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爱玫瑰花?
2018-01-16文/小森
文/小 森
玫瑰存在于地球上的历史被认为超过了5000万年,几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花卉。她迷人的美丽和芬芳,被视为美丽和爱情的象征。
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玫瑰最初为宝石之名。在《妙法莲华经》中,七宝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七种。最有名的《韩非子》买椟还珠的故事,其中描写木椟的语句“为木兰之柜,熏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玫瑰”在这里显然并非植物而是宝石。
直至八世纪前期开始,唐诗中出现玫瑰,几乎无一例外指玫瑰花。玫瑰转而指称花卉的契机很可能源于这种花品罕见,而花色与传说中玫瑰石色泽相仿。然而究竟是取“花中独珍”之意,还是因花形似玫瑰,则难以确定。
比起西方对爱情的象征,国人最先由于玫瑰茎上长满锐刺,形象地视之为“豪者”,并以“刺客”称之。这种对“豪者”的欣赏非常符合玫瑰本性。玫瑰并不娇贵,它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十分低,耐贫瘠、耐寒、抗旱,并且还是保护土壤、保持水土的良好植物。
我们诗意的祖先因为玫瑰的花香袅袅不绝,也称它们为“徘徊花”,代表了爱而不可得。又因为玫瑰插了新枝,老木就容易枯死,只能将新木移植,所以玫瑰还有个名字叫“离娘草”,这倒很适合嫁女的时候送礼。
但这种玫瑰非我们情人节所赠送的玫瑰花。中国市场上的玫瑰,严格意义上是叫“现代月季”,是中国传统月季花和欧洲的蔷薇杂交的新品种。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是翻译,因为西方人只用一个词称呼蔷薇属植物——拉丁文是rosa,英文法文是rose。而在中文语境里,玫瑰、月季和蔷薇则指代不同植物。
月季、玫瑰、蔷薇被称为中国蔷薇三姐妹,都属于蔷薇科。月季又称“月月红”,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大型,由内向外呈发散型,有浓郁香气,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
蔷薇是藤蔓植物,花期仅4~5月一季,不能多季开花,枝条细长柔软,呈下垂状。花型多为单瓣或半重瓣,常常多朵簇生于枝头。由于它攀墙而生,自古人们就用蔷薇做园林布置。
而传统玫瑰,以苦水玫瑰、平阴玫瑰闻名。花色较平淡,紫红为主,花朵小而繁密。通常用于提取玫瑰精油、制作玫瑰花茶、玫瑰酒、玫瑰酱及制药等。
外国的“情人节”在玫瑰的簇拥下长驱直入,殊不知玫瑰原产于中国,就是我们所说的月季。目前,英国、保加利亚、卢森堡、罗马尼亚、意大利、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美国、利比亚等10多个国家把玫瑰尊为国花。
1789年,中国月季经印度传入欧洲。据说,为了让月季送到拿破仑妻子约瑟芬的手中,当时正在交战的英法两国,居然达成了停战协议。直到1973年,美国友人欣斯德尔夫人手捧月季,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漂流异国二百年之久的月季,才回到了故乡。
上世纪五十年代,《玫瑰玫瑰我爱你》这一首纯原创的中文流行歌曲在西方盛行。这首歌由青年作曲家陈歌辛所创,他虽是一介穷书生却获得上海富家千金倾慕。两人勇敢地冲破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的束缚,最终喜结连理,随后创作出这首世界名曲。
二战结束后,美国流行乐坛有人把它译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改编成爵士乐,出版了唱片及乐队曲谱,将它收入美国《125首老歌金曲》中。多年以来,它一直作为世界名曲广为流传。同样凑巧的事是,他们的孩子陈钢就是举世闻名的音乐诗篇《梁祝小提琴的协奏曲》的作者之一,又一次谱出了流传中国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