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两会“智慧”推动医改攻坚

2018-01-16

中国卫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公立医院药品

三月是一年一度的两会月。今年的会议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又逢换届之年,一批全新的医药卫生行业代表和委员将运用他们的智慧、发挥他们的经验,履职尽责、参政议政,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建设健康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到,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是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即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从整体推进情况看,前四项制度的文件框架都已经基本搭建起来。代表、委员针对这五项制度,特别是综合监管如果实施,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尤其值得业界期待。

当前,在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遭遇的障碍和瓶颈主要体现在:如何让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真正实现有效协同,建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把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次,如何有效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模式,从而将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转变为连续、责任制的契约管理关系。此外,应该用什么样的机制鼓励老百姓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觉自愿地与身边的家庭医生签约。

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目的是破除逐利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运行新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举办责任和监管责任,公立医院的规划和功能定位以及公立医院的内部自主权、治理机制的变革。其中的核心、难点是补偿机制,而补偿机制建立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完善公立医院的价格体系,至少要改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极度扭曲的现状。

对于医疗保障制度,无论是其医保基础作用的发挥,还是对医疗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都需要医保、医疗和医药共同发力。如果“三医”形不成合力,那么“三医联动”就是空话,如果没有“三医联动”,其他改革也将不可持续、难以推进。目前,“三医联动”的关键是要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要保证供给,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进而保障老百姓能用得上药、用得上好药。药品流通领域最核心的问题是落实“两票制”,并加快推进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检查检验试剂生产、流通、使用领域的改革。在药品使用环节,关键问题是规范医生行为,一方面,医生行为和薪酬制度相挂钩,有什么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有什么样的医生行为,因此必须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另一方面,要发挥医保的作用,改革医保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医院的药品、检查检验费用由利润变成成本,由过去对医院的监管延伸到对每一位医务人员的监管,以此激发医院的内在控费动力。此外,要运用信息化手段监管好医生的这支笔。同时,对于违规操作的医生要有明确的处罚办法。

医改作为世界性难题,我们已经进入新老问题交织的深水区,只有逐步解决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痼疾和新症,才能构建起能够更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当前,在五项制度建设中已经形成了这些业界共识和破解方向。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政协委员政治协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都是人民和行业的呼声。接下来,在医改攻坚的过程中,这些意见和建议应踏踏实实的回复和回应。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公立医院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水果药品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