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时评提高分析说理能力
2018-01-16何春明
何春明
【摘要】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折服读者的文体。要让议论文拥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分析说理就必须要深刻、要透彻。然而很多同学很少作深入的分析,喜欢采用“观点+事例”这种简单、粗暴却无效的论证方式来凑满八百字。即便有分析说理,也常常滞留于事物表象,把几句浮泛、浅薄的套话翻来覆去地运用在不同的主题、不同文体的作文中,让人一看就厌,一读就烦。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准成年人,想不到认知和分析能力竟是如此的低下!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采取阅读时评等方式来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分析说理的能力,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却被骨感的现实敲得粉碎——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并未得到较大提升。面对劳而少功的窘境,笔者对如何运用时评提高分析说理能力进行了较有实效的探索,现整理如下以就教于同仁。
【关键词】 议论文 分析说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023-01
0
一、时评阅读低效的原因
从客观上来讲,时评阅读本是提高分析说理较为有效的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效果却不尽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很多同学只是将时评材料视为“快餐”,仅图个新鲜,基本是过目即忘,最终只是对时评中的事件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稍好者则是把新闻事件作为故事素材来积累,认为只要了解了新闻事件本身就完成了时评阅读,至于作者的观点是否恰当、分析说理是否切中要害、语言表达是否精准有力等,则完全不去推究。如此这般,旨在提升分析说理和语言表达的时评便彻底沦为“鸡肋”,注定成为低效甚至无效的代言。二是很多老师只是热衷于印发时评,却对时评阅读方法缺乏有效的指导。这背后要么对是学生分析和运用时评能力的高估,要么就是教学的“不作为”。试问,这种只给“鱼”不授“渔”的教学方式,效率怎能不低下?
二、利用时评提高分析说理能力的方法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说到底,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评判一篇高考议论文优劣的主要标准有两条:一是分析说理的深度,二是语言表达的力度。故时评的阅读也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分析说理和语言表达,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所谓时评,就是写作者呈现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抓住某个角度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表达自己立场的文章。因此,时评的阅读决不能停留在对新闻故事的简单了解上,更需要利用时评缜密的分析说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具体可以分为三步:首先,让学生看完新闻事件后(一般在第一段)就停止浏览主体内容。然后,让学生把作者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来进行分析说理。若作者持批评态度,就让学生独自想出最有驳斥力的论证思路和理由,并且将其分条、分点地罗列出来(若是肯定、辩证亦然)。这里需强调两点:一是论证思路和理由的思索只能利用自己的思考力,不能借助资料等任何外在力量,因为思考力的提升源于思考主体长期独立地思索,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二是必须要将论证思路和理由用完整的语句表述出来。这样既可防止遗忘,还有助于理清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思绪。最后,再将自己的论证思路和理由与文章进行比较,若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分析相契合,或比它更有力、更新颖,学生定会获得思考的愉悦和成就感。若自己的分析逊色于作者甚至完全错误,也没关系。那就秉着学习的心态,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切入的?他的说理为什么能使人折服?自己为什么想不到?从中可以学到什么?与此同时,我们还可选择同一新闻事件下正反相对的时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新闻事件,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此一来,每次的时评阅读便会成为学生思维的“练兵场”,长期坚持,何愁思考能力得不到提升?
当然,要想拥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除了精准的分析外,还必须配上无可辩驳的语言。因此,时评的阅读还必须引导学生玩味、积累语言。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读书如果只取思想而不揣摩语言、积累语言,只是将书里的话用自己原有的话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的精彩而只存轮廓,没有什么用处。”所謂玩味,就是要细心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精准性,看文章是否用了精准有力的词句来反映社会的现象、本质和人的真实心理。在玩味揣摩后,还要将用得好、用得妙的字词句分类积累下来,以供日后写作之用。如欧阳(作者)将那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充满热血正义,但在现实中连插队等现象都冷漠以观的行为概括为“虚拟世界的义愤填膺与现实世界的熟视无睹”(欧阳《虚拟世界的义愤填膺与现实世界的安之若素》),用“义愤填膺”和“熟视无睹”两个成语很好地揭示出了“网络超人”的分裂行为,再加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两个限定词,就使得文章的表意更加精密。再如杜海涛在《“看脸时代”看什么?》中说:“人们吃快餐,开快车,走快步,行色匆匆,争分夺秒谋项目,心急火燎拼业绩。”为表现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作者连用了三个“快”字和“行色匆匆、争分夺秒、心急火燎”三个成语,既准确地描绘了当前的社会状态,同时还给人一种紧张感和代入感。若能引导学生将它们积累下来,当遇到类似的现象或行为时,便可模仿运用了。当揣摩、积累、运用语言的意识成为学生阅读的本能时,原本贫乏的词汇库将变得丰富多样,在斟词酌字上将更精准有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也将带动分析说理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在应试教育中,缺乏分析说理能力的学生们在写作上也期盼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作为学习借鉴的模板,以期事半功倍。因此,老师应在帮助学生筛选优秀的时评材料的同时,更应该开展时评阅读指导课,鼓励学生敢思、多思、深思。多读不如精读,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分析说理能力的初期,更应强调阅读方法的示范性和规范性。如此,方能在时评阅读中找到提高分析说理能力的钥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