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爪山林场森林经营方式思考
2018-01-16张荣洋
张荣洋
(湖北省京山县虎爪山林场 荆门 431800)
京山县虎爪山林场始建于1965年,属鄂中低山丘陵,平均海拔300 m,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壤以硅质岩、石英砂岩发育的山地黄棕壤和石灰岩发育的石灰土为主。这里既是惠亭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水源涵养地、京山西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土保持区,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杉木商品材主产区之一。但是,受林场体制弊端影响,旧的森林经营模式对森林多功能发挥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推进虎爪山林场森林经营方式由过去以生产木材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今后以生态修复、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的转变,是国有林场改革后对虎爪山林场新的功能定位提出的必然要求。
1 虎爪山林场森林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经营现状
虎爪山林场总经营面积0.40万hm2,森林覆盖率92%,活木总蓄积34万m3。境内以栎类等阔叶混交林为主的天然林面积0.19万hm2,占经营面积的48.8%;以杉木、马尾松等针叶纯林为主的人工林0.20万hm2,占总经营面积的51.2%(其中杉木林0.08万hm2,占经营面积的20.1%,马尾松0.03万hm2,占6.7%;以板栗、银杏、杜仲、楠竹为主的人工经济林0.02万hm2,占5.2%;以马褂木、泡桐为主的速生丰产林0.01万hm2,占1.3%;以樟树、桂花、杜英、樱花等园林绿化树种为主的人工林0.05万hm2,占11.8%;以对节白蜡、樟树、枫香等为主的阔叶林0.02万hm2,占6.1%)。林区内现有植物99科223属640多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9目46科91种,其中有国家和省级保护野生动植物果子狸、斑鸠及对节白蜡、红豆杉、刺楸等44种,特别是0.13万多公顷对节白蜡集中分布区,是世界上仅存的对节白蜡原生群落,被誉为该物种基因库。
在林场0.40万hm2经营面积内,又划定两级公益林0.26万hm2,其中国家一级公益林0.09万hm2,境内还有经营面积0.26万hm2的国家森林公园,有2015年成立的京山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西片区)面积0.19万hm2,有国家战略木材储备基地0.01万hm2,天保工程0.05万hm2。这些年来,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把这么多重点生态工程规划建设在虎爪山林场,这既是对虎爪山林场良好森林质量和重要生态地位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林场科学经营,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朝着更加稳定、健康、安全、功能完备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苛刻”要求。
1.2 过去经营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采伐方式不当。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养活人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以皆伐杉木为主的商业性采伐破坏了林相,牺牲了资源,特别是一些采伐迹地山高坡陡,造成了水土流失,且更新难度较大;二是中幼林抚育投入不足。突出的问题如,杉木中幼林抚育不到位,林分郁闭度大多在0.8以上,生长缓慢,部分甚至濒临死亡;三是人工纯林安全稳定性差。过去营造的人工林大多为纯林,密度较大,林分的安全稳定性较差,容易遭受病虫害和火灾侵袭;四是林相观赏性较差。林相改造工程尚未启动,森林的文化景观功能不明显;五是大径材培育重视不够。没有按照大径材培育的技术要求去调整林分结构,采伐木目标直径太小,木材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差。
2 虎爪山林场转变森林经营方式的必要性
2.1 提升森林质量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建设安全稳定、功能齐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显著标志。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要稳定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虎爪山林场森林资源虽然总体较好,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福建、湖南等森林质量较好的省份相比,无论从林分结构、年生长量、木材质量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2.2 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虎爪山林场建有省级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保护境内现有各类动植物、保护极小种群,维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师法自然,培育接近自然、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协调,例如食物链更加完整、稳定,才能持久维护系统生物多样性。
2.3 提升森林文化功能的需要
总的来看,虎爪山林场森林结构单一,层次单一、色彩单一,森林观赏效果较差,这与境内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地位极不相称。实施近自然多功能森林经营模式,培育大规格林木、多层次林分、多色彩林相,增加森林“看点”,丰富森林“看相”,提升森林文化功能,是不断丰富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正确路径。
2.4 确保森林安全稳定的需要
虎爪山林场承载着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天保工程林、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科技示范林等众多生态工程,是京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重要支撑和标志。确保林场生态系统稳定,责任重于泰山。
3 虎爪山林场森林经营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3.1 实施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工程
用2~3年时间,对林场0.03万hm2马尾松纯林进行第一次近自然化改造。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马尾松目标树75~105株/hm2,首先伐除最近干扰树,主林层郁闭度保持在0.6左右,次林层郁闭度保持在0.8左右。培育目标:保证马尾松采伐目标直径在35~50 cm,次林层主要树种栎类等最终顺利演变为顶级群落。
3.2 实施杉木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工程
虎爪山林场现有的0.08万hm2杉木林,是抚育“欠账”最多的林分,也是安全隐患最大的林分,目前处于质量选择阶段,实施近自然化改造迫在眉睫。通过目标树单株木作业法确定目标树、干扰树、生态目标树,逐步采伐干扰树,促进目标树恢复活力,将主林层郁闭度由现在的0.8~0.9降至0.6左右,促进天然更新。对更新树种达不到要求的林分,采取人工补植栎类、樟树、马褂木等阔叶树种,逐步将杉木纯林改造成树种结构合理、林分健康稳定、充满活力的针阔混交林。
3.3 实施栎类天然林大径材工程
把国家一级公益林范围以外的栎类天然林改造成战略储备林(大径材)基地,是进一步提高该林分综合效益的理想途径。确定栎类目标树,逐步伐除干扰树,保持主林层郁闭度在0.6~0.7之间,保留天然林内对节白蜡、枫香、拐枣等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将来采伐利用时,采伐木目标胸径定为45~60 cm,木材价值高,市场供不应求,预期效益可观。
3.4 实施旅游环线沿线林相改造工程
虎爪山林场处于荆京“四化同步”示范带上,市县党委政府就示范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旅游环线、官虎路、马鬃岭公路、瞭望哨公路、石板山公路沿线,因地制宜对现有林分实施近自然化林相改造,建设“彩色森林”工程。对郁闭度小于0.6的林分、疏林、残次林,进行必要整理后,开展补植补造,对沿线50 m范围内郁闭度大于0.6的林分,确定目标树,采伐干扰树,再进行补植。在选择补植树种时,依据土壤和周围树种环境,适当补植山茶花、紫薇、桂花、紫荆、枫香、三角枫、红枫、樱花、野樱桃等彩色树种,以及杜鹃、红继木、月季、金银花、鸢尾、石蒜等彩色灌木、草本植物。对公路建设造成山体裸露部分也要科学规划,尽快绿化覆盖。
3.5 实施低产经济林改造工程
虎爪山林场板栗、杜仲、银杏等经济林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调整产业结构而建成的。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大多效益较差。对杜仲要进行高强度间伐,保留优质目标树,培养大规格林木,今后或许有药用和木材双重效益。对部分品种较优的板栗林分,要实施回缩为主的更新改造,加强土壤肥水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对品种较差的林分,除实行回缩以外,可在林下补植油茶等高档木本油料植物,逐步替换,提高经济林效益。对现有银杏林分要进行针对性的修枝造型,清沟排渍,松土施肥,恢复树势,扎扎实实打造“十里银杏长廊”景观林。
3.6 实施园林绿化苗木基地景观化改造工程
虎爪山林场园林绿化苗木基地多建于2003年前后,面积约0.05万hm2,分布于公路沿线,近年来效益下滑明显。究其原因,还是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苗木规格单一,同时,由于重乔木,轻灌木,重陆生植物,轻水生植物,造成种类少,一个工程所需苗木不能在林场采购齐全。因此,林场绿化苗木基地也需要实施近自然化、景观化改造。首先要对现有大规格苗木进行选优、伐劣,做到去产能、调结构、提质量,其次要在调整出来的空间里增补灌木,草本地被植物,同时结合可利用水源,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在苗木种植时,要结合旅游环线景观建设要求,精心设计,艺术性布局,既提高林场苗木的市场供给能力和竞争力,又打造了林区景观,必将显著提升三大效益。
4 主要保障措施
4.1 转变思想观念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已接近尾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求国有林场改变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商业性采伐模式,转为以培育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质量,注重生态效益的可持续经营模式。虎爪山林场人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运用近自然化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培育资源丰富、质量一流、功能完备、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创建京山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过程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4.2 科学制定规划
森林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有科学的中长期规划。国家林业局已出台《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省级规划也即将出台,虎爪山林场要按照国家和省规划框架,制定林场中长期经营规划,同时要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和施工作业设计,有条不紊地开展森林经营各项工作。
4.3 争取政策支持
当前,国家林业项目资金支持的重点已从营造林工程转向森林经营,国有林场要顺应国家政策变化,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推进林场森林经营方式转变。2017年8月年,虎爪山林场被定为国家级森林经营样板基地,林场马尾松纯林改造可持续利用该项目,直至完成近自然化改造;可利用森林抚育项目资金,通过5~7年时间,完成杉木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国家战略储备林项目已在林场启动,可利用该项目资金,逐步扩大栎类天然林大径材基地规模;可结合国有林场林相改造项目资金和地方政府投入,实施旅游环线林相改造工程;可利用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和市场引导的办法,积极开展低产经济林改造和园林绿化基地景观化改造工程。
4.4 强化技术培训
受过去林场经营体制和方式影响,林场技术人才断档、结构失衡的问题突出。必须抓紧技术培训,方能满足经营方式转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要从外业调查、规划设计、施工现场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各方面开展人员技术培训,特别要对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达到要求,持证上岗。
国有林场改革完成后,一切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体制弊端全部革除,虎爪山林场人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推进林场森林经营方式转变,运用近自然化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不断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把林场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参 考 文 献
[1]吴秀丽,刘羿,祝远虹,等.我国森林经营管理与政策[J].2013(10):86-92.
[2]陆元昌.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技术与实践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0-39.
[3]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M].2016: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