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考体育生的运动性疲劳与消除

2018-01-16张智明

关键词:消除疲劳判断

张智明

【摘要】 高考体育生为了在术科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长时间进行运动训练,机体不可避免地产生运动性疲劳。训练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轻则影响训练效果,重则将给机体带来损伤,所以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是教练员指导训练过程中面临的课题,本文就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及消除手段通过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进行阐述。

【关键词】 体育生 疲劳 运动性疲劳 判断 消除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154-01

0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1982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专题讨论会认为疲劳是:“生理过程不能继续在特定水平上进行,教育或整个机体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导致的运动能力以及身体功能的下降是暂时的经过休息是可以恢复的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是一个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运动性疲劳判断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极复杂的生理过程,在训练中科学地判断疲劳出现及其程度,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比如通过测定一些客观指标如生化指标能够判断一个人的疲劳状态,教练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订出合理的运动计划,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手段越来越多,如超声波心电图、阻抗血流图、脑电图、生化检验的超微量方法等等,但对于基层学校,即使是材料相对容易获取的血乳酸、血尿素,此做法同样不现实,有经验的教练员会按照训练周期、运动负荷大小、以及学生的主观感觉和外部一些特征来判断疲劳的程度。下面列举介绍以下几种简易、实用的判定运动性疲劳的临场方法。

(一)主观感觉:学生自我感觉身体疲乏、肌肉酸痛、胸闷、精神不振、胃口不好、易出汗、呼吸和心率加快、不想训练。这些症状就是疲劳的表现。教练员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主观感觉,不要担心其偷懒,一味要求学生继续训练只能加重疲劳程度,甚至带来机体损伤。

(二)教育学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表现,如果发现学生神态疲惫、面色变得相当红,排汗多,特别是肩带部分,注意力不集中。基本上可以判定属于中度疲劳。如疲劳进一步加深,过程中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和呼吸显著加速,排汗量非常多、恶心甚至呕吐等。

三、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体育生长时间运动训练后,身体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加速疲劳的消除与体能的恢复过程对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和运动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预防因疲劳积累而导致过度疲劳的积极有效措施。

1.休息

休息是疲劳恢复最有效的手段,休息包括睡眠和活动性休息。

著名运动员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曾经说过:“良好的睡眠是最好的恢复手段,是提高训练效率的保证。”由此可见睡眠的重要性,睡眠时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下降到最低水平,物质代谢减弱,有利于促进体力恢复。因此,教练员对学生的生活作息制度应严格要求,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8小时,术科考试期间睡眠时间可适当增加,同时要创造安静、空气新鲜、卧具清洁卫生的睡眠环境。

活动性休息也叫积极性休息。当身体局部疲劳后,可利用未疲劳的另一些肌肉进行一些适当活动,借以促进全身代谢过程,加速疲劳消除。如跳类练习后,可安排乒乓球、排球等专项练习。

2.物理恢复法

物理恢复法能促进疲劳肌肉的代谢过程,加速疲劳的消除。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整理活动与按摩

整理活动的目的是更快消除疲劳,量不宜大,动作要缓慢、放松,可进行慢跑、走,也可做一些放松性小游戏或做一些肌肉拉伸练习,让参与活动的肌肉得到伸展和拉长,通常做2~3次的伸展练习,每次约1′,对减少肌肉酸痛和僵硬有积极作用,伸展练习用静力牵张的方法有效且简单,牵张时间不能过长,中间要适当休息,有利于血液循环;按摩在体育训练中经常采用,目的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肌肉中的和其代谢产物,手法一般用提拉法效果较好,可使肌肉放松,促进组织代谢,按摩的时机,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

⑵温水浴或热敷

温水浴和局部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致疲劳产物的排出,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温水浴的水温以42℃±2为宜,淋浴时間10~15min,最长不超过20min,每天不超过两次。局部热敷的温度以 47℃-48℃为宜,实践表明,训练前对负荷量较大的部位作10min热敷,可推迟训练中疲劳出现的时间。

3.心理、意念放松法

情绪因素对疲劳的消除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训练中或者在训练后播放与一些优美动听、节奏轻快的音乐进行意念放松调节,对消除精神上的疲劳有良好作用。运动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教练员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美言一句暖人心,每一个人都有被别人赞美,尤其是在付出艰辛劳动时,身体处于疲惫状态时,对体育生训练中的良好表现或成绩、要及时进行表扬肯定,对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得到别人的称赞或鼓励,有时比喝了蜜糖还要甜,拥有愉快心情对疲劳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4.补充营养和药物法

作为体育考生,学习文化科知识的同时要进行艰苦的体育术科训练,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补充合理营养是消除疲劳或提高抗疲劳能力重要的手段,须引起教练员和考生的重视。运动后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补充营养,例如,在耐力性项目训练后应特别注意增加体内糖原的贮备量,在力量训练及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后,要注意蛋白质补充,在夏季或排汗较多时,要补充盐份和水,冬季气温低,热量散失大,代谢率增加,对维生素类需要量大,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制剂。

综上所述,运动性疲劳影响人体运动能力,及时发现并通过科学、有效手段消除和缓解运动性疲劳,加快身体恢复,对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王步标,等.《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6年9月第1版.

[2]郑隆愉,等.《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7年10月第1版.

[3]杨锡让. 《人体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第1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除疲劳判断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定性判断
论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
试论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及控制方法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口语是英语学习中的关键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例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减轻与消除
广播发射机射频系统中的信号冲突分析及消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