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思考
2018-01-16李继军
李继军,梁 卫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 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当前玉米种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品种审定制度科学重构和审定标准的优化,品种入市通道敞开。另一方面,种企既要面对国际种业巨头的竞争,同时又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还有制售假劣种子游击队的攻击。
种子企业要认清种业发展趋势,在利用好国家政策的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加强科企合作,借力资本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1 2017年我国种业发展回顾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一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
回顾2017年中国种业的发展,在行业变革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1.1 品种井喷
2017年国审玉米品种和水稻品种总数超过350个,是之前年均通过审定品种数量的数倍,加上省审、绿色通道、联合试验体以及引种备案等方式准许进入市场的品种,行业人预测每年市场上的品种至少2000个。以玉米审定品种为例,国审品种55个,绿色通道121个,各省审定品种758个,合计934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入市。
1.2 转基因修法
2017年6月14日,农业部发布2017年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清单,此次批准的16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中,涉及到的转基因生物为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用途皆为“加工原料”。获得证书的公司有孟山都、拜耳、陶氏益农、先锋国际、先正达,证书有效期都为3年,从2017年6月12日至2020年6月12日。
2017年10月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2条内容被删去,5条内容被修改。
2017年11月农业部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
至于何时放开中国玉米转基因市场,仍没有确切时间表,行业人在等待中储备力量。
1.3 主要农作物审定标准调整
产量仍是品种审定的重要标准,但不再是品种审定的唯一标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的新要求下,《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改变了过去以产量为核心的品种评判标准,将品种分为高产稳产品种、绿色优质品种、特殊类型品种三个类型。
以玉米品种为例,具备抗性强、优质率高、轻简化栽培、适宜籽粒直收的品种,将是今后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品种。
1.4 中国种业登上国际舞台
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对全球第一大农药公司、第三大种子农化高科技公司瑞士先正达(Syngenta)430亿美元的收购已完成交割。
另外一家种业巨头隆平高科进入世界种业前十,位于第9名;并于2017年10月正式公告,以4亿美元与中信农业基金等共同投资收购陶氏在巴西的特定玉米种子业务。
中国化工和隆平高科的海外并购,代表着中国种业航母已经形成,并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全球种业格局将发生重要变化,中国是重要力量。
1.5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元年
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正式开始实施。截至11月29日,全年共公布四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名单,共有958个品种上榜。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后,企业能够以“登记品种”名义作宣传,有利于品种的销售推广。同时,也有利于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市场上“一品多名”的现象也将得以根除。
1.6 黄淮海遭遇高温热害
2017年全国饱受高温热害袭击。5月17-19日,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出现2017年首次高温过程,为1961年以来出现最早。7月上中旬,北方地区再受高温袭击。7月10日,35℃以上高温影响面积达215.7万km2,40℃以上面积49.5万km2。7月中下旬,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浙江、江苏、安徽、重庆、陕西、湖北、湖南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40℃。持续高温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玉米、水稻大面积结实率降低,减产严重。
1.7 长江中下游经历阴雨倒伏
2017年我国西南、西北不仅秋雨开始早,而且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强度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偏多70%,为1984年来最大值。秋雨频繁导致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7省(市)遭受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水稻大面积倒伏,农作物受灾面积48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21亿元。
1.8 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8月农业部长韩长赋表示,当前农业的突出问题是品种结构不平衡,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供求缺口逐年扩大、进口不断增加。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保”,即保口粮、保谷物;“一减”,即减非优势区玉米;“一增”,即恢复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一稳”,即稳定棉油糖自给水平。
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下降明显,大豆、花生等种植面积则明显上升。
1.9 种企业绩不容乐观
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比2015年下降333.33万hm2以上,用种量减少1亿kg以上,市值减少25亿元以上,这给玉米种企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对90家代表性主营玉米种子企业的分析,种子销售利润从2015年的15.71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8.41亿元,降幅46.5%。
2017年上半年形势更加严峻,21家玉米种子上市公司中66%的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行业有代表性的30家大中型玉米种子企业65%的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1.1 0 品种权保护纠纷增多
因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而引发的纠纷有增多趋势,安徽江淮园艺股份有限公司起诉安徽君豪种业有限公司对江淮园艺的西瓜品种“美丰”构成侵权胜诉;北京华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起诉北京丰桥国际种子有限公司对其三个娃娃菜品种造成侵权胜诉;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九鼎九盛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农大372玉米品种权争夺中,后者胜诉。
随着品种登记制度的开启,国家对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决心越来越大。同时,频发的品种权争夺案不断为行业敲响警钟,企业必须要重视起来并做好新品种权保护工作。
2 2018年中国种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7年,中国种业经历了“品种井喷”、“减玉增豆”、“玉米价格下行”、“企业兼并重组”,不少种子企业感到寒气逼人。
2018年,种子企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种植面积调整是否到位?科研育种该如何投入?品种发展趋势如何?粮食价格是涨是跌?
2.1 育种投入更加理性
育种投入要量力而行,要充分考虑资金实力与盈利能力相匹配。科研基地、科研设施、科研队伍、测试网点等都需要持续的投入。
2016年,种子销售前50强企业科研投入13.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6.25%,其中前10强科研投入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7.5%,较行业总体水平高出2.3%,较2013年提高了3.5%;隆平高科、大北农、中种集团、垦丰种业等企业每年科研投入均是亿元规模。
作者认为,企业经过几年育种领域探索,研发投入将会更加理性:一批民营科研机构降低投入或关停;大学科研单位在商业化育种的投入降低;全行业研发投入出现徘徊。
2.2 育种队伍大浪淘沙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在适用了短短2年后重新修订,提高抗性要求,放宽产量要求,鼓励优质等等,引领育种家调整育种目标。以品种种性安全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了过去以产量为核心的品种评判标准,将品种分为高产稳产品种、绿色优质品种、特殊类型品种三个类型,标志着品种审定向分类管理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品种数量井喷,品种价值下降,以往的天价品种几乎销声匿迹。育种家特别是高校、科研院所的育种家饱受挫伤,相当一部分人忍痛退出作物育种领域。育种队伍萎缩。企业的育种队伍参差不齐、青黄不接,多数公司育种团队是新兵多、老将少。
作物育种将会出现一段时期的低谷,完成这一轮洗牌后,中国种业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对品种的追求将由数量转向质量。
2.3 品种生存年限缩短
随着生物技术的应用,分子育种手段将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更新换代,一个品种连续多年占据主流市场的可能性逐渐降低。
品种审定制度改革,品种审定周期缩短,入市数量爆发式增长。大多数品种转让困难,转让价格大幅下降。甚至只审定不开发的品种大量存在,品种更新速度加快。
2.4 区域优势品种将成为发展趋势
我国气候特点和天气条件多样性决定了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
品种数量多了,玉米种植面积在调减,“马太效应”对农作物品种同样适用。
在同质化严重、创新型苗头大品种鲜见的时期,区域性、创新性、高密度、宜机收、抗性强、品质优、专属性品种将成为发展趋势。
2.5 转基因品种暗流涌动
国家禁止未批准作物转基因种植,但转基因相关法律法规在修改,是否意味着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风向要变?
规范性的企业遵纪守法,没有向市场供应转基因的玉米种子;而有些企业逆风而动,暗地里进行转基因玉米的制种和销售。
转基因玉米,有可能导致种业的再次洗牌。
2.6 籽粒直收玉米品种加速推进
矮早密、宜机收已成为我国玉米界普遍接受并付诸实践的育种创新方向,已经成为全国大多数科技人员的共识,更成为玉米种业的共识。从东华北到黄淮海,都有多个玉米品种初步具备了籽粒直收的条件。
2016年、2017年农业部分别公布了全国首批和第二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预示着包括玉米在内的主要农作全程机械化进入关键阶段。
预计随着配套设备的改进、育种技术的提高、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玉米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通,未来2~3年玉米籽粒机收的面积将点面推开,进度将加速。
2.7 价格触底反弹,玉米种植面积有望触底
2016年4月,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2016年、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分别调减了约333.33万hm2、200万hm2。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3586.67万hm2,预计总产2.13亿t,玉米供求基本平衡。
近期,玉米价格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优质玉米甚至出现了难见的供不应求局面。玉米种植面积在2018年将有望触底反弹。
2.8 粮食价格两极分化,优质优价成趋势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农业按照“稳粮、优经、扩饲”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
粮食作物中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三是黑点。在萼洼和梗洼的黑点是套袋前3次药没喷好引起的,而出现在果面上的大黑(灰)斑,则是痘斑病的病斑,与钙有关。
11月国家粮食局和财政部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生产由“多产粮”向“产好粮”转变,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助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优质小麦、玉米供不应求将成为趋势,优质粮将能卖个好价格。
3 对我国种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种业近几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同时,与世界种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家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我国种业发展,应对目前世界种业正在发生的剧变。
3.1 进一步推动种企兼并重组
世界种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快速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拜耳和孟山都、陶氏和杜邦、中国化工和先正达的并购,使世界种业的CR5(种子市场份额集中度)达到了惊人的70%以上。
虽然我国种子企业由2000年的8700多家降到了2016年的3200多家,但数量仍然太多,中国种业要利用3~5年的时间,使种子企业的数量降到2000家以内。
行业内大型企业间的重组、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间重组、沿产业链融合重组是未来企业间重组的重点方向。
3.2 进一步推动科企合作
从国际种业发展趋势看,企业必将是商业化育种主体,但目前国内企业在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育种人才、研发投入、企业制度等方面与大型跨国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是继续落实国办发“(2013)109号”文件,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种业创新能力。
二是破除体制和机制障碍,引导技术、人才、资源向企业流动,提高种企的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典型宣传,支持科企合作,起到示范作用。四是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科企合作。
3.3 支持有创新能力的种企发展
支持在科企合作、品种选育、营销推广、产业链融合等方面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发展。
一是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在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设立重大科技项目;共享科技资源;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财政支持力度。
三是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双向选择是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科技人员入企,研发技术、开发产品;直接创办企业,促进科技创业。
四是资本运作要创新,吸取教训。
2011年国务院8号文件后,中国种业蓬勃发展,种业被确定为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
资本对种业投入趋之如骛,一批企业引入了战略、风险、财务投资者,国有、民营、外资、混合制等多方投资者进入种业,种业基础条件建设大幅加强,资产快速庞大。
企业间效仿吸引投资行为成为共性,几年来推动了种业发展。但由于缺乏理性、长远战略缺失、行业资本运作专家缺位,也导致了很多企业战略性失误。主要是业绩对赌和股权回购条款把控失误,使一批企业出现空前困境,甚至股权、控制权纷争,一些企业陷入困境。这种局面还将持续数年。
与此相反,一批有国有背景的投资公司所投资的种业企业发展良好,如中信、现代种业基金、中农发、中种、顺鑫、中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少有对赌或适当业绩承诺,罕有回购条款。
建议政府或行业协会多搭建平台,实现企业、资本直接对接,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以企业中长期发展为目标,慎用对赌回购条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5 创立种业发展专项基金
由中央财政资金出资成立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推动了种业企业的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和机制创新。包括:参与隆平高科、农发种业等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助推上市公司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投资参股江苏红旗种业和河南秋乐种业,推动两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分别支持山东鲁研、广东金稻、川单种业、安徽华诚等种业企业实现战略重组。
部分省份也设立了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搭建种业基金平台,使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发挥聚集效应,支持本省种子企业的发展,如山东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安徽省种业发展基金等。
设立种业发展专项基金是发展方向。通过专业的股权投资机构和种业知名企业(专家)联合成立种业发展专项基金,利用社会资本,参股或控股种企,扶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政府在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4 对我国种子企业发展的建议
4.1 做好企业优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种子企业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站稳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科研优势:企业在科研队伍建设、种质资源和科企合作方面有广泛的资源。
二是成本优势:通过经销网络、生产基地建立联盟,降低营销成本。
三是服务优势:以细致周到人性化的服务,提供全程服务。四是资金优势:通过低成本融资,建立资金优势。五是规模优势:通过并购,组建企业集团,建立规模优势。
4.2 做好品种定位,打造区域强势品种
品种审定制度改革和审定标准的修订,入市品种数量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以往一个品种在多省成为主导品种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区域强势品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是明确品种方向,适应特定区域的种植及栽培模式。
二是做好测试和示范,精准定位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
三是减少盲目开发,品种开发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思路、有方法。
四是不断进行品种升级换代,内创外联,在品种上寻求创新和升级。
4.3 做好企业发展规划,冷静不冲动
《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
企业发展要谋定而后动,通过对未来发展状况的分析,明确企业经营目标,精细计算投入和产出,描述任务和行动,控制方向和监督过程。
一是认识企业的优劣势,抓住发展机遇。根据行业趋势、政策走向、市场环境、竞争环境、企业资源等进行SWOT分析(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态势分析),做好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是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制定拟采取的发展策略与计划,预算及控制。
三是执行保障要健全。针对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业务流程、理顺责权利。
四是思想统一。计划要层层分解、强化过程管理、责任到人、日清月控、评估优化。
4.4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产业链优势
种企之间的竞争看似是品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企业应上下游环节联合起来协同创新,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一是运营一体化。整合科研育种、制种、生产加工、市场分销等企业运营的各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二是加强沟通与培训。通过培训,统一思想、统一方法、统一行动。实施过程中注意沟通,强化运作的流畅性。
三是共同投入,共享利益。改变企业单向的投入方式,与经销商共同投入,共同运作市场,共享经营收益。
4.5 重视服务体系建设,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在品种数量井喷、品种特点趋同、供给侧结构调整、投入收益下降的背景下,为种植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将成为种业决胜的关键环节。
除了做好示范和观摩,为种植户提供农技、农技服务甚至购销服务将成为可能。
一是坚持服务理念,树立全员服务意识。
二是做好服务内容,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栽培技术、收获、卖粮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在服务的同时,做好数据信息收集,通过分析和调整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四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从种到收到卖的全程服务体系。
4.6 借力资本市场,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利用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自身发展提供资金,为提质转型提供条件。
一是推进企业挂牌上市。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的资金,这是目前融资成本最低的方式。
二是利用债券市场。通过申请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产品进行融资。
三是利用风险投资市场。中小企业一般具有成长性好、风险系数高、资金需求量大的特性,这与风险资本“高风险、高收益、低流动性”的特征相吻合,因此风险资本和私募能够成为企业创业期和成长期的资金来源渠道。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种子企业既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获得快速发展,如隆平高科。也有可能成为资本的奴隶,乃至导致创始人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在借力资本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的防范。
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张世煌、林墨染、佟屏亚、刘石、刘定富等专家的观点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李继军.中国玉米种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预测[J].种业导刊,2017(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