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例小儿发育迟缓原因分析
2018-01-16王赛赛
王赛赛
小儿发育迟缓是指6岁以下儿童在日常生活、运动、认知语言、个人/社会能力等发育维度中存在2个或2个以上发育维度显著落后(低于年龄匹配者≥2个标准差)[1-2],小儿发育迟缓病因复杂,诊断困难,门诊及住院患儿中并不少见。为探讨婴幼儿发育迟缓的病因及干预措施,我科对2013年1月—2017年3月诊治的117例小儿发育迟缓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7年3月我科康复治疗小儿发育迟缓病例共117例,其中男67例,女50例;1岁以内首次就诊39例,占33.5%;1~3岁首次就诊68例,占58%;3岁以上就诊10例,占8.5%。
1.2 方法 诊断标准: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按0~6岁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3]及Gesell发育量表[4]筛查结果,结合头颅CT、MRI影像学资料及基因、代谢等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做出诊断。对符合诊断标准患儿进一步追问病史,询问胎龄,并对出生后所患疾病进行综合追问,对各项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1.3 临床表现 1岁以下婴儿首次就诊多以肌张力异常(增高或减低)抬头不稳、尖足为主要表现;1~3岁幼儿就诊多以不同程度的运动、智力、语言、听力、视力功能落后就诊,表现为不能独坐、行走、平衡功能障碍、肢体抖动、四肢痉挛、小头畸形、头围异常、肢体姿势异常等;3岁以上患儿就诊均以明显运动、神经、心理发育迟缓为主要表现。
2 结 果
2.1 病因与小儿发育迟缓关系 117例小儿发育迟缓病例中,出生时有窒息史20例,占17%;脑发育不良38例,占32.4%;缺氧缺血性脑病26例,占22.2%;早产儿脑病18例,占15.4%;新生儿颅内出血6例,占5.1%;颅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6例,占5.1%;脑发育畸形4例(脑叶畸形1例,先天性无脑回1例,双侧额顶部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1例,左侧侧脑室穿通畸形1例),占3.4%;核黄疸2例,占1.7%;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占1.7%;急性胆红素脑病2例,占1.7%;遗传代谢病1例(基因检测示SMNI基因外显因子7、8均缺失),占0.8%;脑梗塞1例,占0.8%;不明原因11例,占9.4%;
2.2 胎龄与小儿发育迟缓关系 按胎龄27~31周;32~36周;37~42周时间段发生疾病情况统计,见表1。
3 讨 论
3.1 小儿发育迟缓的常见病因 病例显示小儿发育迟缓的常见病因有:(1)先天性脑发育不良(颅脑CT、MRI显示额、颞叶发育不良、脑外膜间隙增宽、额颞部脑沟、脑裂增宽加深、外部性脑积水);(2)缺氧缺血性脑病;(3)颅内出血;(4)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胆红素脑病;(5)颅内感染;(6)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等。小儿发育迟缓的发生与胎龄存在一定关系,胎龄越小(早产儿脑病、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发育迟缓的几率越高,值得注意的是该组病例中有6例与高胆红素血症(2例核黄疸、2例胆红素脑病、2例有明显高胆红素血症病史)有关,GursesD[5]曾通过EEG的频谱成分分析研究无典型临床脑病症状的高胆红素血症对脑功能的影响,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对脑电活动成熟度存在一定时限的影响,证实即使无明显临床症状的高胆红素血症也可致脑电活动频率组成改变,暂时延缓大脑发育进程。所以,应重视高胆红素血症对脑发育的影响。高胆红素血症可防可治,目前国内新生儿黄疸的诊治现状呈现出过度治疗与干预不足并存,干预不足对可防可治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应引起广大儿科医生的重视[6-7];该组病例中有20例患儿有出生时窒息病史,窒息发生率发生在胎龄32~36周的患儿发育迟缓发生率较高,说明窒息的发生与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及母亲的因素密切相关;该组病例中有6例与颅内感染相关,其中3例颅内感染发生在新生儿期,新生儿期颅内感染缺乏典型症状,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本组病例中筛查出遗传代谢病1例。
表1 胎龄与疾病导致小儿发育迟缓关系(n[%])
3.2 发育迟缓患儿的干预措施 我国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1/3,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发育迟缓患儿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目前,二胎政策放开,高危孕产妇增多,高危儿及早产儿较前明显增加,随着各级医院新生儿病房的建立,早产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发育迟缓患儿也相对增多,如何管理好这些高危儿及早产儿是儿科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作为基层医院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及干预:(1)做好孕期保健及产前检查;(2)加强孕产后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及出院后的管理,建立高危儿随访手册,定期随访;(3)该组病例中就诊率最高的患儿年龄段在1~3岁,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保健工作,定期体检并进行发育筛查,早期发现发育迟缓症状,及早进行康复干预治疗,对发育迟缓患儿作出正确评估及早期干预治疗措施;(4)普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知识,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婴儿出生后建立黄疸监测卡,对有高危因素及早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加强监护及正确干预;(5)加强产、儿科内部合作,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6)加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工作。
[1]SHEVELLM.MAJNEMERA.PLATTRW.etal.Developmentalandfunctionaloutcomesinchildrenwithglobaldevelopmentaldelayordevelopmentallanguageimpairment[J].DevMedChildNeurol.2005.47:678-683.
[2]FLORELA.MILUNSKYJM.Updatesinthegeneticevaluationofthechildwithglobaldevelopmentaldelayorintellectualdisability[J].SeminPediatrNeurol.2012.19(4):173-180.)
[3]刘湘云,郭迪.儿童保健学[M].第四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2-44.
[4]刘湘云,郭迪.儿童保健学[M].第四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7-48.
[5]GURSESD,KILICI,SAHINERT.Effectsofhyperbilirubinemiaoncerebrocorticalelectricalactivityinnewborns.PedRes,2002,52:125-130.
[6]刘俐.我国新生儿黄疸诊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4):198-202.
[7]丁国芳.关于新生儿黄疸的几点思考和建议[Z].全国第九届新生儿学术会议,西安,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