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措施

2018-01-16易敬林覃雯霞黄洪昇韦友振覃鹏宇

湖北林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松墨国家森林公园松材

易敬林 覃雯霞 韩 胜 黄洪昇 韦友振 覃鹏宇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 柳州 545006)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列为国际性检疫对象。它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寄生在松树体内取食营养而导致树木迅速死亡的一种森林病害。早在1929年首先由Steiner从来自德克萨斯州奥兰治的长叶松(Pinuspalustris)变蓝的木材中得到,中国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黑松(Pinusthunbergii)首次发现以来,已在全国多个省市级地区均有发生[1-3],给全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1 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以下简称“三门江林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场内林地位于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鹿寨县和来宾市象州两县境内。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4°10′~24°27',东经109°26'~109°48'之间,南北长31 km,东西宽27 km。场内林地总面积13 501.5 hm2,有林地面积922.7 hm2,其中松林面积1 074.4 hm2,占有林面积的11.6%,主要为马尾松以及少量的湿地松、火炬松和湿加松。1993年5月,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三门江林场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经营管理模式。2016年1月,三门江林场将总场部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移交柳州市人民政府进行委托管理,委托管理林地总面积1 038.5 hm2,有林地面积638.8 hm2,其中松林面积306.1 hm2,占有林面积的48.1%,主要为马尾松以及少量的湿地松、火炬松。

2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及危害

2017年4月,在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普查工作中发现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所取的松木样品中带有松材线虫,经调查,发生松材线虫病的林分为人工纯林,主要分布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主园区和古亭山园区。截至目前,累计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82.6 hm2,全部为轻度发生,疫区累计枯死木株数4740株,累计分布于63小班,感病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分为23~64 a,胸径15.8~26.3 cm,树高13.1~25.5 m;湿地松(Pinuselliottii)林分27~64 a,胸径15.7~24.3 cm,树高12.5~15 m,感病植株零星分布在整个林分内,植株感病后针叶退绿、枯黄,直到全株枯死。感病林分生长一般,部分林分较稀疏。经调查发现:松墨天牛1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世代重叠,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4~5月,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7月;松材线虫普遍在每年的5~10月发生,马尾松、湿地松陆续受到感染,在每年10月份发病最为明显,感染的松树普遍枯死。

3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措施

2017年松材线虫病疫区发生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辖区内,所辖林区地跨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且部分小班为国家级公益林,针对景区特点,在不影响游客正常观光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消灭病原线虫和松墨天牛的措施,期望达到防止疫病外传的效果。

3.1 加强疫情监测

采取疫情普查和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制定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3.1.1 疫情普查

春季和秋季各普查1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方案,并组织专家及相关部门对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松林分布、重点区位、路线规划、调查时间、经费使用、组织方式等方案内容进行论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方案规划的路线和调查方法,认真开展春、秋季普查,落实监测责任,按照“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的要求,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测报网络,不留死角。

3.1.2 定期巡查监测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共配备9名护林员,在做好日常巡山工作基础上,加大松材线虫病监测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护林员巡山机会,有效掌握松树分布、生长、枯死动态,做好松树枯死原因的排查工作,一旦发现不明原因枯死松树萎蔫、枯死情况立即取样鉴定,经取样、分离、镜检,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并查明枯死松树树种、分布地点、小班号、面积、枯死株数、枯死原因等情况,及时上报和进行跟踪调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3.2 防控除治技术

松材线虫病的防控要做到“三早”,即疫情发现早,方案早制定,行动早准备[4]。每年8~9月份开展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工作,及时制定松材线虫病除治与实施方案,确定年度的除治重点,确保除治措施及时到位[5]。

3.2.1 及时清除枯死木和疫木并进行除害处理

在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前及时将林分中风折木、病死木、疑似病死木、濒死木、萎蔫木进行砍伐、清理。在采伐风折木、病死木、疑似病死木、濒死木、萎蔫木前,把周围的杂灌、杂草清楚干净,便于清理树木侧枝和枝桠的收集。同时做好疫木清除工作,疫木清理要发现1株清理1株,不留死角。采伐枯死木伐桩在5 cm以内,除去树皮之后由纵向一边砍伐一边喷洒16%的虫线清乳油1∶50倍液,持续4~6次之后施放1~2粒56%磷化铝药片在伐桩上,用0.8 mm以上厚度的塑料薄膜覆盖伐桩并在四周压土,覆盖10 cm以上泥土进行熏蒸除害处理,防止松墨天牛繁殖。采伐下来的树干、干枝锯成0.7~1 m长的木段,木段、粗枝条连同直径1 cm以上的枝桠,专人专车密封、押运到有疫木处理资质的定点加工厂进行定点焚毁。截至目前,累计采伐并烧毁枯死木4 766株,采伐蓄积1 473 m3,出材0 m3。其中:疫区采伐枯死木4 740株,采伐蓄积1 469 m3,出材0 m3;非疫区采伐枯死木26株,采伐蓄积4 m3,出材0 m3。

3.2.2 地被物清理焚毁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共配备15名保洁员,专人负责公园保洁工作,在做好日常保洁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园区进行清理,特别是松材线虫病除治区林地进行清理,将松树枝桠、地被物、枯枝落叶、松针集中收集焚毁。

3.3 利用无公害措施防治松墨天牛

3.3.1 诱铺器监测防治

在松材线虫病危害中等或松墨天牛密度较高的病区挂放诱捕器,诱捕器挂设地点在松林山顶、山脊、林道边沿等通风条件较好且便于管理的地方,每0.33 hm2林地挂放1个诱捕器,高度为1.5~2 m,3~5 d收虫1次,10~15 d更换引诱剂和清水,正常挂放时间为4~10月,其中5~7月是松墨天牛羽化高峰期,采取移动式挂放。发生区边缘地带、林区公路沿线及非疫情区,每2 hm2设置1个诱捕器。要求每月底上交所诱集到的昆虫,诱集到的松墨天牛成虫,需进行分离镜检是否带有松材线虫,有效降低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

3.3.2 设置诱木诱杀松墨天牛幼虫

每年的5~8月,在已经发生松材线虫病的松林内设置诱木,诱木设置在松林的山顶、山脊、林道边沿,选择胸径10 cm左右的衰弱木作为诱木(枯死木不能作为诱木),每1~1.33 hm2林地设1株,在诱木基部螺旋向上砍9刀,刀口深入木质1~2 cm,刀口与树干成30°夹角,用注射器把诱木引诱剂注入刀口内,利用松墨天牛喜好到衰弱木产卵的习性,引诱松墨天牛产卵,诱木设置时填好登记表,于11月至翌年3月全部刨除并集中焚毁。

3.3.3 白僵菌生物防治

白僵菌部分菌株对松墨天牛有较强的致病力,每年4~5月份,在松墨天牛幼龄期,每667 m2施放2~4发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进行防治初龄及寄生在松树皮下的松墨天牛,一般在气温24~28 ℃和相对湿度90%左右的雨后晴天喷洒。白僵菌生物防治松墨天牛,具有防治效果好、生态环保、节约人力物力等优势,在林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

3.4 飞防林冠喷药

利用飞机开展联防联治,工作人员根据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现状及其传播规律,精心设计飞行路线,并实时监测飞防效果,对漏飞区域及时补飞,力争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在松墨天牛羽化初期,飞机喷洒48%噻虫啉水悬浮剂1∶2000倍液防治松墨天牛,高效低毒,持效期可达1~2月,30 d后再喷1次[6]。

3.5 强化检疫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主园区和古亭山园区进园大门设立固定检查点,对出入园区的松类木材、木制品及其苗木进行抽样检验,切断病源传播途径。对有天牛幼虫钻占蛀虫孔的要全检,发现疫情,就地进行熏蒸、加热等处理,不留后患;对当地电力、通讯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松木质包装废料,要集中烧毁;要求当地电力、通讯企业开展“保护绿水青山,拒用松木包装”松材线虫病疫情联防活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利用、不提供松木材或以松木材为包装材料为建设材料,明确对涉及松木质包装材料回收销毁,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与疫区毗邻的非疫区,加强边界地段的定期检测工作,防止病害传入。

3.6 采取科技营林,提高林分抗性

疫情发生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十分重要,防治必须与生态恢复同步规划、实施。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景观林改造工程,套种红锥、荷木等阔叶树种,培育针阔混交林或复层林,促进林相的恢复,提高林分对松材线虫病的抵抗能力,改善松墨天牛天敌的生存环境。

猜你喜欢

松墨国家森林公园松材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南安市松墨天牛诱捕数量与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森林公园历险记
松墨天牛对树种取食差异和林区分布情况的影响以及防治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以及病原与病媒的综述
利用诱捕法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