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的现状分析及防控对策
2018-01-16陈张华黄晓云
陈张华,段 茜,黄晓云
(1.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2.四川正大蛋业有限公司,成都 6102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改革不断推进,家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日常管理已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饲养环境严重污染,患病率大大提高。部分养殖户对疫病防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兽药市场缺乏规范性管理,导致新型疫病不断出现,给养殖户造成极大困扰。
1 禽病的发病特点
目前禽病的发病特点,一是疾病种类增多,新疫病不断涌现,传染病高达70%以上,如高致病性禽流感、肉鸡腹水综合征、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已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二是疾病日趋复杂化,疾病多呈非典型性、混合感染和综合征等,给疾病的诊治带来难度;三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型养禽场的增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得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也明显升高[1]。
2 现状分析
2.1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1 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疫病防治知识 规模化养殖对饲养管理和防疫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各大养殖场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导致很多养殖场对某些简单禽病不能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或管理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疫病防治知识,仍采用粗放式管理方法对养殖场进行管理,不利于疫病的防控甚至诱发传染病的现象。
2.1.2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疫病传播速度加快 环境污染一直是禽业养殖的重点问题,但随着我国环保法的颁布,环境整治已迫在眉睫,因为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健康养殖,更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目前,很多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中不重视检疫、消毒和隔离,对病死禽类随地乱扔或直接非法倒卖,养殖密度过高等,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因素使疾病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甚至涌现出混合感染、联发或并发增多的现象,进一步加大了疫病防治的难度[2]。
2.2 防治
2.2.1 药物预防 随着我国禽类养殖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疫病防治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而养殖户已清楚的认识到通过预防可有效的减少或制止疾病的发生。可在选择预防类药物时还是主要选择抗生素类的药物,如磺胺类、阿莫西林等进行预防,部分选择中草药类药物。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因子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平时的预防量按治疗量给药,已成为许多药物防治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兽药管理新规,使得很多药物在蛋鸡生产过程中都受到了限制,如磺胺类药物、氟苯尼考等禁止用于产蛋鸡,使发病鸡群无法及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而中草药虽毒性小、副作用少、价格便宜,但相比抗生素类药物起效慢、效果不明显或不确实是很多养殖户不愿意接受的重要原因。
2.2.2 免疫预防 通过接种各类疾病的疫苗,是目前各大养殖场在防治疾病上公认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作用更为突出。但由于各养殖场的免疫程序设计、疫苗的类型与质量、接种的方法与时间等都不是特别规范和合理,再加之接种前后的疫情和免疫检测也没有及时落实到位,无法准确真实地了解机体的抗体水平,因而经常会出现即使注射了疫苗禽类也得不到有效保护,还是出现发病死亡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防控对策
3.1 提高工作人员的禽病综合防治知识和业务素养
在禽病综合预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起着最直接和关键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如掌握家禽饲养的消毒、饲养、防治的相关专业知识,并因地制宜的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综合预防方案,提高监督和监管,做好各类疾病的预防工作;同时努力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树立对工作的责任感、明确工作的使命感,这样才能够使禽病无孔可入。
3.2 建立科学的系统化养殖及管理模式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禽场饲养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从目前来看,除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环境整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也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养殖场进行系统消毒、科学饲养和规范疾病防治;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标准采购、运输、管理疫苗和药品,做好疫病的预防注射,如新城疫、禽流感等。做好对发病和病死家禽严格处理、引进的家禽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等生物安全措施[3]。只有建立科学的系统化养殖模式,控制好环境污染,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的生产,才能真正做到从源头上对禽病进行预防[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