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经营
2018-01-16
多数人对于新闻行业未来1-5年的发展感到乐观,这段时间内他们看好的发展机遇有∶移动端、VR、付费墙、人工智能、员工流动、视频、取消纸质版、开发新商业模式、寻找更年轻的受众群体、增加广告收入、加大本地新闻报道力度、开发网站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订阅、定制内容。(“网易新闻学院”《新闻业的下一个十年什么样?全球357位媒体人这样想》)
多元化转型无疑在传统媒体转型中起着“保生存、助转型”的重要作用,但多元化转型绝不是转场。当前,不少专家和业界人士质疑多元化转型不是真正的转型,认为其是“挂羊头卖狗肉”,这种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很偏颇,根本原因在于其没有认清转型不是纯理论的推演,而需要切切实实的资金投入,而这唯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多元化产业转型才能提供。(“全中看传媒”《成功多元化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前提》)
近年来,成立基金成为各大广电集团布局市场的一个便捷而高效的通道。因为基金的运作模式对于广电企业来说有如下好处∶一是广电通过设立基金的模式将多年树立的品牌优势进行外延,实现品牌的价值变现;二是通过基金投资和并购与广电业务相关联的公司,实现与主业的协同;三是通过收购优质公司,实现上市母公司的高成长性;四是通过收购新媒体项目,外接业务平台,实现传统广电企业的自身转型。(“媒介360”《各电广集团产业布局,谁在下一盘大棋?》)
央视2017年大放光彩,前3季度晚间硬广同比增长22.2%,是唯一逆转上涨的频道组。这其中“国家品牌计划”可谓功不可没,凭借央视无可取代的市场公信力以及最广覆盖的人群资源,以其作为播出平台,根据CTR调研结果显示,不到一年,国家品牌认知度已超八成,超八成消费者倾向国家品牌,不仅品牌主收益颇丰,连带央视晚间广告刊例节节攀高。(“电视剧鹰眼”《5大看点、3大趋势,最强解读2017年电视广告市场》)
虽然“即看即买”以及T2O是电视台近年来尝试的创新战略方向之一,以期将电视和电商相结合,实现从内容到广告到购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但事实上,这并不成功。最理想化的一个解决方案是,消费者从电视的第一屏上看到商品信息后,从第二屏设备上可以直接连接上,进行购买选择。而植入式广告是在第一屏上不错的展示手段,将配售变成销售。
(“媒介360”《2020电视生存模式猜想:渠道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写字的人获得了空前的挣钱机会。从事写作的人,数量比过去要大得多,仅仅是微信公号,就超过了2000万。写字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从来没有这么巨大过。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景观,写字不再神圣(过去变成铅字,本身就意味着成功),也不再神秘,而成为最普通的“生产”。很多人瞧不起咪蒙,但是一个写字的人,突然像咪蒙那样获得庞大的读者,并从读者那里取款,简直比彩票中500万的概率还要低。(“今日话题”《变现,变现,连韩寒都失败了,写字的人还能发财吗》)
有次,我和马云争论,我说这个人不能做副总裁。他说,你让他做的话,做着做着他就会像副总裁了。在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求全责备,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信息迭代太快了,所以要不断试错,不存在规划。互联网在变化之下的人才策略,那就是敢于去试错。但前提是,用人之长,限人之短。(“HR私董会”《邓康明:复盘在阿里做人力资源的心得》)
传统媒体中的“好师傅”多是有过多年的“板凳”经验、实践经验,积累深厚,面临的问题是转型发展;而新兴媒体中的“好师傅”探索、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的压力更大,经验积累尚在进行当中。相同的是,在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和创新方法等方面都有同样的遭遇。与此同时,以前的经验、做法现在可能行不通,以前行不通的也许现在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京原路8号”《今天的媒体行业,好师傅怎样带出好徒弟?》)
中国当代最可怕的媒体病,正在于“杀死老记者”。这个趋势,近十年来愈发明显。记者行业,逐渐变成“吃青春饭”的行业。如果某记者“奔四”了还在一线,就会被视为怪异,视为无能,本人也深以为耻。甚至根本不用等到四十,众多媒体人从业七八年后,就纷纷淡出,转行。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杀死老记者”,是中国当代最可怕的媒体病》)
今日头条明年的广告收入目标为500亿,这相当于五大卫视之和!快速扩大的应用矩阵和来自投资方的投资回报期望,让今日头条在几年之间不断地提升广告营收目标。2016年为60亿元,2017年150亿元,2018年预计在300-500亿元,2020年信息流广告的营收目标是100亿美元。现在看来,电视台的竞争对手甚至不再是视频网站,而是今日头条!日益壮大的手机APP矩阵市场,这是一个复联部队,电视台将无力招架。(“新剧观察”《震惊!今日头条广告都要500亿了,这相当于五大卫视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