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为鄂尔多斯点赞

2018-01-16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沙漠

文 本刊记者 耿国彪

大会现场

9月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落幕,来自196个公约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上千人,与鄂尔多斯依依惜别。

在过去的十多天里,作为东道主的鄂尔多斯,会场安排井然有序、志愿者服务热情周到、工作人员训练有素,赢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中国首次承办联合国级别的环境类会议,在地级市鄂尔多斯举办。面对这样的大场面,鄂尔多斯没有慌张,表现得十分淡定、专业和娴熟,大会办出了国际化水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能力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实践。近年来,鄂尔多斯一次又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就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这里先后承办了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鄂尔多斯国际民族文化产业博览会。

经历过风雨,得到过历练,今天的鄂尔多斯已经和过去不能同日而语。她已从青涩、土气、胆怯,出落得日渐丰满、时尚、自信,并变得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颜值”惊艳世界

第一次来鄂尔多斯的人,可能会惊讶:这哪里是西部偏远落后地区,而是一座功能完备的现代城市:简约而不单调、素雅而不平庸、明快而不花哨、个性而不突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城市建设,都是具有超前思维的大手笔。其中康巴什新区绿化率占了接近百分之五十,规划建设了全世界最大的中央广场。随着当地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鄂尔多斯变得越来越有品位。

她的“颜值”最炫的色彩就是绿。曾经的“沙窝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名副其实。截至2016年底,全市森林资源面积达到了348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综合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26.7%和70%左右,较2000年分别提高14.54个和约40个百分点。

鄂尔多斯的“国际范儿”并非徒有其表,最吸引人的是她内在的魅力。

美丽的湿地

“内涵”征服世界

有文化的鄂尔多斯,令越来越多人神往。鄂尔多斯文化灿烂,源远流长。从举世闻名的“河套人”算起,已有七万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是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最早活动的历史舞台。随着鄂尔多斯的知名度提高,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看一场世界稀有、不可复制的《鄂尔多斯婚礼》,这可是保存了十三世纪以来蒙古族最完整的民俗礼仪。

有实力的鄂尔多斯,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鄂尔多斯从贫穷走向辉煌,她时刻“居安思危”,要求自己头脑清醒、用思路决定出路。在谋划一轮又一轮的发展中,不断解放思想,确立“面向世界、参与竞争、扩大影响、促进发展”的国际理念,客观地审视自己,从世界发展轨迹中把握方向。也正因如此,不仅让鄂尔多斯的羊绒衫温暖全世界,也正在使鄂尔多斯的煤化工、装备制造业享誉全世界,使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开放度和外向度实现质的提升和飞跃。

有温度的鄂尔多斯。国内城市与国际先进城市的主要差距体现在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上。鄂尔多斯围绕“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争取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经济增长同速、同步,力求使每个鄂尔多斯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具尊严。面向未来,鄂尔多斯必将还要给当地百姓提供覆盖面更广、体系更完善、功能更齐全的服务,同时以更优质的条件,吸引各方面人才汇集鄂尔多斯,让建设鄂尔多斯的热情更燃。

有品格的鄂尔多斯人。人的精气神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支柱,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鄂尔多斯的“国际范儿”,与鄂尔多斯一代代人的拼搏努力是分不开的。今天,过过苦日子也有过好日子的鄂尔多斯人,有了集体品格:开放包容、诚信友善、不屈不挠、拼搏创新、艰苦奋斗、不断进取。这些品格逐渐成为鄂尔多斯人的精神符号,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更引领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沙漠文化令人陶醉

治沙故事:“死亡之海”变“沙漠绿洲”

国家林业局的最新统计显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治理,我国荒漠化防治实现整体逆转。

就在9月10号上午,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的240多位外方代表,走进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进行参观考察。对于沙漠上铺展开来的层层绿色和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代表们感到非常惊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谁能想到,让各国代表交口称赞的库布其沙漠,在治理之前,曾经是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因其恶劣的自然条件,曾被称为“死亡之海”。近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当地的亿利资源集团通过“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生态持续化改善”的“四轮驱动”战略,坚持不懈治理沙漠。

900多万亩,相当于把沙漠的三分之一变为绿洲。库布其沙漠治理是我国防沙治沙的缩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荒漠化土地面积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3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初步遏制了荒漠化扩展态势。

随着治理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提前完成联合国公约确定的2030年沙化土地零增长的目标。

浩瀚的库布其沙漠海海漫漫撒落在鄂尔多斯北部,与黄河的几字湾相搭。想来,蒙古语“库布其”汉译“弓上的弦”,也许就有此意。库布其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流动沙丘约占61%,沙丘高10—60米……看得出,自然条件恶劣,于是,身处其中的鄂尔多斯人几十年都在与库布其“斗”,其中的苦恼欣慰、成败得失,可谓百味杂陈,诉说不尽,但多少年来,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对改变落后、憧憬未来的孜孜以求。

前不久,记者前往达拉特旗采访,了解了他们发展沙产业的缘起及实践,就深深体味到那些情怀的浓烈。

今年已84岁的孙五十四说起当年种树办林场,依然是热血沸腾。他是1964年时原王爱召乡园子圪卜村村办林场的第一任场长,“南北三十里,东西三十里”,这是个让他引以为豪的数字,也是村办林场最辉煌时的规模,当年种树靠的是“人力”,靠的是意志,半夜老婆娃娃相跟上,背上二三十斤的树苗和工具去几十里外的明沙梁栽树,吃是在沙窝里嚼干粮,住是沙窝里搭帐篷,山洪把帐篷“推走”的事都发生过。几十年中,孙五十四和库布其来来回回的纠缠争斗一刻都没有停歇,进退之间,失败成功的感悟让他们成熟,也让他们睿智。这中间最值得骄傲的是:面对困难,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坚持下来了。时至今日,园子圪卜村的村办林场经过改制,依然“健在”,像一面精神旗帜感召着人们。

如果说,与库布其沙漠“斗”是一代人与自然抗争的真实写照,而相对于“斗”,可能人们会对“顺”有一丝不屑,其实这也是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达到的另一种境界。这种“顺”,有对生活的感悟、态度,也有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比如对沙漠的理解,不再只是单纯的“人进沙退”的治理,而会想到在与沙漠“共同生存”中“互利共赢”。比如说,AAAAA景区响沙湾,这里的沙子会“唱歌”,人们若只是一味以“消灭”的态度面对,那无疑是不可理喻的。包容共荣,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发沙产业,这些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发展项目及探索方向,已经在达拉特人的规划之内,已经有了初具成效的实验成果,并且发展势头良好。在与库布其沙漠和谐共处的过程中,达拉特人不再把它当成斗争的对象,而是作为了共赢的朋友。

2016年初,达拉特旗提出了建设库布其沙漠经济先导区的思路。这一思路,当然强调生态建设,而与之并进的,是发展沙漠经济,特别是“先进技术光伏发电基地”和“沙漠生态旅游度假产业”两大板块引人注目。其中,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主要通过“林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旅游”等模式,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沙漠特色旅游、沙漠农林产业、沙漠生态治理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光伏+农林”,可以使大量沙漠荒地得以高效利用,可利用光伏板下方和占地间的空隙,穿插种植沙生经济植物,如优质牧草沙打旺、紫花苜蓿及矮化密植红枣等,达到“林光互补”的目的。目前,围绕“光伏+旅游”模式进行了前期规划设计。

“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达拉特人已告别了与库布其沙漠为敌的争斗阶段,正在稳稳地走向“人沙和谐”的生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行动,顺势而为开展生态建设,探索发展沙产业、沙漠经济,由此实现“绿富共赢”。

恩格贝的沙漠植被绿化面积已达到70%;东达集团投资29亿元开发沙柳种植带动周边,獭兔产业已成规模;银肯塔拉依托3000亩沙漠绿洲已控制沙漠4万亩;达拉特旗乡村旅游吃生态饭、挣绿色钱……这些事实,饱蘸了智慧与努力,时间的车轮在走,达拉特人对美好未来的追寻仍在继续。

文化滋养“现代名城”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召开期间,鄂尔多斯治沙经验成为联合国高度称赞、多次推荐的“中国经验”,鄂尔多斯的城市建设引发了外国嘉宾连连称赞、驻足拍摄,鄂尔多斯“现代名城”的形象也大放异彩、闪耀世界。

9月的鄂尔多斯,注定精彩非凡。

对于一个地区和城市而言,文化层次的竞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文化生机的旺盛与否不仅反映着一个地域的经济合力和城市精神,同时也关系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竞争力。

一城载文明,万众怀爱心。鄂尔多斯这座现代名城能收获如此频繁的点赞,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近年来的文化发展密不可分。2016年,鄂尔多斯市生产总值达到4417.9亿元,在全国地级市排名列第35位,超过许多省会城市。以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及旅游服务业为主题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增长7.5%。

美丽的鄂尔多斯鲜花盛开

鄂尔多斯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7万年前,“河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萨拉乌苏文化”。鄂尔多斯文化底蕴深厚,是蒙古族传统文化、风俗和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三大史诗中《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两部诞生于此。近现代以来,大量晋陕汉人迁入鄂尔多斯地区,与这里的蒙古族群众一起生活劳作,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鄂尔多斯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交流融合,形成了“西口文化”。

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和民俗,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鲜活而生动地呈现,精心保护无疑是最为首要且迫切的问题。鄂尔多斯向来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据了解,鄂尔多斯目前已具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家,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家,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家;全市已有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为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漫瀚调、鄂尔多斯古如歌、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察干苏力德祭,75个项目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鄂尔多斯蒙古族传说故事、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饰及制作工艺等,135个项目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火节、达拉特烫画技艺等。

曾有人说到:“鄂尔多斯新娘真是太幸福了,连婚礼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有一套独特而严格的程序,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仪式程序和内容,浓郁的生活气息,热烈的歌舞形式,隆重的场面,表达了这个部落勤劳、勇敢、智慧的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粗狂、豪爽、善良、好客的性格,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文化品味。

在这座充满古韵的城市中,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也呈现生机勃勃之景。

生活在鄂尔多斯的市民杨巧秀说,我们这里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家里的老人孩子很喜欢,每过几天就要出去一次。

以大型活动为基础,鄂尔多斯集中组织创办了一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活动颁奖典礼、诗歌那达慕、草原国际舞蹈嘉年华、五彩创意生活周等60多项品牌文化活动,配合举办了首届鄂尔多斯国际创意文化大会高峰论坛、首届鄂尔多斯文博会、全市文化旅游业研讨会等一系列重大展会活动,促进了地区转型创新发展。

据了解,2016年鄂尔多斯全年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70多项,各旗区也开展了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康巴什“国际创意灯光节”、东胜区“九成宫音乐节”、伊旗“第二届鄂尔多斯文化体育旅游周”、达旗“首届银肯塔拉沙漠国际露营大会暨银肯塔拉响沙旅游文化节”、鄂托克前旗“马兰花节”、准格尔旗乡村文化旅游节,鄂托克旗那达慕大会、杭锦旗“杭锦文化日”,仅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康巴什区三个核心区2017年上半年政府购买的文化旅游活动有80多项,在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有效提升了居民文化消费活力。

继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之后,2016年6月23日,鄂尔多斯市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试点城市。

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召开期间,“鄂尔多斯文化惠民微信平台”上线暨文化消费季启动仪式在康巴什新区举行。据了解,该项目是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主要活动之一,通过挖掘群众文化消费潜力,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开拓文化消费领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鄂尔多斯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曾涵表示,文化消费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该活动要在全市营造浓厚的文化消费氛围,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从而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畅享文化,品味生活。鄂尔多斯的文化不仅养眼,还滋养了市民的心。文化企业不仅贡献了经济增长量,更增添了社会正能量。鄂尔多斯这座现代名城也因文化的滋养愈发闪耀。

猜你喜欢

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沙漠
鄂尔多斯的婚礼 曾征 丙烯 150cm x 165cm 2020年
地理盲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关于鄂尔多斯蒙古“唐古特”的学术座谈
穿越沙漠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野生蒙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