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18-01-16廖双华郑文武黄冬梅

西南军医 2018年1期
关键词:冠脉组间心肌梗死

廖双华,郑文武,刘 盼,黄冬梅,刘 茜,李 丹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l)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CVD)[1],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的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坏死。由于发病突然,常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暴露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机会增加,AMI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探索各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AMI的关系,有的放矢地预防、治疗和制定康复方案变得愈加重要。本文将探讨AMI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7年4月住院的57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样本,通过病史资料分析,探讨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其相关性。排除标准:已知肿瘤或系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慢性严重感染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 诊断标准 采用全球统一定义[3]心脏标记物的改变至少有一次数值超过参考上限的99百分位,并存在以下其中一项心肌缺血证据:(1)临床症状(AMI疼痛超过30min);(2)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包括ST-T改变和左束支传导阻滞);(3)心电图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4)影像学显示存活心肌丧失或室壁运动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大于3个分组的计数资料,当P<0.05时两两比较,应用四格表分割后的χ2进行比较。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组AMI患者中男性406例,女性173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入平均年龄65.25±12.11岁,其中60~79年龄段占比最高,占比60.3%,低年龄即年龄小于45岁40例,占比6.9%;来自城区的202例,乡镇的377例,乡镇患者明显高于城区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季节中冬季发病率最高,占比29.7%,其次为春季28%,秋季23.3%,夏季为20%,见图1。

图1AMI患者年龄段占比分布情况(n)

2.2 发病情况 发病前无任何诱因患者最多(54.4%),其次诱发因素主要为活动36.4%,受凉5.9%,其它3.4%;主诉主要症状:胸痛67.0%、呼吸困难9.8%、胸闷7.8%、心悸3.6%、剑突下疼痛3.1%、晕厥2.1%、其他(无、黑曚、呕吐等)6.6%,其中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占绝大部分(84.6%);在急诊治疗中有293例(50.6%)采用急诊PCI治疗,男女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

2.3 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分布 本研究中主要分析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家族史、血脂异常,而其中吸烟、血脂异常为独立的危险因素(P<0.01),见表1。

表 1 AMI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

AMI患者中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有348例,分别为高血压187例(53.7%)、高血压+糖尿病63例(18.1%)、糖尿病44例(12.6%)、脑梗死10例(2.9%)、其他(12.7%),见图2。

2.4 冠脉造影检查 本次579例AMI患者中,223例(38.5%)没有行冠脉造影检查;356例(61.5%)患者冠脉造影发现病变血管(以血管狭窄程度>50%以上为标准[4]),数量分布结果:多支(三支及以上)血管44.9%、LAD19.7%、LAD+RCA11.8%、LAD+LCX9.3%、LCX+RCA5%、RCA3.7%、LCX2.8%、无狭窄2.5%,见图3。

图2AMI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情况分布图(n)

图3AMI患者冠脉造影病变部位分布(n)(n)

2.5AM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特征分析AMI患者在合并慢性疾病中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合并症,故将患者分为AMI、AMI+HBp和AMI+DM三个组,分析AMI合并慢性病之间的临床特征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对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2.5.1 危险因素分布 三组患者在性别、饮酒、家族史、血脂异常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患者年龄(P<0.01)、吸烟(P=0.007)、既往诊断冠心病(P=0.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AMI组与AMI+HBp组、AMI+DM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816、4,259,P值分别为<0.01、0.04;AMI+HBp与AMI+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1P=0.689;吸烟:AMI组与AMI+HBp组、AMI+DM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09、6.141,P值分别为0.011、0.013;AMI+HBp组与AMI+D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9P=0.354;既往诊断冠心病:AMI组与AMI+HB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AMI组与AMI+DM组、AMI+HBp组与AMI+D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2、0.39,P值分别为0.055、0.533,见表2。

2.5.2 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情况 入院后三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感染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衰(P=0.009)、低血压(P=0.011)、再次发生梗死(P=0.045)、病死率(P=0.045)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心衰:AMI组与AMI+HBp组、AMI组与AMI+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96、5.25,P值分别为0.008、0.022,AMI+HBp组与AMI+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672;发生低血压:AMI组与AMI+H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5,P=0.002,AMI组与AMI+DM组、AMI+HBp组与AMI+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6、1.53,P值分别为0.494、0.215;再次梗死:AMI组与AMI+HBp组、AMI组与AMI+DM组、AMI+HBp组与AMI+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1.94、0.08,P值分别为0.088、0.132、0.779;病死率:AMI组与AMI+H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13,AMI组与AMI+DM组、AMI+HBp组与AMI+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2、1.91,P值分别为0.29、0.167,见表3。

表3 AMI、AMI+HBp、AMI+DM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统计

2.5.3 临床指标 入院检查结果比较:TG(P=0.007)、HDL-C(P=0.048)、UA(P=0.008)、Cr(P=0.001),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MI组TG、Cr水平较其余两组低(P<0.05),HDL-C较其余两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AMI、AMI+HBp、AMI+DM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中男性AMI患者明显高于女性,考虑主要与女性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这一保护作用有关[5]。同时,女性吸烟人数相对较少,其危险因素也相对较少。本研究AMI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但需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有40例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下,AMI有年轻化的趋势[6]。所以,冠心病的预防要从青少年开始,关注生活行为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延缓冠脉病变发生发展,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中AMI乡镇患者较城区患者数量多,与往年调查统计结果相反,考虑可能与乡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转变更快以及本地区地理位置及城乡范围、人口数量区别大有关。AMI发病与气候条件相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时期均是气温较低且温差变化大的时期[7]。本研究AMI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发期(特别是12、1、3月),可能与本地区气候变化有关。本研究AMI患者发病以活动为主要诱发因素,以胸痛为主要症状,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无明显诱发因素,且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症状。结果提示:门诊、临床诊疗时需仔细、全面和系统,尽可能减少误诊、漏诊。

年龄、性别是AMI发生的非可控性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更有意义的是可控性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吸烟、血脂异常是AMI发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通过诱发炎症、氧化应激作用等引起冠脉粥样硬化[8],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抑制内纤溶系统激活,导致急性动脉内血栓形成。此外,还易引起冠脉痉挛[9],这与本研究中少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血管无狭窄,考虑为单纯冠脉痉挛所致心肌梗死;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组AMI患者中血脂代谢异常的比例达到61.5 %,比西班牙GWTG-CAD研究的 42.9 %[10]及自新加坡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的 49.6 %[11]还高,这可能与当地饮食差异相关。因此,及时筛查出血脂异常人群,对心肌梗死高危人群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意义重大;高血压、糖尿病同样是AMI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这导致更多的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本研究中AMI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为53.7%,对照国内外大型AMI注册研究的资料[11],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0.5%~69%,考虑本研究中有部分患者发生AMI前已出现血压升高而未能及时发现,待AMI发生后心肌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血压不再升高有关,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凝血Ⅷ因子增高、血小板功能增强等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研究发现接近一半AMI患者为多支血管病变,而这部分患者中危险因素多在 2个及以上。相对而言,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者的危险因素则以1~2个为主,说明危险因素的多少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通过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的个数可以有效延缓冠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另外,本研究还发现青中年患者以单纯AMI较多,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单纯AMI患者中吸烟患者较多,多为初发心梗,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因青中年患者全身情况及耐受性等均优于老年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及开通血管、解除堵塞等手术治疗后病情恢复一般较好,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相当。因此,严密监测和规范控制血压、血糖,二级预防意义重大。医护人员应积极引导AMI患者改善生活方式,识别并管理风险因素,预防并控制AMI的发生。

[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17,(06):521-530.

[2]THYGESENK,ALPERTJS,JAFFEAS,myocardialinfarction.Circulation,etal.Thirduniversaldefinitionof2012, 126: 2020-2035.

[3]沈卫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介绍[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03):173-176. [2017-08-14].

[4]李秋梅.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分析[J/OL].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33):255-256.

[5]王陵,贾春英.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4):44-45.

[6]谢荣迪,陈林莉,赵伟. 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41-143.

[7]LEEJH,CHAESC,YANGDH,etal.Influenceofweatherondailyhospitaladmissions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fromtheKoreaMyocardialInfarctionRejistry) [J].T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y, 144(2010)16-21.

[8]KRINTUSM,KOZINSKIM,KUBICAJ,etal.Criticalappraisalofinflammatorymarkersincardiovascularriskstratification[J].CritRevClinLabSci, 2014, 51: 263-279.

[9]AKSOYS,CAMN,GURKANU,etal.Oxidativestressandseverityofcoronaryarterydiseaseinyoungsmoker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CardiolJ, 2012, 19(4): 381-386.

[10]KRIMSR,VIVORP,KRIMNR,etal.Regionaldifferencesinclinicalprofile,qualityofcare,andoutcomesamongHispanicpatientshospitalized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intheGetwitGuidelines-CoronaryArteryDisease(GWTG-CAD)registry[J].AmHeartJ,2011,162:988-995.

[11]DECARVALHOLP,CAOF.CHENQ,etal.Differencesinlatecardiovascularmortalityfollowing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inthreemajorAsianethnicgroups[J].EurHeartJAcuteCardiovaseCare,2014,3,354-362.

[12]胡沛,马莉.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1):205-208.

猜你喜欢

冠脉组间心肌梗死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