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节目元素法分析文化情感类节目
——以《阅读阅美》为例
2018-01-16陆小青
陆小青
20世纪50年代,施拉姆在研究受众选择大众传播节目决定性因素的时候提出了“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程度,公式中“报偿的保证”是指受众通过传播内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而“费力程度”是指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受众理解和接受的难易程度。[1]电视节目内容满足程度越高,费力程度越低,则或然率就越大,受众就越容易选择。过去文化类节目一直都带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标签,观众接受度低、收视遇冷是普遍现象,也很难达到文化传播、价值引领以及教育功能的作用,因而谨慎触碰文化类节目成为业界共识。
江苏卫视《阅读阅美》作为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其策划遵循“信息选择或然率”的传播规律,在节目设计上采用“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的模式,一方面,人物访谈的方式讲述了一段段丰富曲折的人生体验,增强了节目的故事性,不仅降低了观众选择的困难和成本,还满足了观众的情感与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朗诵的方式将文字转变为声音,将阅读转化为视觉呈现,全方面地提高了文字的视听体验,满足了观众的知识与文化需求。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就是合理地挑选和运用各种节目元素,这里的元素是指用以制作电视节目的各种素材和手段。[2]笔者根据《阅读阅美》的节目性质和特征,将节目元素分为人物元素、情境元素、情感元素、文化元素。
表1 《阅读阅美》中所朗诵的美文作者代表
一、人物元素——核心的参与者
(一)普通而不平凡的作者
节目中所朗诵的美文其作者全部为素人,即不同于舞台与灯光下的明星,而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从年龄来看,范围宽泛,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初中生;从职业来看,领域各异,有都市白领,也有乡村医生,这些普通人所塑造的形象千差万别,但都具有代表性,展现出不同的风采面貌和人生经历。(见表1)例如,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初中生、背井离乡去上大学的大学生,这几乎是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人生阶段,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即使是在大凉山待了16年的乡村医生、高龄参加国际田径比赛的老人,他们的形象仍然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这些普通而不平凡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
现在多数综艺节目以明星嘉宾为卖点,《阅读阅美》虽然也会邀请明星嘉宾作为推荐人,但另辟蹊径,更注重将普通人作为节目的核心。节目组在选择作者时坚持以人物经历的真实性作为第一原则,鼓励他们真实地展现自我,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才能更加接近观众。
(二)共情而克制的推荐人
节目中的推荐人即为美文的朗诵者,他们不仅以成熟的朗读技巧、出色的台词功底将文章朗诵出来,更重要的是以强大的共情能力努力贴近作者的心,将其情感饱满地表达出来,直击观众的心灵。例如第一期的推荐人翟天临与被困雪山的作者有着相似的经历,生与死之间挣扎的恐惧与亲情的触动被演绎得真挚动人。这种情感又是十分克制的,推荐人不擅自给自己加戏,而把关注点都集中在作者身上。第二期的推荐人王姬在朗读时眼含泪光,身为人母的她对姜淑梅奶奶坐月子的经历有着深深的体会,却没有侃侃而谈,而是十分克制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更多表达对老人家的敬佩之情。在美文朗诵过程中,推荐人以文章为中介,以阅读为传达,恰如其分的表达与作者之间达成了一种高度的契合,也更易为观众所接受。
(三)倾听与引导的主持人与嘉宾
在人物访谈环节,主持人是很关键的角色,主持人李响没有喧宾夺主,在作者娓娓道来人生故事时,不随意打断与插话,在访谈中处于一个倾听者的位置。他在大方向上控制话题的走向与整体的谈话氛围,在细节上注意言行以及与被访谈者的互动,例如在对初二小女生张咏言进行访谈时,整体就是十分轻松欢快的气氛,还会偶尔地调侃与自我调侃,但在与老兵尹吉先交流时就会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言语中也满是尊敬与崇敬。
倾听嘉宾马薇薇、曹景行、郦波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引导者,马薇薇以自身的体验设身处地贴近作者,在感情上引导作者和观众,曹景行、郦波则擅长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将话题进行升华,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第二期作者刘娜讲述初上大学时想要离父母越远越好以及成长之后需要靠近父母,马薇薇提到父亲在生重病时自己也有着一夜成长的感受,讲到动情之处感染了在座的人。“我倒是觉得离开家庭是成长的开始”“当父母步入了晚年,你有没有可能扛起这样一个责任,让父母安度晚年”,曹景行的一番话语,对逃离与回归、成长和家庭责任做出了阐释。
二、情境元素——感染力的营造
与户外真人秀节目不同,对于室内节目来说,演播厅的舞台也是节目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演播室布局、灯光、舞美的独特性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阅读阅美》舞台中央圆形的朗诵舞台与环形的访谈舞台构成基本的舞台布置,简单大方;朗诵时,灯光以蓝、紫色为主色调,渲染动人的情感,舞台的背景屏幕会配合文字内容出现相应的场景画面,例如翟天临朗读讲述登山情境的《死前九秒》就出现重峦叠嶂的山峰,叶蓓朗读对未来怀着期许的小女孩的《愿你》,背景里出现一直行走着的小女孩,杨明娜在读《油烟情书》时背景满是粉色爱心,节目播出的画面还会辅以精心排版的文字,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文章,而在访谈时,灯光以红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亲切温暖的氛围。
音乐的烘托也是强化情境的手段之一,节目中背景音乐会根据朗读的内容和情绪做出调整,例如在读到《带你去看更好的世界》作者身体遭遇排斥反应心情沮丧沉重时,音乐低缓哀伤;作者恢复健康重拾希望时,则变为了轻快明朗的乐调。一系列视听语言的运用强化了现场情境,使得现场更具感染力。后期的音乐剪辑也颇为用心,例如在访谈环节作者吴 谈到身体已经度过困难期甚至可以参加运动会,此时背景音乐配上与内容相映衬的《明天会放晴吗》,强化了观众的感受。
三、情感元素——真情实感的呈现
情感是最具感染力的节目元素,可以拉近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作为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阅读阅美》关注对情感的挖掘,从个人情感层面而言,节目中或有亲情的眷恋、爱情的甜蜜,或有成长的期待、衰老的从容,或有面对生的渴望、死的恐惧等;从社会情感层面而言,有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关爱动物与大自然等,这些积极的情感因素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每期节目都有三篇美文,每篇美文背后都有不同主题的真实故事,美文朗读的过程中,观众对美文的作者及其故事有了感性的认识。再通过进一步访谈,深入了解故事中蕴含的动人心弦的情感,作者与主持人和倾听嘉宾的交流沟通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其间,常常穿插拍摄作者及其故事的画面,为人物情感作铺垫和升华,但节目组并不刻意扩大渲染,而是呈现作者自然的状态和形象,温情而不滥情的故事满足了观众的情感与心理需求。
《阅读阅美》的摄影镜头也注重对人物情感的捕捉,在节目中表现为以特写和近景的固定镜头为主,因为近景和特写更易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心理。镜头记录朗读者动情朗读、作者真情流露、主持人和嘉宾认真倾听的瞬间,关注他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音语调等各方面的细节,真实的反应直接触动观众,使得观众易于接受其表现的情感。
四、文化元素——隐形的课堂
《阅读阅美》中的文化元素是隐藏其中并贯穿始终的,节目开篇就表明旨在时代滚滚车轮卷起的尘埃中找寻珍珠般珍贵的文字。当下,“为什么中国人不爱阅读”这一问题受到不断重视,除了关注人们阅读数量的增长,阅读质量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新媒体时代阅读量10万+的文章不断出现,一些自媒体凭借夸张标题、哗众取宠的内容占据了朋友圈的头条,节目中朗诵的美文虽然不是出自大家之笔,没有华丽的文笔,但朴实真挚的文字直击人心且门槛较低,让普通人也可以体会文字的魅力,比没有营养的爆款文章更有意义。
嘉宾们在倾听时也会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做出点评,从文字角度分析文章,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内容与情感。例如在第二期节目中,马薇薇评论《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化用朱自清的《背影》,《愿你》的文字充满辩证与反思,曹景行认为《坐月子》一文中的“晚上生孩”等细节十分动人,展现出当年劳动女性的品德。每次访谈结束后的总结词,拓展文章的深度,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节目中所有的环节都是生动的文化传播过程,立体地展示着文学的力量,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注释:
[1]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尹鸿.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