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控乙烯代谢保护淹水后CO2升高环境中的棉株
2018-01-16杨子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0
中国棉花 2018年12期
杨子山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0)
土壤渍涝和随后棉花组织释放的乙烯已经证实与棉铃脱落相关。本研究在温室调查了9 d渍涝和增加 CO2(eCO2处理,CO2含量为 0.07%)对有绒品种“Empire”和无绒品种“5B”的影响。在渍涝等极端环境中,棉花可以通过减弱乙烯代谢来适应。棉花培养条件:昼夜温度分别为28℃、20℃,相对湿度50%~70%,使用自然光,光暗时间(光周期)分别为14 h、10 h。在生殖生长早期,分别进行渍涝和eCO2处理。通过在渍涝1 d前喷施0.083%的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抑制乙烯合成。虽然渍涝显著增加了2个基因型棉花的乙烯释放量,但是仅“Empire”的蕾花铃数量显著减少。AVG可持续减少渍涝引起的蕾花铃脱落,尤其是“Empire”。尽管渍涝引起乙烯合成量的增加,但其对品种“5B”的损害有限。这暗示其可通过阻遏乙烯代谢减少棉花蕾花铃脱落。增加CO2能提高2种棉花的蕾花铃量,且对“5B”的效果优于“Empire”。因此,“5B”比“Empire”的结铃更多,额外增加了“库”(已形成的和新结的铃),从而提升了其对CO2含量升高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