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心
2018-01-16刘艳成金明磊
文/刘艳成 金明磊
在书上看了这段寓言,“石阶对石佛说:‘我们同样是石头,为什么我被人踩在脚下,而你却被万人崇拜。’石佛对石阶说:‘你成为石阶前经过了一刀两段,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锤’”。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只关注了事物的表面,却没有深入的换位思考。清晨从路边走过,看见宽敞整洁的街道,却不知道谁在黎明前清扫。在医院忙碌,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一台高难度的手术从早晨做到下午,午间不曾吃饭喝水,却忘了手术室外焦急的等待;我们可能因为忙于写重症病人的病历,很晚才下班,却忘了重症监护室外忐忑不安的心;我们可能因为病人情况特殊带着病人做检查,从超声室到CT室,却忘了随你一起跑前跑后的家属。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病人面容憔悴,嘴里一直说着疼。与病人儿子谈话时,我告诉他:“老太太的病考虑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特效药,这次疼痛可能有继发原因,我们先查明病因……”病人的儿子神情显得有些紧张,认真地听着病情一直点头,最后说:“我们相信你们,配合大夫治疗”。我原以为这位病人的儿子,会是一个性格特别好,不会发脾气的人。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
入院第二天下午,病人的儿子闯进了医办室大声吼道:“你们是什么大夫呀,我妈都住院两天了,病越来越重……”我不曾想到,这是我接诊病人的家属。他用大大的眼睛瞪着我,眼睛里好像充满了火花。和他来到病人床前,我摸了摸病人的头很热,测体温38.9℃。我跟他解释说:“老太太现在体温比较高,血常规提示有感染,胸CT提示肺炎,现在已经用了消炎药……”
病人的儿子坐立不安,在楼道里一圈又一圈走着,一会儿去病房看看他母亲,一会儿站在楼道东张西望,一会儿来到医办室冷言冷语地询问。这段时间我反复跟他解释:“这是疾病的一个过程,我们已经用药了……”一个小时以后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有所好转,病人的儿子也平静了。
早晨查房,我看见病人的儿子用热毛巾为母亲擦洗。病人的儿子看我走过来,立即站起来对我说:“大夫,您来了。”再看看病人的儿子面带微笑态度十分虔诚,眼睛里的火花变成了鲜花,用眼睛传递了一种愧疚。此时,我的心暖暖的,昨天发生的事早已烟消云散,也向他笑了一下。
月下有灯火,晴日有风云,换位思考去感知对方的心。曾经我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为了挂号排很长很长的队,为了做检查跑遍整个医技楼,因为家人的病情变化而心急如焚。其实,病人的儿子做出过激的行为,是因为对母亲病情的担心,担心母亲的病情加重,这恰恰是一种爱。我清晰地看见,病人的儿子为母亲擦洗;我能想起,他因为母亲病情加重而坐立不安;我还能回忆,他见母亲痊愈对我们真诚的谢谢。因为他对母亲的病不了解,怕疾病夺走母亲的生命,对母亲病情加重无能为力而去找医生,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作为医生应该多去看病人,观察病情的变化,解释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而不是等着病人家属找上门。我们是医生,我们能够判断疾病出现的各种情况,应该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给他们打一个“预防针”,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只关注了病却忽视了人。更多的时间在研究疾病的原因,如何去治疗,却很少与患者谈心,去体察患者心理变化,去感知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治疗。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给病人看病,我们时常依靠冰冷的仪器,而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望闻问切;我们时常忙于调整医嘱和写病例,而没有花更多的时间亲临病人床前;我们时常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而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倾听病人和家属的心。三分在治病,七分去安慰。听听病人的心,从问诊到查体,从家属到病人,从医治到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