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融合式高效能教学设计研究
2018-01-16杨晟赵洪利
杨晟+赵洪利
[摘 要]高水平教学设计与充分的教学准备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也是很多新任老师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课程知识体系与现代高等教育规律的深度高效融合,提出前馈融合式高效能教学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教学设计;知识体系;教育理论;教育心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011-04
当今教育呈现国际化、大众化趋势,备课逐步实现平台网络化、方式协同化、更新常态化、模式示范化等新样式[1],无论是“互联网+”还是MOOC、SPOC、翻转课堂等新型高效教学方式,均有一个共同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需要以国际化视野,不断扩充知识范围,不断突破认知局限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解决授课进度与受教育者不同接受能力、有限的教学组织与差异化的教学需求等矛盾。
一、前馈融合式二次备课的提出
教学设计与教学准备是课堂知识传授的关键。[2]需要根据大纲要求和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做恰当的加工,对教学方法做合理的选择,对教学步骤进行科学的设计,并以书面形式表述,以保证高效的教与学。[3]近年来,高校逐步强调知识、技能、人格等[4]多方面教学目标,提倡开放性和创造性备课,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为教学再实践提出改进措施。[5]
高校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陆续提出 “反饋式”二次备课。付海伦[4]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对学生接受知识、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难易程度、教学技能应用、师生互动等情况进行合理优化[6],实现对第一次备课的效果评价和认识升华。胡心红[5]研究了教学反思与二次备课的结合,通过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成与败,以及存在的问题(例如某些知识点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某些共性问题比较突出等)[4],修订教学设计,细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精炼素材选择。李忠勇[7]研究了集体备课后的二次备课,指出要遵循普遍规律,兼顾个性差异,通过课后思考,不断提炼教学理念,分析教学行为,审视学生学习过程与心理状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孙俊三[8]强调根据教学的认知规律和不同学科的特点,抓住重点,把握难点,针对教学过程进行二次备课。可以说,二次备课是对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做进一步改进的再备课,是为引导学生更好学习而进行的高效课堂设计的研究,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知识的掌握,授课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每一堂课都是特定知识积累的关键一步,反馈修正式备课可以不断修改完善后续课程,但不能有效弥补初学者的“第一课”,尤其对于新任高等教育工作者来讲,在知识体系和授课技巧等方面,尚缺乏较好的实践经验,不适合以“练手”、“试刀”方式进行教学准备。同时,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教育方法手段的不断变革,也迫使教师处于传递新知识、运用新手段的常“新”状态。为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备课的质量效果,深化研究和提炼教学规律,笔者提出了前馈融合式教学设计,即基于知识体系与教育理论规律深度融合的二次备课方法。
二、按知识体系进行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
(一)系统全面地进行教学设计
高质量的课堂生成源于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备课过程首先要注重知识体系的科学构设与有效衔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
紧密结合培养目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教学设计覆盖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包含核心内容的精彩解读和涉及知识点的诠释拓展、原理的生动讲解和恰当例证、事件前因后果的阐述与剖析、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等方面,注重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完整性以及内容结构的时代性、科学性,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重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塑造。
系统构思,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把教学过程以“剧本”的形式加以具体描述,通过预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师行为及其效果,从目标设定到环节安排,从教法选择到活动设计,给予全盘考虑,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系统设计、实践进行修正,适时设置情境,关注互动,设计反馈。
注重长期积累与阶段性突破,固化教研成果形成教案。在积累中不断优化教案要素,包括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和板书设计等各个方面,从实际、实用和实效出发,兼顾继承与创新,突出教学重点,抓住教学关键,突破教学难点。
(二)注重内涵式发展,突出强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核,其科学性、深度广度和前瞻性是高效备课的关键,需要长期积淀、精心准备。
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理论深度、操作指导性和时代先进性。因此,要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立足社会发展和行业领域建设需要,凝练教研领域理论发展的精髓要义,剖析案例、战例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台前幕后,融入实践实操的教学示范和关键要领,启迪发展改进的动机和思考。同时,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收集资料,充分挖掘教研领域最新动态,促进教学内容动态更新,不断完善,适度扩展。
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优化处理,并加大整合力度,促进科技、军事、人文有机融合。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理清有关章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恰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同时,综合军事学、工学、理学、人文、社科等多领域共性特点,将多维空间一体化、信息体系融入教学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应加强教学领域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将教研活动领向新的深度。学问,源于教师长期的钻研、创造、积累,是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价值基点,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在航天领域,课程教学要紧跟国际航天科技、教研领域发展动态,切实把握飞行动力、天体力学、轨道计算、核心软硬件和中间件等新特点、新趋势,结合现实需求,在学习中不断研究探索经典理论与高新技术的结合。endprint
三、现代教育规律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在上述知识体系设计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知识传授效率,需要把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和现代教学方法深度融合,如图1所示。
概括地讲,通过研究与利用教学规律、教学认知与学习理论、教学方法创新,将教学过程中可预见的问题,提前放到课程设计环节,将“亡羊补牢”反馈式二次备课,提前放至“未雨绸缪”前瞻型二次备课。
(一)前置高等教育学规律,提高二次备课先进性
依据认识论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研究教学新规律、新特点,再认识有关知识和原理,是进行科学高效备课的重要途径。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9]引领备课方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先导。一是要坚持基础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精英教育,突出特色优势,注重内涵发展,面向未来需要,培养终身学习型人才。强化未来意识,站在“明天的战争”的高度去考虑今天的教育[10],增加忧患意识与责任担当,注重战略思维、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培养。二是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综合教育观。尤其在军事方面,战争的空前残酷性、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部队指挥系统的协同性与高效性等,均需加强领导能力、联合能力、创新能力、实操能力、体能以及表达能力等多元化能力培养。三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全球化竞争需要具有国际化意识和国际一流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在这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整合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国际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育人机制创新与交流,融入社会发展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科学研究新成果。
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内在需求和发展目标,是高效教学的基础。一是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突出针对性教学设计。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现有知识基础、思想状态和工作履历等情况,分析整体状况,兼顾个别差异,代入学生学习情境,恰当安排教学内容与施教策略。二是要尽可能掌握教学对象岗位任职需求和个人职业规划,在分析行业发展所需人才素质、能力的整体需求趋势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捆绑处理,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科特色、时代特征,把握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三是要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力争在理论水平、学识见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提高、全面进步,实现自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注重知识底蕴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是促进教学活动向内涵式跃进的关键。一是要强化对教育法规和教育科学的掌握与理解。以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为底线,引导学生把自身的学习目标、能力要求自觉融入国家需要之中,潜移默化地促进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有效培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提高师风师德,以德者礼服天下的胸怀和气概熏陶学生,促进“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要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和学术视野。通过自学和业务培训等途径,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充实知识储备,以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三是要坚持教学研究习惯,不断丰富教育素养。我们要钻研教育学理论,探索教育学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发展学生智力,教会学生运用教育学的方法论,自己获取知识,采用工程化、数据化的思维和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思考和面对变革更新之中的现代科技。
(二)深度融合教育心理学规律,提高二次备课针对性
将教育心理学深度融入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节奏、认知能力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适应教学节奏,主动乐意学习,快速掌握知识。
把握认知规律与发展心理学规律,循序渐进设计教学内容。学习本身也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利用头脑中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加工、改进,从而消化、吸收的过程。教育學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后教的知识都基于先教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要靠“已知”掌握“未知”。当然,“已知”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及时巩固、掌握,经过循序渐进,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否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越学越困难,越没信心和兴趣。因此,备课与教学过程,需要充分把控 “学习—巩固—再学习”的认识过程规律。
合理确定学习计划和学习节奏,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研究表明[4]: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目前的素质发展状况,确定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学习并不断拓展,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充分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美国70多名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人类最高的需要是积极性。课堂激励是课堂上保持高水平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行为和需求,需要巧妙地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并自我调节学习节奏,积极把握重点,留意攻克难点,查漏补缺,进而提高知识接受的系统性和深入性。
(三)巧用现代教育方法,提升知识传授效果
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传授、自主学习和自我创造,后者均需前者的积累。自主学习能够使个人在生命阶段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创造性研究是推动技术进步的突破点,是建立在相关领域长期研究积淀中的爆发式进展。通常,知识传递与接受关系如图2所示。
现代教育方法融入二次备课,核心在于研究使用和创新设计,高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不断革新。
潜心研究和创新使用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设疑法、自主学习法等[3],具体的授课技巧包括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举例法等,常常以传递—接受、发现—引导、指导—自学、暗示—领悟、示范—模仿等方式展现。备课时,需要针对启发式、实操类、案例式、研究式等不同教学模式,灵活恰当运用,求同存异,适度创新,动态调整。例如,巧妙加入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学习;注重变革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还可以通过无标准答案的作业启发思维,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比武等加强实践能力创新,从而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把深刻的理论浅显化,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endprint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和巨大动力[5][10],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带来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翻转课堂、未来教育、微课程、MOOC、SPOC等,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开放式、跨媒体、多介质的学习解决方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应用。例如,通过创设模拟训练环境和信息仿真手段,可大幅提高教学训练效率。
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与表达技巧,引导学习能力生成。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重在高效调控教学组织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巧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多种方式表达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进知识理解与接受。同时,引领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指导传授学习方法,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引导学以致用。
四、小结
通过研究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与现代教育教学规律深度融合的前馈式二次备课方法,按照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设计,然后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将教学过程、教学要素、知识掌握与认知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并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方法,促进知识在系统传授与学习掌握过程中,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方法的高效融合,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玉龙.国内外备课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评析[J].时代教育,2014(7):49-50.
[2] 黄爱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演进、研究与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1.
[3] 欧阳芬,诸葛彪.高效教学技能十项修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4] 付海伦.试谈第二次备课[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6):36-40.
[5] 胡心红,李嗣生.高校教师备课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14(3):69-73.
[6] 殷伟康.摭谈“四轮备课法”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3):40-42.
[7] 李忠勇.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新课程教学,2014(4):91-93.
[8] 孙俊三.备课艺术导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2(1):65-70.
[9] 宁永臣,沈毅,马广富,等.航天特色、精英教育、培养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9):17-19.
[10] 袁文先.军队院校教育学[M].北京:國防大学出版社,2011(6).
[责任编辑:钟 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