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础地力,实现“藏粮于地”战略
2018-01-16熊仕娟黄兴成
熊仕娟 黄兴成
摘要:粮食安全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也是“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如何有效保证“藏粮于地”战略实施,实现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下中国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提升基础地力作为“藏粮于地”战略实施方向,从提升基础地力能够有效提升粮食生产潜能、缩减产量差、增加粮食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视角,分析了提升基础地力对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提升基础地力的途径,旨在为国家“藏粮于地”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基础地力;藏粮于地;粮食安全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与土地、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将长期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十三五”开局以来,国家以中央文件形式正式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旨在促进我国农业的供给侧改革,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藏粮于地”战略的核心,就是要提升土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地力是反映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提升基础地力,实现“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角度,分析了提升基础地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提升基础地力的途径,旨在为国家“藏粮于地”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1提升基础地力的必要性分析
“藏粮于地”战略关键是要提升耕地质量。耕地是农业之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然而,我国耕地质量的现状总体不容乐观。据农业部《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统计显示,全国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达72.7%,其中,低产田超过30%。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障碍因素突出,严重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升。同时,土壤退化的问题日趋严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长期以来,为了保障粮食能够持续供应,我国主要采取高复种、高投入方式提高耕地生产力。然而,这种高复种、高投入的种植模式带来了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的问题。提升基础地力,实现“藏粮于地”战略已迫在眉睫。
提升基础地力是种植业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发展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生产力不发达,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经逐步由量转向质。从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方面必须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另外一方面,除粮食以外,还要增加棉、油、糖、果、蔬菜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是人们对物质需求规律的必然要求,提升生产效益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做到种植业的提质增效,必须提高基础地力,才能够有效保证粮食的生产供给,并保证非粮食的有效生产。
2提升基础地力的可行性分析
2.1能够提升土地生产潜力 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土壤基础地力与良好的施肥管理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呈正相关,基础地力越高,对作物产量的相对贡献越大。表明作物高產更依赖于高基础地力,提升基础地力有利于提升土地的生产潜力。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生产的贡献仅5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因此,提升基础地力,能够促进作物产量的高产,提升基础地力对粮食的贡献。
2.2能够缩减产量差 缩减产量差被认为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以往的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水肥管理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等措施能够缩减产量差。黄兴成等研究表明,提升基础地力是缩减西南黄壤区粮油产量差的有效途径,表现为随着基础地力的提升,作物获得区域高产潜力的产量差逐渐降低。提升基础地力,成为缩减产量差的重要途径,亦成为今后缩减产量差,实现粮食安全的研究热点。
2.3可增强粮食生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反映作物产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结果均表明,随着基础地力的提升,产量稳定性指数(SI)降低,可持续性指数(SYI)增加,提升基础地力能够增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提升基础地力的途径探讨
基础地力的提升对保证粮食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确保“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学者指出,良好的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改良土壤障碍因素、土壤培肥等都能够促进基础地力的和粮食生产力提升。(1)良好的土壤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土壤质量的监测网络,做到对土壤质量能全面了解,动态掌握;另一方面,要完善区域耕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土地整理,加强集约化生产设施建设,做到集中连片,有效管理;第三,要对局域土壤进行管理,采用合适的耕作栽培措施进行管理,如免耕、休耕、轮作等措施都能够提升基础地力。(2)合理施肥。平衡施肥、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已经被证明能够保证作物的养分供应,同时达到培肥土壤的目的,能够提升地力。(3)改良土壤障碍因素。土壤酸化、盐渍化、沙化等土壤退化因子都会导致着基础地力的降低,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的环境条件,从而提升基础地力。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基础地力反映出作物产量的高低,是一个作物、环境因子、人为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针对多因子进行综合提升,才能有效提升基础地力。
(收稿:201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