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史观与教学运用

2018-01-16肖树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世界市场史观航路

肖树明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反映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全球史观开始流行开来。用“全球化”的观点来看待当今世界,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态度。因此,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将全球史观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还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全球化进程,自觉地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好地把握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机遇。

【关键词】全球史观开辟新航路历史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中学老师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有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教什么,怎样教,持什么观念去教?在准备《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时,我确立了一条主线(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个整体),渗透一种新史观(全球史观),这会让我的历史课堂变得更为精炼、生动。

一、教材分析

《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课,它与《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共同描绘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雏形到初步拓展再到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历史进程。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在《开辟新航路》一课中共有三个小章节:“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和“走向会合的世界”。“东方的诱惑”分为三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主要讲述了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第二段文字主要叙述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以及其对传统商路的控制;第三段文字着眼于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也提到了天主教传教的热情。这一章节有其内在的因果联系,由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作为当时的货币——金币需求量大大增加,社会的拜金主义风潮日益加剧,而《马可·波罗行记》的出版,刺激了西欧人对于“东方”的渴望,其中首当其冲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另外,宗教改革大大打击了天主教在西欧的影响力,天主教希望在“东方”寻找回应。但是这一切的渴望都被奥斯曼土耳其对传统商路的垄断所阻碍,海洋却有着无限的可能。最后,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使远航成为可能。“新航路的开辟”这一章节也是三段文字,描绘了四位航海家的简易的远航经历,并点出了四位航海家的不同点,除了支持王室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各自航线的不同。其中,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和哥伦布发现美洲,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之一。“走向会合的世界”同样是三段文字,分别叙述了地理大发现;西欧主导世界各地的商贸往来和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商业革命。这一章节的重点在于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于西欧乃至世界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总体处理设计

备这一课的同时,我也在备这一专题、备这一本教材。站在必修二这本书的角度上,我们会发现,必修二是立足于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上进行编写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专题二)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八)两个专题直指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三)着眼于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以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四)则是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探索并且最终中国积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我希望将《开辟新航路》这一课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细节来学习,而不是将它与后面的专题割裂开来。在这一课,我的教学立意是:立足于全球化史观的视角,协助学生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

本课内容较多,考虑到教学时间必须把握在一课时,因此整体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必须突出重难点,详略得当,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作为重点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知识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这一模块主要是学生预习完成,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知识运用”这一模块主要是师生通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实时检测。“合作探究”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二)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设计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和隔绝的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通过两分钟的《大国崛起》的短片,导入本课。视频旁白的结尾说到:“从此,世界连为一体。”

2.教学内容处理设计

(1)自主学习(预习)。通过阅读教材、填空的方式完成本节《导学案》。

(2)知识运用。我使用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关于1500年前后西欧经济的叙述、《马可·波罗游记》对于日本的描述、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的地图以及《马可福音》中关于福音传播的材料,通过这些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在检测学生对于新航路开辟过程这一知识点时,我侧重于美洲和东印度航线,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美洲与东印度航线的基本走向,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响应了我。在这里,我意识到历史地图的重要性,“历史地图是人类某一历史时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直观反映,显示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史的学习中,历史地图的作用更加明显。

由美洲和东印度的航线引出新航路开辟对于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到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世界不仅仅是西欧,还包括亚非拉地区,我们必须用批判的眼光評价新航路开辟,不能忽略它也是一场“血与火的征服”,为下一课做铺垫。

(3)合作探究。通过四段材料,我希望学生理解: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于它的评价却是可以多元的,不同的视角提供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最后,通过材料分析,将课程落脚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中国的发展纳入到世界发展之中。endprint

三、全球史观与教学应用

“全球史观的基本内涵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渐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这一史观在历史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阐释与说明,并且在历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中均有所体现。那么,如何将全球史观渗透入历史课堂,是每个历史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全球史观不仅仅表现在对教材的知识点的阐述上,比如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以及中国的对外开放等等重难点,更应该表现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上。以《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来说,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评价,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不单单是看到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与野蛮以及西欧的主导作用,更多的是关注到世界联系的加强,以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全球史观“可以进一步帮助中学生形成全球视野,加深他们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自觉地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不同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交流、影响和碰撞及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有益于学生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大势,去体会历史进程中的艰难曲折和光明进步的前途;有利于学生把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掌握,并能充分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全球史观,还有文中所提到的现代化史观都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标的“一元多样”的史学观念。唯物史观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占据指导地位,只是在这一前提下,紧跟高考命题,并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可以借鉴和吸纳一些新的史学观念,包括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适当借鉴现代史学理论不仅有利于深化教师的历史认识,对教学设计的创新也有现实意义。不断更新史学观念,适度运用现代史学理论的成果,不仅使教学增加趣味性,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宏杰.全球史观与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2、3)17-19.

[3]王生.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2012(3)15.

[4]王勁松.现代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适度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55.

(作者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世界市场史观航路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重构与发展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的提出与理论内涵
基于交叉航路影响的航路容量模型研究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基于Event改进模型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评估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