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2018-01-16包平倩周易杨波瞿驷道

医药前沿 2018年27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包平倩 周易 杨波 瞿驷道

(乐山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 四川 乐山 614000)

腹股沟疝指的是患者因腹股沟缺损造成腹腔内脏器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两类,腹股沟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之间,腹股沟直疝在老年男性中比较多发,在临床治疗上主要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当前主要有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方式[1]。本文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腹股沟疝的相关诊断标准。观察组2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22~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8±7.2)岁,体重在51.3~78.4千克,平均体重(60.3±4.2)千克,直疝患者16例,斜疝患者11例。对照组2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22~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6.9)岁,体重在50.8~78.5千克,平均体重(60.1±4.3)千克,直疝患者18例,斜疝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体重、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患者呈足高头低姿势,取脐下5mm切口,气腹针穿刺,形成气囊,置入10mm 30°的腹腔镜,在患侧的腹直肌外缘脐稍微下方位置和对侧脐与髂上连线的中点处作5mm、10mm的切口,置入相应的Trocar。置入电钩、抓钳,对脐正中、内侧及腹壁下动脉进行辨别,对双侧的腹腔沟内外侧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隐性疝,疝囊内是否有内容物。如果出现粘连,应采用电凝钩进行松解,并将疝内容物还纳到腹腔中。在距离疝环边缘2cm处将腹膜切开或者是钝性分离,向中线到脐内侧韧带,向外到内环口外侧3cm处,向下分离腹膜,到Cooper韧带、髂耻处结束[2]。小疝囊可以完全剥离出,然后还纳腹腔,大疝囊应当断离,近处应闭合结扎,远端的应旷置。将3D 12×15cm补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裁剪,从10mm Trocar内送入,覆盖在缺损区,并固定,应避免在危险三角区及神经区域内进行钉合,用3个0倒刺线缝合关闭腹膜,再次探查腹腔,关闭气腹,撤出手术器械结束手术。

1.2.2 对照组手术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或局麻的方式,常规作一6厘米左右的斜形切口,逐层切开之后找到疝囊,把疝囊从精索内后方分离到疝囊颈,然后进行高位结扎,如果疝囊比较大进入了阴囊则需要采取横断疝囊的方式,实行远端止血之后旷置,最后进行缝合封闭,过内环口推回腹腔,使用平片修补或网兜加平片修补[3]。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流质饮食,24小时之后方可接受普通饮食[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复发率等信息进行分析统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局部硬块、尿潴留等[5]。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3.5±9.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8.4±3.4)毫升,术后疼痛时间为(0.9±0.3)小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1±0.2)天,住院时间(3.6±1.1)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7±8.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4.2±5.4)毫升,术后疼痛时间为(2.3±0.6)小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0.6)天,住院时间(6.4±1.7)天。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27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0例,局部硬块1例,尿潴留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41%,复发0例;对照组27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局部硬块1例,尿潴留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41%,复发0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的一种比较常见的腹外疝,腹股沟疝患者中多为男性,诱发腹股沟疝的原因比较多[6]。

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创口小、疼痛轻等优势[7]。相较于开放式手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对于腹壁和精索造成的创伤更小,因此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由此可见,腹腔镜疝修补术比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更为显著。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腹股沟疝患者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疝修补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均安全、有效,但前者优势更大[8]。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