法是一门集园艺学、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交叉型学科,是以植物为媒介的感觉体验与动作体验,集观赏性和调整功能于一体,通过植物以及园艺操作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内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提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更多关注特殊人群的需要,运用园艺疗法的理念和手段,满足残疾人和健康人群的使用需求,提高高校景观环境使用率和使用人群满意度。
关键词:园艺疗法;高校植物景观;景观设计
园艺疗法是指通过植物(包括庭园、绿地、园林景观等)及与植物相关园艺操作活动达到促进体力、身心、精神的恢复疗法。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定义园艺疗法为:对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有效方法(AHTA)。园艺疗法是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在很早就意识到自然景观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怡情益智,还能治疗疾病。起初园艺疗法的治疗对象包括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能者、乱用药物者、犯罪者以及社会的弱者等,但随着园艺疗法概念的不断拓展,其对象不局限于上述特定人群,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园艺疗法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在中国香港、台湾等地也比较受欢迎,但在内地园艺疗法的研究依然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研究的范围还比较窄,并且对于需要关心的残障人士研究更少。如何将园艺疗法理念应用到高校植物景观设计中去,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满足残疾人和健康人群的使用需求,提高高校景观环境使用率和使用人群满意度,是中国特色园艺疗法在高校景观设计中应用的一个主要方向。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概述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坐落于“博爱之都”南京,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兼及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现拥有燕子矶主校区和江宁分校区,占地面积共33.41hm2。主校区南望巍巍钟山,北濒滔滔长江,西接壮丽幕府,东连秀美栖霞。院内芳草碧树广楼连宇,红墙白壁短岗静池,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46人,其中残障大学生有562人。
2校内植物景观设计的调查
通过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内植物造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使用群体对景观设计的满意度,并以此来讨论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1主要植物种类
校园内不同功能区植物种类共54种,其中乔木有25种,灌木有15种,藤本有3种,草本有11种(表1)。
2.2结果分析
校园内植物品种丰富,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有机结合,符合生态的多样性和生态效应的需要,植物配置的原则简单、实用、抗破坏,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学原理,考虑到园林的观赏性和健康人的需要。在楼墙适当位置种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不仅可以增加立体绿化面积,还能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校内植物园种植有桂花、玉兰、三色堇、郁金香、红花檵木、石蒜、棕榈、黄菖蒲等植物(图1)。体育馆周围植物配置如图2所示,每天休息时间师生都会在校园内散步,置于景色宜人的园林空间,能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气息,放松神经,来获得身心的和谐健康。
3園艺疗法在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忽视了园林景观的理疗功效和满足疾病人员、亚健康状态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未能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综合功能。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更加人性化,让特殊人群及健康人通过感知植物的香味、色彩和声音,达到锻炼肌体、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效果。应用园林植被的不同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一年四季富有季节色彩变化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1)建立芳香植物专类园。我国芳香植物资源丰富,以芳香植物为主,配合其他园林设计要素,建造“芳香植物专类园”,芳香性植物挥发的香油成分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可以治疗、减轻、预防疾病、感染和不舒服等症状。(2)建立药用植物园。药用花草生长期能产生并散发芳香性气态物质,对空气有杀菌作用,对人体则有保健功效。(3)建立色彩园。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频率的光波,对人体器官及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红花使人产生激动感,黄花使人产生明快感,蓝花、白花使人产生宁静感。(4)建立植物听觉园。植物的叶片或枝干在风雨中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有的萧瑟,有的优美,有的汹涌澎湃,这些声音能消除人烦躁不安、心悸不宁的情绪,尤其对弱智者、失眠者效果更好。(5)建立园艺操作体验园。安排合适的园艺操作活动,让师生参与到植物的种植、管理、采摘各个环节,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体能的锻炼、自信的培养,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促进身心健康。
(收稿:201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