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也是治疗的手段
2018-01-16蒋仲敏
文/蒋仲敏
作者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人文建设是对医院工作提出的全面的要求。在有过硬的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人文是我们工作的催化剂及润滑剂。医院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行政临床之间、科室之间、医患之间,均应提倡人文。尤其医院,是知识高度融合、专业高度细化、人才高学历化之处,更重要的是人们健康相托之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相互尊重尤为重要。医生及医院工作人员在人们的面前均应是举止大方、衣冠整洁、行为端正、言谈儒雅的人群。
我从高中毕业后开始学医,三年后参加高考,是改革后1977年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来到医院工作,从医40年,对于人文医院有很多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
◎医生要有医生的姿态
我当时学医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做医生无论你有多好的技术和能力,首先要学会尊重人。要有一个良好的姿态、态度:无论患者是什么职业、身份,与人交流要双目相视,认真聆听,这是对病人最基本的尊重。语言要恰当,不卑不亢,言谈举止要彬彬有礼,大大方方;穿衣得当,衣冠整齐。这是做好一名合格的医生所必备的,更是一种人文的体现。
◎人文教育从学校开始
我曾负责医院的教学工作,有机会将这些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医学不同于其他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医生是病患性命相托的职业,医学是人学,也是“仁学”。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养,应该从学校阶段就开始,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名教师,不光教给学生专业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作为医者的姿态,成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有普遍的人文关怀精神,在管理制度上也要体现出人文,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让学生体验到什么是爱、关怀、理解和责任。
◎语言也是治病的法宝
作为一个医院,技术肯定是首要的,必须要有一技之长,没有技术再好的人文也无济于事。但同时,人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种,是具有灵魂尊严和生命依恋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技术与人文可谓医院的双翼,缺一不可。
医生治疗最好的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其实就是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文关怀。药物和手术刀是体现技术的问题。首先,医生的语言要过关,有些病人语言表达能力不是那么清楚,那么医生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就更为重要,甚至要读出患者的“潜台词”,才能透彻地了解患者的病症。还有些患者有心理疾患,医生需要敞开心扉,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疾苦,如果医生没有很好的把控能力,没有好的沟通,就很可能会产生误诊。恰当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形象语言,也可以带给患者信任感。从这个意义上,语言沟通、人文关怀,都是治疗的手段,比如对很多病人可使用“暗示”疗法,也能够治好病。我们也正是从这些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努力。
◎因人施治,个性化治疗
在临床上,倡导因人施治,个性化治疗,也是一种人文的体现。有时在理论上是完美的治疗方案,如果综合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年龄因素,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则不一定是最佳的方案。比如,90多岁的老人,新陈代谢慢,肿瘤生长也慢,那就不一定要大刀阔斧的治疗,怎么样让肿瘤生长得慢,让老人舒舒服服的度过余生才应该是思考的重点。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医生的引导下,现在很多患者已经开始慢慢接受这种理念了。
◎科研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管理应该从全方位去讲。不论是从医院医疗上,还是内部管理上,都需要人文。
我曾负责医院的科研工作。在科研申报中,要求科研人员不仅要满足科研项目的设计合理规范,还要符合生命伦理的要求。另外,科研试验很多时候都是和病人打交道,也要体现人文。对那些没有批准的项目科研者我们也主动进行人文性的辅导,不仅指出问题,还要进行分析失败的原因,把人文的关怀贯彻到方方面面。
◎呼唤人文患者
在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倡导正确的人生观、行医观,从教育阶段就打掉学生“崇拜金钱”或“技术压倒一切”的不正确认识,摒弃急功近利、单纯就技术而技术的思想,倡导医学科研工作者遵守自然科学,遵守人文的精神。
医学的进步,不只是一个行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医生和患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当医生和患者互相信任、换位思考,一起努力,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才能产生最佳效果。讲人文,不应该单纯要求医院、医生,而应该在一种对等的前提下。所以说,我们呼唤人文医生、人文医院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同时呼唤人文患者,人文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