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应成为医改支点
2018-01-16
从2017年起,国家层面开始推进DRG收付费方式改革,循证、创新地推进DRG收付费改革,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制度优势的DRG收付费体系(C-DRG),是其努力的方向。期待DRG改革能成为一个支点,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健康中国推波助澜。
在实施DRG收付费方式改革方面,有以下预期政策目标:
目标一: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当前,我国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突出表现在:部分城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总量增幅较快,多年的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都超过了财政增长幅度;药品收入占比较大;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医用耗材的收入占比增长较快等。究其原因,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长期沿用住院按项目收付费,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医疗服务提供方过度服务、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结构性扭曲、医疗服务总量增加较快等突出问题的“症结”。
然而,DRG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首先,DRG收付费一体的打包模式和特性,结合总额预算和服务量控制,使得医疗服务有了所谓的“封顶线”,从总量控制上起到了作用;在支付时考虑医保和病人之间的分配,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其次,DRG是按组制定权重,不计较“一针一线”的价格,将必要的药品、耗材、检查从多做多得转化为预算下的内生成本,有助于从创收机制转换为控制成本的机制。同时,把选择资源进行治疗的主动权交给了医生,这样医生可以利用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寻找成本低、效益好的治疗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目标二:驱动成本核算发展,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转型。
一直以来,我国很多医院都存在财务核算不准、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现象。一旦进入DRG收付费阶段,面对设定的统一价格,医院势必会遇到难以准确核算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的挑战。不过,许多医院已经意识到粗放式管理的不可持续性。
现代医院成本核算以美国为领先,这与其发明并使用了DRG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支付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医院的成本核算将成为信息源、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以成本核算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医疗机构加快建立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目标三:利用制度优势,配合实现医改其他目标。
目前,我国大型医院的床位规模增长较快,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呈倒三角状态,人群流向高级别医院就诊的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
DRG收付费体系针对这些问题,从定价开始,通过合理精准地测算,给定相同诊疗、不同层次医院相应的费率。同时,通过监测医院DRG分组结果、进行频数和百分比分析,得出医院的专科优势和诊治水平,再通过调整供给侧的行为,引导就医需求流向。
尽管从时间上看,我国实行DRG比发达国家晚20年,但从经济学角度看,按照追赶效益和后发优势,我国推进DRG收付费改革将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跨越式的进步。我们将遵循发展规律,努力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妥善面对非预期结果,加强政策调控与监管,确保改革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