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晓之以理励之以行

2018-01-16李康娇

关键词:苏霍姆小林差生

李康娇

【摘要】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班主任首要面对的问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疏导和关爱,能让学生感受到激励和温暖,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疏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220-01

0

疏导法是贯彻“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本人结合自身体会,谈谈疏导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疏导的前提:抚之以爱

“爱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者心灵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尤其是对差生,由于种种原因,差生对班主任、科任老师和表现优秀的同学一方面往往有无端的对立情绪,对各种规章制度存有逆反心理,时常用各种形式表现出他们的对抗;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深处又常常渴望别人,尤其是班主任对他们的关爱。作为班主任,就要用疏导的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疏导和帮助。只有抚之以爱,关怀了解学生问题所在,从而抓到问题的症结,达到心理交融,疏导到点子上;只有抚之以爱,学生所想的、所做的,班主任才能够理解;班主任所想的、所说的,学生能感受得到理解;这样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疏导才有效果。

二、疏导的升华:晓之以理

目前,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社会转型、风气变化等等原因,学生中有一些人养成了唯我独尊,虚荣心强、自私任性、片面武断等心理,单靠关爱还不够不够的,班主任还要晓之以理,使学生达到明理的升华。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把握好四点:一是对问题要抓准抓实,切莫张冠李戴;二是说理内容要切合实际,切莫空发议论;三是说理形式要灵活新鲜,切莫老生常谈;四是说理方式要平等真诚,切莫以师长自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举个例子吧,我所带过的班级中,有个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很孤傲的小林,平常报复心理极强。一次,同桌小王离开座位时无意间把小林放在课桌上的电子词典碰到摔坏了。小林又哭又骂,硬说小王是有意将其摔坏的,要小王全价赔偿。小王家很穷,是一位特困生,每年都在拿特困补贴,要拿出上百元钱来赔偿是很不容易的,况且小王母亲也患重病,正需要治疗。而小林家境却很好,父母家资富足,她花钱如流水,根本不在乎这点钱,而是要报复小王而已。显然这是小林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表现。鉴于此,我当时没有马上解决这场纠纷,也没有立刻指出小林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满口答应小林一定会把问题解决好,让她们先安定下来再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人在冲动的时候是难以接受道理的,甚至有时会把好心当成恶意,致使解决问题的效果适得其反。第二天,我就借小王母亲生病的事件在班级里组织同学捐款。事后小王私底下从同学们捐给她的善款中拿出一小部分赔偿小林的电子词典,并向她赔礼道歉。此时此刻的小林,感觉激动又羞愧。作为班主任的我此时抓住时机,找小林谈了很多道理,小林也很容易接受,并认识到自身的不对。

三、疏导的强化:励之以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鼓励学生去实践是形成和巩固道德行为习惯的最有效方式。通过情感激发,道理分析,学生可以产生道德意向,但这种道德意向仅仅是道德内化的起点,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以道德行为来强化和巩固新的道德意向,才能战胜不良的习惯。因此,要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形成、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那么,在疏导中怎样励之以行呢?

其一,诱发、利用和保护学生的实践动机,就会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后进生为例,他们并不是只想去做不良行为,他们也希望做好事,得到他人的赞许,知识由于他们的欲望不稳定,不能够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合理诱发、保护和利用好他们良好欲望的实践动机,他们良好的意念和行为就会稳定,而且会表现出很大的能量。许多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一大特点就是行为缺乏定向性,即目标不明,他们对成功缺乏信心,但很渴望成功,他们很少享受过成功的喜悦,如果他们一旦获得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他们的喜悦都是极大的。这喜悦很容易使他们点燃奋斗的火炬,看到希望的未来,激励他们去做新的努力,从而走出困境。

其二,班主任要特别重视为差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差生由于主动性不强,人们总是觉得把事情交给他们不放心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差生的许多实践机会,使他们无法在实践中强化和巩固新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所以,班主任应当为差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把一些公益性事务和组织某项集体活动的任务交给差生去做,让他们在完成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克服坏习惯,改掉坏毛病。

其三,要及时对学生的实践加以评价,注意信息反馈,多使用肯定、表扬和鼓励的方法。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局限,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不是很高,需要老师的指导,及时对他们的实践加以评价,这既可以使他们及时矫正自己的不当行为,又可使他们及时获得肯定和表扬,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奋斗信心。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评价他们的实践时,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后进生往往是被表扬和鼓励遗忘的“对象”,一次合理的表扬和鼓励,会胜过十次甚至上百次的批评。

总之,疏导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的疏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各种疏导方法不能孤立使用,而是需要整合使用,方能取得疏导的良好效果,为我们在中学生德育工作中提供一条便捷的可行之径。

[ 参 考 文 献 ]

[1]陈妍桃.真诚的“爱”是叩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

[2]苏霍姆林斯基.我的教育信念[A].祖晶,蔡汀,王义高.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五卷[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霍姆小林差生
为梦孤独
高考前与高考后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给尊敬的中国教师们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别来无恙
读句子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在书上睡觉
找你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